还有一个多月,2025年就要到来了。如果盘点过去一年医药行业最聚焦的政策之一,那其中一定包括药品价格治理:四同、监测价、价格首发、五个批次的风险品种、全国联审通办。“拳拳到肉”、“刀刀见血”。
药品从上市到培育、再到成熟,各个阶段,价格治理方式均体现着鲜明的特点,首发价格怎么定、进入医保怎么定、进入省级平台怎么定、市场竞争成熟怎么定、价格差异怎么定,不同的药品价格生命周期阶段均有着不同的价格政策工具。
结合上述观点,笔者认为,从2018年国家医保局成立后,价格治理一直长缨在手,但从医保局的行为方式、运作步骤来看,呈现的则是一幅徐徐展开、有主有次、抓大放小、以点带面的画卷。这幅画卷描绘到五年后的今天,笔锋过半,轮廓明显,隐约能看出远景与近景的交汇点。
以集采为例,国采先行,地采跟进。2019年的4+7开始至今,从上到下,带量采购已经摆脱了几年前品种必须“充分竞争”的桎梏,分类施策,化药、中成药、生物制剂均有着独特的采购方式。品种不再区分医保非医保、院内与院外,可以切段、可以分开、可以整合、可以贯穿,五年后的今天才看五年前,医保局的业务规划既定清晰、步骤明确、分工合理、稳扎稳打。
由集采可以看出,药品价格的挑战,以前是单兵突进,点对点,现在则是步步分割,国采中选价、省采中选价、省级挂网价、议价、第二终端KA、药店价格、线上互联网平台价格等渠道,通过不同方向汇集、聚焦、对比。
回顾几条时间线。2018年医保局成立后,主要工作方向是以集采为突破口,小切口谋取大突破。2020年随着医保谈判的正式步入轨道,价格进医保有了可靠的通道。与此同时,地方带量采购逐渐扩大,由省到省际联盟,由区域性上升为跨区域联盟。真正的转折发生在疫情期间,几个大热药品坚持自主价格没进医保坚持进入院内自费市场,甚至布局院外市场,一系列市场的现状倒逼有关方面出台了疫情防控药品的价格首发,继而扩大到全部省级挂网的药品。
院内价格治理如火如荼,院外价格仍然一片歌舞升平。随着京东、阿里等线上互联网平台的快速崛起,不仅快速蚕食了原本属于线下药店的部分市场,同时借助互联网直接垂直的价格属性,通过大数据的比对,进一步将药品的真实价格从水底托出了水面,正所谓,一切事情,要有天时、地利、人合,市场在变化,天时、地利均已经到来,此时此刻,全方位的维价,恰逢其时。
2024年年初,监测价格治理率先开始,由四同向五同演变。借助门诊统筹的强化,地方医保定点零售药店价格开始向省级平台价格趋同。药店价格治理水试牛刀,每个地方品种不多但侦察意味浓厚。集采开始提质扩面,医保局转换角色,不再简单的备案+咨询,将自身定位置身于业务指导+组织协调。再到最近的上网查价比数治理。
对企业来说,维护单一条线的价格,比如省级挂网+集采,其实相对可控。而维护药下药店+互联网平台的价格,则需要更强的供应保障,企业内,不同条线,牵一发而动全身,如何整体协同、团队作战,是一种考验,也是一项挑战。
都说现在是一个内卷时代,但医药价格的内卷,则恐怕更甚:卷着政策、卷着规则、卷着竞品、还要卷着市场。从企业角度讲,如何面对价格竞争,尤其是2025年,在全国药品联审通办、各省价格信息透明的背景下,企业申报价格的难度(不局限于上报药品成本、首发价格依据等)恐怕将急剧增强,企业既要符合规则,又要下大力气应对竞争,既要面对各省不一致的特色政策,又要充分考虑变幻莫测的市场前景,既要想着现在,还要考虑未来。
2025年,企业的应对策略很现实,那就是万变不离其宗:首先保证自己的价格不能乱!线上线下、院内院外、各种终端、多种渠道!销量为王的前提是集团作战而不是分散乱战,价格永远是关键。其次,在官方监管、消费者监督、同行竞争、企业转型需求的多重压力下,药价的发展也终将朝着一个方向进化,那就是合理化、透明化,最终走向规范化。因此,一定要充分研究好市场的游戏规则,什么时候可以进场、什么时候可以退场,真正找准自己品种的定位,不要随波逐流,也不要轻易被带走节奏,打好价格基础,坚定前行。
乱价=淘汰,不规范=出局。在价格治理的大背景下,谁能保持好自己的定力,谁才能走得更远。
喜欢我们文章的朋友点个“在看”和“赞”吧,不然微信推送规则改变,有可能每天都会错过我们哦~
免责声明
信息来源:原创 旋木 药闻天下
往期推荐
本平台不对转载文章的观点负责,文章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暗示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