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强、活,牡丹江分公司奶牛养殖产业“畜”势待发

文摘   2024-11-21 13:00   黑龙江  

“畜”势待发 牧歌悠长

——牡丹江分公司奶牛养殖产业发展纪实

牡丹江分公司地处北纬45°世界黄金奶源带,是北大荒第一个奶源基地、第一个现代化奶牛场和乳业品牌“完达山”的诞生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好。截至目前,分公司已有18个规模化牧场,奶牛存栏达4.3万头,年产鲜奶总量超17万吨,是北大荒集团最大的奶源生产基地。

当前,面对奶牛养殖行业复杂严峻的形势,如何践行大食物观,稳住支柱产业的基本盘?牡丹江分公司以保障企业稳定发展、保障畜产品安全供给为己任,多措并举、迎难而上,充分展现出作为“中国奶仓”的责任与担当。

精益管理

控本提质“动”起来

众所周知,奶牛养殖产业上游连着广大青贮饲料种植户、下游连着乳品加工龙头企业,作为中游的养殖端,牡丹江分公司主动将压力化为挑战,优先选用最有效、最直接的抵抗风险“法宝”——控本提质。分公司想尽一切办法,不断向精益管理要效益。

“突破困局 探索未来”奶业发展研讨会议现场。许寅 摄

在养殖业的低谷期,从何处着手改变?起初,牧场管理人员有些迷茫。于是,分公司积极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及时召开各类座谈交流会,多次组织管理人员外出学习“取经”,还把专家、教授请进课堂讲理论、邀到牧场开良方,持续拓宽经营思路、找到破题出口。“通过系统学习和科学规划,现在我们农场已经建立起严控成本、创新效益、维保质量的生产组织体系,在确保奶牛营养均衡,保障产奶量和健康状况的前提下,从科学分群和饲料配方开始调整,进一步降低饲养成本。”云山农场农业发展部畜牧办负责人曲恩东说。
思路一转天地宽。各牧场纷纷抓住精益管理的重要环节,积极行动起来,在实践中取得成效。

“饲料成本占养殖总成本的七成左右,所以,我们首先把重点放在饲料管理上,将以前习惯用的成品料改为预混料,用大豆皮、甜菜粕、面瓜粕、玉米秸秆等本地农副产品替代价格上涨的原料。”八五一〇农场牧丰牧场介绍说。振东牧场则在后备牛中,用本地黄贮和稻草秸秆等粗饲料来节约成本,每吨成本下降48%。

八五五农场金澳牧场鸟瞰图。王洪菲 摄

八五五农场金澳牧场与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分院合作,联合开展奶牛精细化饲养管理、高青贮日粮饲喂和奶牛选种选育高效繁殖等节本增效关键技术的示范。“这套增效综合配套技术应用一年来,我们牧场的奶牛日单产提高到33公斤,21天妊娠率从27%提升至32%,每公斤奶的饲料成本从2023年的2.40元降低到现在的1.85元。”金澳奶牛饲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邵广欣慰地说。
后备牛培育、核心牛群建立也是强化精益管理的重要手段。分公司积极引导各牧场,结合当前奶业形势,去产能,优化牛群结构,加速老弱病、低产、屡配不孕牛等劣势群淘汰,以此来降低管理运营成本。

通过精益管理切实有效的办法,分公司域内各牧场成母牛比例从44.6%上升为49.7%,为牧场后续发展攒足后劲。各牧场通过各项措施集成,全年合计降本5000万元左右。

科技引领

稳住内核“强”起来

科技是奶牛养殖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牡丹江分公司将其牢牢抓在手上。

兽医实验室技术人员DHI样品检测现场。郗红艳 摄

走进分公司大型规模化牧场,自动通风、喷淋、刮粪板卷帘等先进设备,以及搭载“TMR饲喂系统”的送料车,早已成为标配,推料机器人、智能项圈、智能奶仓等设备也在逐步推广。

