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宣传周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 75 周年,也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12 月 4 日迎来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12月1日至12月7日迎来第七个“宪法宣传周”。本次宪法宣传周的主题为“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点宣传内容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新中国宪法发展历程和宪法的地位作用、宪法相关法以及新中国成立7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等。
值此之际,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有关宪法的知识吧!
宪法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也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斗争和根本成就,确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确定了国家的根本任务、领导核心、指导思想、发展道路、奋斗目标,规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规定了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等等。
宪法的地位如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宪法规定了哪些内容?
现行宪法分为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等五部分内容。
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共四章143条。
其中,第一章“总纲”,规定了国家的各项基本制度等内容。例如,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宪法的修订经历
1954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巩固社会主义政权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国家根本法基础。
之后,分别于1975年、1978年、1982年通过三部宪法,现行宪法为1982年宪法,并历经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五次修改。
我们要开展宪法宣传活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守宪法确定的领导地位与制度不动摇,把握正确政治和舆论导向,营造全社会尊崇宪法、践行宪法的良好氛围。
往期推荐
编辑|王依璇
文字|许家乐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审核|任静怡 王鋆心 杨惠茹
监制|郑晗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