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山水风光,清风茶香雅韵。沿林间登山步道蜿蜒而上,走进广州市内最高的岭头茶园,目之所及,群山环抱、茶树成行、山溪潺潺、稻香芬芳。品一壶黄埔红茶、漫步林间蜿蜒步道、仿佛来到静谧的世外桃源,让人忘却都市的喧嚣。
岭头位于黄埔区北部,北靠广汕公路,南连永顺大道,地理位置优越,市中心1小时可达。毗邻帽峰山,环绕水声水库,是广州市的生态绿心。作为有着五十年历史的国营农场,岭头见证了黄埔区的发展腾飞,凝聚了敢为人先的开发区精神。
黄埔区将岭头片区作为黄埔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重点片区,围绕农田整治、理水育林、文化传承、产业导入、要素联通五大类整治重点项目,探索生态价值转化与农文旅一体化发展路径,近期形成总投资5.6亿元的项目融资包,目前该融资方案已通过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审批,将获得超4亿元政策性融资支持。
未来岭头将聚焦生态价值转化、休闲文化场景塑造、宜居康养场景营造,探索“茶园+稻田+生态”联动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路径,致力于打造湾区生态价值转化高地,为黄埔区和广州市提供高品质的生态服务。
图 岭头全景图
精细运营,引导资金有序流向农文旅产业
统一运营,多业态融合。岭头构建了全域土整融资项目包,涵盖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整理、生态保护修复、乡村风貌提升和历史文化保护、产业导入、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融合生产、生活生态功能,推动农文旅一体化发展。
强化引导,精细管理。岭头编制了《岭头整治区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引导资金重点流向乡村振兴产业及配套设施完善;以点状供地、设施农用地等方式盘活资源,保障项目用地要素;制定长期投资计划,持续运维,分时序推动农文旅产业发展。
IP孵化,品牌塑造。打响“黄埔红”“黄埔香”符号,依托千亩茶园、千亩稻田、长岭登山步道等文旅资源,引导资金助推创新产业、农文旅产业开发,完善特色品质服务,树立生态茶园、智慧农田、山水胜景融合的品牌形象。
化零为整,打造连片科技田野
优化农业格局,提升规模效应。划定2片、500亩耕地集中整治片区,开展耕地恢复、高标准农田建设、非粮化耕地整治;调整零碎化永农,优化永久基本农田布局,构建“田成方、路相连、渠成网”的农业格局。
植入科研内核,拓展农业新范式。打造2个千亩集中连片农业园,联动柏连阳等院士团队,打造科研示范田,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发展绿色种植水(旱)稻的育种、农技、农作科研试验田,打造绿色种植水稻育种技术研发基地。
图 岭头千亩稻田
产业导入,打造休闲旅游品牌
融合多元功能,促进三产融合。以1个千亩田园综合体集合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探索现代乡村综合发展模式,构建“山林+茶园+稻田+水畔”多元体系,植入生产、观光、科研、教育、度假等综合功能。实现现有产业及载体升级,拓展茶稻文化体验、文旅场景,以茶室、观景台、驿站等精细“小投入”拓展应用“大效果”。
图 岭头红茶文化中心
资源盘活,绘就碧水青山画卷
响应绿美黄埔,打造高品质森林公园。开展2000亩林相提升,改善林分结构,提升森林质量,助力实现区域“双碳”目标。丰富户外体验空间,扩展林下经济、户外经济,完善文旅设施。
提升水系质量,活化滨水空间。综合化管理现有鱼塘,改善水质,提升周边景观。拓展体验式生态休闲场景,营造570亩多层次的滨水环境,引入游船、桨板、溯溪、戏水等丰富的水上活动,打造集体验、观赏、餐饮、游乐一体的体验平台,探索生态旅游新模式,展现岭南“鱼稻文化”。
文化激活,营造特色文化场景
激活文化潜力,植入公共功能。岭头现存10余处历史文化遗产,分类施策激活历史文化价值潜力。保留传统建筑原有功能,结合岭头宗祠文化、小区活动广场形成良好公共活动空间,植入展示、社区活动、文创、教育等多样化公共性功能,充分发掘并延续其特色价值和社会文化效益。
图 岭头双贵公祠
要素联通,完善特色品质服务
完善交通设施,实现快达漫游。完善2处集散空间等对外交通服务设施、提升景区接待服务水平;统筹推进11km现状道路改造提升,形成36km慢行路网体系,实现步移景异的观景体验。
提升服务水平,精细化设施布局。完善72亩配套文旅服务设施,依托片区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优势,布局文旅观光、餐饮住宿、研学科普、康体健身等设施,提供多类服务满足不同旅客需求。谋划4条主题游线,为全年龄段人群提供多元化都市休闲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