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八五六农场全面启动12个增发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历时245天紧张施工,新建高标准农田5.5万亩、渠系建筑物717座、晒场5974平方米,平整土地7545亩,清理沟渠26公里,铺设输电线路8公里,修缮田间路105公里,引进农田监测及自动灌溉设备76套,为辖区1350余名种植户农业增产增效提供了坚实保障。
水稻要提产,合理灌溉是重点。作为农场两大灌溉体系之一的穆兴干渠,肩负着辖区10.05万亩的水田灌溉任务。如何更好地让优质水源顺畅地输送到田间,今年,农场多方验证、考量分析,对其中4.2公里渠道进行衬砌铺设。
穆兴干渠衬砌施工现场
“衬砌采用30厘米格宾石笼结构,并在底部加设10厘米的砂砾石垫层和无纺布一层。”农场增发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第7标段项目经理曲桂平介绍说。据悉,格宾石笼是一种兼备柔性与整体性的护砌结构,良好的护坡、防冲性能加上极佳的流水通畅性,在保护环境、农田灌溉、助力农业发展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重要的灌溉枢纽工程,项目质量是关键。作为农场增发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重要推动部门之一,农场发展计划部从立项之初,就对项目进行了可行性论证、评估和预审,为项目的高效执行提前做好决策。
为保障项目顺利进行,农场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多部门联合对项目建设进行全面管理和指导,并采取工程名称、建设内容、施工工期、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性质相关内容“上墙”制度,让工程信息一目了然。“越是工程后期,越要保障质量,特别是坡肩、坡脚的细节处理,固脚找准相贯线,做到棱角流畅、顺直、美观,确保衬砌的沟渠上口、底宽双线顺直,边整平整。”11月5日,农场发展计划部特级主管刘学仁在检查第7标段衬砌铺设工程项目时说。
截至目前,农场增发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迎接省级、集团级、牡丹江分公司等上级部门各类检查40余次。以检促改、以改促提的良性循环,有效保障了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
如果说,项目建设的工程质量是关键环节,那么,工期的合理把控则是关键环节精准把控的“标尺”。
锚定目标、倒排工期、精准管理、不折不扣,是农场增发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的必要前提。今年6月,受不利天气因素影响,农场多个标段出现施工停滞趋势。“积水太多,工程没法干,施工方着急,我们作为监理单位也着急。”农场增发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第3标段监理刘传江表示。逆境中如何突出重围?超常规举措是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提质增效的有效方法之一。
履带式翻斗车运输石料
时间倒回到6月29日,在农场一处增发国债高标准农田项目修缮机耕路现场,各类工程车辆来回穿梭,一派火热的建设场景。为确保项目如期完成,各标段在做好常规建设的同时,结合近期降雨频繁的天气因素,积极购进多台履带式翻斗车参与工程施工,在泥泞道路作业条件下,项目施工进度稳步推进。
“道路泥泞不耽误拉料铺路进度,而且它是履带式的,作业过程中也不毁路。”农场水利工程部负责人张丽娜介绍说。为保障项目按期交付,农场在监管过程中,细化时间节点,通过推进会、协调会、培训会进行全局谋划、整体推进,结合天气因素,指导各标段在施工过程中,应用新机械、采取新手段,降低降雨天气对项目施工进度的影响。
9月中下旬,农场水稻陆续开镰收割。面对水稻收获与项目建设“冲突”的难题,农场迅速应对,积极鼓励临近项目区的种植户进行水稻分段收获作业。“水稻成熟度达标和地块条件好的地块,我们鼓励进行水稻分段收获,实现秋粮早收获、早销售的同时,还可以腾出空间,为项目建设‘挪地方’。”农场农业生产部部长曹宇说。
施工效率低,就从内部找办法;施工有堵点,横向协调攻难关,短短9个月,地平、路畅、渠相连。“以天为结算单位,在管理上我们每天更新各标段施工进度,通过考核机制,以数据说话,设置项目施工进度‘红黑’榜,形成比、学、赶、超的良性竞争氛围。”农场增发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常务副组长翟继强介绍说。
工程建设要加速,农业生产也不能耽误。增发国债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过程中,格田改造项目是“矛盾冲突”的集中点。如何统筹规划建设与生产,今年初,农场未雨绸缪,将涉及格田改造的建设单位与相关管理区的管理人员、种植户聚在一起,确定农事时间表,设置工程进度条。
格田改造 提高种植效能
田块大小不一、作业条件差、粮食产能低一直以来都是水稻种植户李文俊的心头病,负责项目建设的工作人员经过现场勘查、测量,给出的112变18个池子的方案让李文俊眼前一亮,施工方给出的水田泡田整地前进行格田改造,不耽误农事的方案,更是让李文俊吃上了“定心丸”。
“‘见缝插针’是我们施工单位想出的最优办法,特别是格田改造,抓住农业生产前和作物秋收后的两个关键时段十分重要。”农场增发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第10标段技术员杨震说。经过改造,原本李文俊家400余亩小格田,在改造后形成了一块块22亩左右规整的大格田,增加土地面积近20亩。“最大的变化就是水稻插秧和收获时,机车的作业效率提高了,以前我这400亩水田,没有10多天根本干不完,改造后,5天左右水稻就收获完成了,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李文俊说。
提升农业种植标准,实现建设与生产等比例增值是增发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初衷。除了涵闸建设、沟渠修缮、平整土地等必要硬件设施外,信息设备等软件设备的投入,也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夯实了基础。“明年开春,这批新安装的信息化设备就开始进入工作模式了,通过自动灌溉、气象监测、视频监控、虫情监测、土壤养分监测等功能,为种植户增收提供科技帮助。”农场科技信息中心主管周金磊表示。
科技项目助力农田增产
三分建、七分管,信息化设备成为种植户科技种田的重要抓手。为了让信息化设备发挥最大优势,农场依托“全域数字水稻云平台”高标准物联网设备管理系统,将田间所有物联网设备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提供科学的种植建议,提升决策的准确性。同时,平台根据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和趋势预测,提前规划未来的生产策略,实现项目规划、建设与管护、服务的协调统一。
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沃土,让高标准农田与种植户增收同频共振,这是八五六农场的发展目标。未来,农场在做好高标准农田管护的同时,还将加强种植户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让广袤的高标准农田里,实现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让辖区120万亩耕地焕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文图:王金彬
文字编辑:丛珊
审核:赵阳 张永刚
平面编辑:杨彤
统筹:张永刚
监制:刘晓雨
扫码关注我们
获取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