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集团让“生态包袱”变“绿色财富”

文摘   2024-11-21 13:00   黑龙江  

秋收结束后,北大荒广袤的田野经历了一场积极变化,曾经被视为处理难题的农作物秸秆,如今正成为抢手的“香饽饽”。近年来,北大荒集团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通过多种创新举措,让秸秆从“生态包袱”变成了“绿色财富”,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局面。
在庆丰农场粮食处理中心,粮食烘干塔在生物质颗粒燃料的驱动下轰鸣运转。“今年,烘干塔使用秸秆制作的生物质颗粒,燃烧充分、废弃物少,节能环保又降低成本,我们计划烘干3万吨粮食,消耗的5300吨秸秆可替代1750吨煤炭,节省费用20余万元。”农场粮食和农产品交易中心主管李明亮说。无独有偶,嫩北农场供暖公司也采用秸秆打捆直燃供热技术,将成捆秸秆送进新型节能环保锅炉燃烧,为职工群众供暖,室内温度可达25℃左右。延军农场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黑龙江分公司合作的“秸秆替代燃煤清洁供热”项目更是成效显著,整个供热期使用8100吨秸秆燃料,污染物排放量较原煤减少一半以上,既温暖了职工家庭,又净化了空气。

延军农场利用秸秆供暖。

秸秆在畜牧养殖领域也大显身手,摇身一变成为牲畜的美味口粮。庆丰农场隆盛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巧妙利用水稻秸秆资源,秸秆经过除尘、切割等处理环节,与青贮、豆粕、玉米等饲料混合搅拌,制成营养均衡的配方饲料,成功替代高价外购羊草,每年使用稻草秸秆1000多吨,可降低养殖成本近百万元。同时,干燥稻草还能被用作牛床垫料,为奶牛和犊牛营造舒适环境。八五一〇农场则引导种植户将玉米秸秆打包出售给养殖户和牧场,实现秸秆饲料资源化利用,形成了“秸秆加工、牛羊养殖、粪污还田、绿色农产品生产”的循环农业模式,有效降低了养殖成本。

八五一〇农场用秸秆转化为饲料。

在治理侵蚀沟过程中,秸秆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主力军”。八五五农场利用秸秆包治理区域内漫坡丘陵造成的侵蚀沟,在秸秆包下放置透水盲管,上层覆土,有效增加了耕地面积。今年,农场在45条侵蚀沟治理工程中投入5.8万立方秸秆包,实现3万多亩玉米秸秆材料化利用。嫩北农场则采用“秸秆回填滤水、坡面恢复修形”的方法,治理30条侵蚀沟,保护耕地630公顷,控制水土流失810公顷,让侵蚀沟重变良田。

嫩北农场利用秸秆治理侵蚀沟。
此外,秸秆还田也是提升土壤肥力的重要手段。北安分公司秋收后将大豆秸秆直接通过联合整地作业混入土壤,对玉米秸秆进行灭茬作业,采取碎混还田的保护性耕作模式,减轻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宝泉岭分公司积极推广分区域、分作物的秸秆翻埋还田模式,科学抛撒秸秆还田,提升土壤肥力,今年秸秆还田面积达559万亩。

北安分公司秸秆打包现场。

各分子公司、农(牧)场的积极探索与创新,以及因地制宜的开发利用模式促成了北大荒集团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的有效进展。未来,北大荒集团将继续沿着绿色发展之路前行,不断挖掘秸秆资源的利用潜力,探索更多创新模式,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乡村振兴贡献更大的力量,谱写可持续的绿色发展新篇章。

文字:祝东元

素材:朱磊 刘洪军 林存宝 万水 任梦 徐红德

文字编辑:沈哲

审核:杨爽 许跃兵

平面编辑:鲁明

统筹:张永刚

监制:刘晓雨

扫码关注我们

获取更多信息

精彩链接




微观北大荒
传递北大荒信息、展示北大荒形象、提升服务功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