今年以来,分公司在原有智能化建设的基础上,加大科技支撑不断强化与属地政府、科研院校的沟通合作。“在分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向属地政府申报‘奶业生产能力提升整县推进项目’资金,购置精准饲喂系统、推料机器人等10余台套装备设施,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八五八农场安兴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健高兴地说。

奶牛给料现场。崔伦震 摄
“科技兴牧一直是我们坚守的理念。就拿智慧牧场建设来说,从2022年开始,我们就初步制定未来几年的整体规划和宏观设计。同时,我们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把重点放在DHI(奶牛生产性能测定)、胚胎移植生产等方面,并取得突破性进展和成效。”分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吴宝忠介绍道。

今年,分公司与山东省奶牛中心合作开展OPU-IVP(活体采卵——体外胚胎生产技术)为3个牧场移植胚胎1136枚。截至目前,已经连续开展五年体外胚胎生产技术研究工作,每年可繁育优质奶牛胚胎2000枚,改良牛群周期由5年缩至1年。

推料机器人工作现场。李会 摄

有了科技的加持,分公司的奶牛养殖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今年3月,分公司成功入选全国现代设施畜牧业创新引领区,是北大荒集团唯一入选单位。由分公司畜牧部门独立完成的北方寒区荷斯坦奶牛体外胚胎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荣获集团2023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

多元发展

产业经营“活”起来

如何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畅通供需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牡丹江分公司需要破解的难题之一。为此,他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多元布局,主动探索养加销一体化经营、种养良性循环等产业融合发展路径,让“资源”变为长效“财源”。

隆盛奶牛专业养殖合作社智能化挤奶现场。王玉娇 摄

奶乳一体化经营的优势在八五一一农场得到充分释放。农场围绕奶牛养殖业发展的企业有3家,其中,主要生产牛初乳系列保健食品的福康生物科技公司,产品原料主要来自分公司各规模牧场,稳定供应商数量15个,牛初乳年用量在50万公斤左右。
拥有2100余头奶头存栏的资源小场双峰农场,主动瞄准市场,开展巴氏奶、发酵乳生产加工项目建设。“目前,我们加工厂基础设施建设及设备购置已经完成。预计项目达产后,年可生产巴氏奶3500吨,生产酸奶2100吨(或烤酸奶1050吨)。”农场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张福军对产业发展充满信心。
分公司积极鼓励农场创新经营发展模式,延伸探索“从牧场到餐桌”的转变。八五〇农场互利牧场、八五五农场金澳牧场计划打造“前店后场”经营模式;庆丰农场隆盛牧业开展鲜奶配送经营服务抢占消费市场。
为进一步加速产销循环,分公司积极寻找合作商,“通过实地调研和洽谈,分公司计划与上海一家科技公司合作,进行乳品深加工项目,项目达成后预计可年消化鲜奶6万~8万吨。”分公司农业发展部工作人员表示。

全局思维谋划产业经营,落脚点必须放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上。“今年是我第6年施用蚯蚓生物有机肥了,300余亩地减少了30%化肥使用量,同时也增强了稻米的品质。”得到八五〇农场种植户王友认可的蚯蚓生物有机肥,是卫星生物科技公司以牛粪为主,经蚯蚓过腹加工制成的,年可消化处理粪污1000方。

牛粪压缩可燃颗粒制作现场。王卫华 摄

在强健从精细化饲养到粪污资源化利用的闭环产业链上,分公司年粪肥还田总量达100余万吨,不仅助力了产业前端的高效稳定,还解决了产业后端的环保压力,促进奶牛养殖产业健康发展续航添力。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牡丹江分公司将坚持精细化管理、科学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全力推进“中国奶仓”建设,为北大荒“三大一航母”建设工程贡献力量。




文图:赵丹丹 姜明

平面编辑:鲁明

统筹:张永刚

监制:刘晓雨

扫码关注我们

获取更多信息

精彩链接




微观北大荒
传递北大荒信息、展示北大荒形象、提升服务功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