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一二·九” 共赴爱国约

文摘   2024-12-09 16:51   黑龙江  




1935年12月9日

已经整整过去了89年

可历史不会忘记

当年那响彻云霄的搏击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反对华北自治、反对内战

全民族团结起来

一致对外


谁说百无一用是书生

放下笔杆

我们就是中流砥柱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国家有难,豪杰并起




一二·九运动 又称为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12月12日,北平学生举行第5次示威游行,高呼"援助绥远抗战"、" 各党派联合起来"等口号。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



1


一二.九运动背景


1935年12月9日,在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在姚依林、郭明秋、黄敬、宋黎等共产党员的组织和指挥下,东北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等10多所高等院校和中学的数千名学生涌上北平街头,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游行。游行队伍遭到手持大刀、皮鞭、木棍、枪支的国民党军警袭击,30多人被捕,数百人受伤。12月16日,学联再次发动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并实行全市总罢课。
北平学生的两次游行示威,极大地触动了各地学生和各阶层人士。北平学联派出代表到上海等地进行串联活动,争取全国各界的支援。从12月11日开始,天津、保定、太原、西安、济南、杭州、上海、武汉等城市先后爆发学生抗日集会和示威游行。各地工人纷纷罢工,上海文化界人士发表《上海文化界救国运动宣言》,成立了上海文化界救国会和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同时,海外华侨和在外国的留学生团体也发表宣言,支持国内人民的爱国行动。
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学生运动的成果,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彭涛、黄敬、姚依林、郭明秋、黄华、宋黎等同志研究决定,“利用罢课及寒假这个空隙到农村去,组织平津学生南下扩大宣传团,把抗日救亡的学生运动发展成抗日救国的人民运动”。
一二·九运动的抗日怒吼,震撼了古都北平,抗日救亡的烈火在全国各地熊熊燃烧起来。从12月11日起,北平全市各大中学校学生联合起来罢课,天津、杭州、上海、南京、成都、重庆等30多个大城市的学生相继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集会和示威游行。12月18日,全国各地工人在中华全国总工会的紧急呼吁和号召下举行罢工,支持学生斗争。12月26日,陕甘苏区各界民众举行集会,声援北平和各地学生的抗日救国运动。海外华侨也以各种方式支援学生,世界学生联合会也大力声援。一时间,抗日号角响彻神州大地。



2


一二.九运动过程


1

  1935年5月

日本侵略者密谋策划,在天津和河北等地制造事端,并以武力相威胁,先后迫使南京国民政府接受达成了“何梅协定”和“秦土协定”。

2

  12月6日

北平学联召开代表会,通过并发表了《北平市学生联合会成立宣言》。

3

  12月9日

广大爱国学生的抗日怒火像火山一样爆发。东北大学、中国大学、北平师范大学等校学生举着大旗和标语,分别朝着新华门进发。

4

  12月16日

1万余名北平爱国学生陆续走上街头,一场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示威爆发了。

5

  12月18日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6所大学的校长,联名要求释放被捕学生。同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向全国工人紧急呼吁援助学生救国运动,各地工人纷纷举行罢工,支持学生斗争。

6

  12月26日

陕甘苏区各界民众举行集会,声援北平和各地学生的抗日救国运动。



3


一二.九运动意义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北平学联的组织下,北平学生通过参与此次大规模的抗日爱国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吞并华北进而侵略全中国的阴谋,对国民党当局的妥协退让政策进行了坚决批判,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华北“自治”的进程,更通过运动带动了全国各地的反日浪潮,对于促进中华民族觉醒、掀起抗日救亡高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一大批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爱国青年在此次运动中涌现出来并得到锻炼,开始成长为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



鉴过往而知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号召下,“一·二九”运动揭露了日本吞并华北进而独占中国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的妥协退让政策,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为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事业准备了一批骨干力量。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一·二九’运动是动员全民族抗战的运动,它准备了抗战的思想,准备了抗战的人心,准备了抗战的干部”,它“将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纪念”。





一二・九的精神火炬

已传递至我们手中

让我们跨越时空

携手共进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

续写属于我们的壮丽篇章

未来已来,你我共赴



来源 | 人民日报
            上海国防动员
         共青团中央


哈尔滨城市职业学院
为学生提供招生政策,学生管理,就业信息服务的综合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