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凤凰WEEKLY
ID|phoenixweekly
有多少人
为春节头香挤破头?
◎ 灵隐寺跨年盛况|图源:网络
而台湾省一间寺庙的赛场设置,则更注重考验选手高速穿越高障碍的能力。
与世无争的寺庙
赚了多少钱?
中国大多数寺庙的收入可以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源自寺庙的“本职工作”,比如:门票收入、香火收入、功德箱收入、法事收入、法器收入等等。
这部分收入的比重一般会占到寺庙整体收入的大头,同时也是衡量一间寺庙优秀与否程度的标准。
寺庙之间的门票和香火价格有很大的差距。
比如,占地面积较小的北京雍和宫票价为25元一张,依山而建的杭州灵隐寺的票价为75元一张,而包含一整个灵山景区的灵山大佛和普陀山,门票则升高到了200多元。
2023年,有人做过部分寺庙人流量和收入情况的统计。
结果显示,大多数声名远扬香火旺盛的寺庙,光是门票收入便可以突破“亿元”大关。
即使是门票价格较低的小寺庙,在近几年的“寺庙热”中,收入也纷纷突破“五千万”元。
除了门票以外,各种与“敬香”相关的服务,也是寺院收入的重要来源。
俗话说的烧高香,原意是敬献的香火越高越大,就越能彰显出参拜之人的虔诚。
如今很多寺庙的入场门票,会包含三只细香来为香客和游客提供最基础的敬香机会,但追加更多更大的香来争取更灵验的祈福,总是香友和寺院都乐意看到的。
而一旦到了这个层面,加香的内容和价格就不是普通游客的想象力可以覆盖的范围了。
118万元天价香火、龙泉寺点燃6.6米的“恨天高”大香这种“重量级”敬香方式就不说了。
千元级别的追加香火在如今也是随处可见。
根据普陀山的子公司吉祥香业2019年的数据,光是香火销售收入就高达3200万元。
还有湖南、武当山等地流行的上“龙头香”:
找专业的敬香人,替你穿过山间陡峭的悬崖峭壁之后,把香火插在一块位置极为奇峭的悬崖香台上,以求得特殊保佑。
除去香本身,光是一次敬香人的“跑腿”服务,就需要200元服务费。
再加上外出做法事,以及时不时举办的认捐活动。受邀的入场费用也从数千到数万元不等。
这些没有计入明面统计的香火法事活动收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而寺院的第二部分收入,就是近年来正变得越来越繁荣的寺庙“周边产业”收入,比如:周边产品、餐饮、商标授权、收租、广告费等等。
在去年曾经轮流爆火过的雍和宫“香灰琉璃手串”,还有灵隐寺在京东销售同比增速1000%的“灵隐十八籽”,都是寺庙周边的成功案例。
甚至顺便把手串带请服务逼成了一个新产业。
灵隐寺认捐“签名瓦片“,还有已经在各大寺院普及的“扫码送祝福”的电子功德箱,也让一向佛系的香客们为了争当“榜一大哥”燃起了强烈的竞争欲望。
可以说富含几千年功力的寺庙文化,几年内就把互联网和年轻人那套东西给玩明白了。
五台山从几十到几百元一瓶的特产酒,鸡鸣寺定价在15块左右的“鸡鸣奶茶”。
还有杭州寺庙流行的各种咖啡:永福寺的慈杯咖啡、财神庙的财缘咖啡、法喜寺的沐欢喜咖啡等等,都在默默地为寺庙经济的繁荣添砖加瓦......
寺庙周边类之丰富、涉猎之广泛,甚至进入了调味料市场。
比如灵隐寺在推出的一款大隐清心陈皮酱油,以58元的定价卖出了5万6000多的销量,光这单款产品,就卖出了320多万的金额。
除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周边外,有一定规模的寺庙还会提供面向市面的各种“修行班”和“培训班”。
比如,面向青少年少林寺的青少年武术培训,或者是面向职场牛马的修禅班,缓解工作压力。
今年五台山普化寺的清修活动,就是从大年初一开始为期3天2晚。
活动期间不仅会有朝拜和禅修课堂,还可以临摹圣象,抄写经书真迹。
而峨眉山的禅修班就更加硬核了。
禅修课的内容不仅包含了“上金顶”的全程冬季登山,在整个一月份更是提供了多达40个班次可供选择。
如果按照1700元左右的平均学费和15个学生计算,单是整个一月份的禅修班,就能创造一百万元以上的学费收入。
除了禅修班培训班,以寺庙名义开设的养老院和度假社区,也正在成为一种新潮流。
根据澎湃新闻,无锡的《灵山小镇·拈花湾》就开发了大量的度假公寓类产品,既有40到78平米的小户型,也有大面积的院落和联排独栋,售价在2万元/平米左右。
而在福建三明吉祥寺开辟了面向当地老人成立的中国首家“寺院养老院”之后,各种“寺庙养老院”如雨后春笋般生长了出来。
颇有成为禅修课之外的新收入来源的势头。
事实上,寺庙烧香,是一个很难定性的行动。
年轻人的消费也越来越倾向于靠近玄学。
比什么烟酒黄金更早打开年轻人市场的,就是玄学和手串。
不像其他老字号那样“身段僵硬”,难以降级。
也不像凡人的快消品牌,在你点开所有社交软件的瞬间,就把广告拍在你的脸上。
寺庙不语,只是在那里坐落着。
花几十块钱买的手串,就能给人上满一个月的情绪价值。
交个25元的门票钱,就可以和许许多多的人们簇拥在一起,在新旧交集之时聚集在同一个屋檐下,呼吸着肃穆同时又温暖的“烟火气”,听空旷幽长的钟鸣声......
这样的行为,总是能在寒冷的天气里,慰藉到大家的心灵。
不管进到寺庙前的大家,来自什么行业什么地方。
在上香祈福的瞬间,心中都怀有一个共同的美好祝愿。
而这个祝愿,又在狭小庙宇的每个人心中不断共振、增强,最后融入到中华5000多年的精神寄托之中。
也许烟花爆竹放得少了,也许走亲戚串门也不再那么频繁了。
甚至如今的春晚也不再是所有家庭的春节必看节目了。
但人们追求年味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
新的一年,真的来了。
虽然头香已然赶不上,但你仍然可以去某个寺庙献上三支细香。
把2025所有的美好展望,一起扎进香炉松软的香灰里。
作者 馍王 | 编辑 章鱼
排版 魏蔚
商务合作/转载请留言我们
Business cooperation please leave us a mess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