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6日,以2023年为普查时点的“第五次经济普查”(下称“五普”)结果公布。除了重新核算GDP数值以外,经济普查中关于就业结构的数据,对于我们理解中国经济大图,颇有帮助。
中国有多少体制内人员?哪些行业人数上升,哪些从业人数暴跌?
关键数据,揭开就业真相。
体制内人员在增长
除国有企业外,政府机构、事业单位是更“狭义”的“体制内”范畴。这些“体制内”人员,主要分布在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100%是体制内),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六个行业中。
综合来看,这六个行业总就业人员7439.5万,比2018年增加了1132.7万。其中“体制内人员”6214.4万,比2018年增加了836.1万,涨幅约为15.5%。
从2018年到2023年: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政府和准政府机关)人员从2508.7万增加到2781.1万,增长272.4万。
教育行业人员从2230.5万增加到2677万,其中体制内人员从1869.3万增加到2241.1万。
卫生从业人员从1147.8万增加到1461.9万,其中体制内人员从916.9万增加到1110.8万。
公务员、财政供养事业单位、公立医院医生、公立学校教师群体的总数是6133万,占非农就业的超过十分之一。
科研行业的从业人员从1182.9万增加到1700.3万,但其中供职于事业单位的从153.9万减少到126.3万,主要原因可能是一些科研事业单位转为企业编制。
文娱体育行业从业人数从419.8万增加到519.5万,增长近百万,但其中体制内人员的数量减少了2万。
水利环境行业从业人数从353.2万增长到485.5万,增长迅猛,但其中体制内人员只从113.8万增加到119.2万,增幅是4.75%,比较温和。
服务业蓝领暴增
首次超过制造业
经济普查统计对象主要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以2018年为标准时点的第四次经济普查(下称“四普”)相比,五普增加统计了农、林、牧、渔业从事“专业和辅助性活动”,以及兼营第二、三产业的农、林、牧、渔业法人单位和人员。如剔除上述人员,和四普可比口径的非农就业人口为60513.6万人。
总体来看,在中国非农就业大盘中,蓝领仍然占三分之二以上的绝对多数。
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和2018年相比,服务业蓝领行业的从业人员数明显上升,首次超过了制造业蓝领。
在60513.6万非农就业人口中,第二产业(以蓝领为主)从业者19381万,较2018年减少573.4万。其中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从业人口分别是476.6万、12317.6万和6079万,较2018年分别减少127.9万,增加208.9万和减少680.4万。
而第三产业从业者合计41132.4万。其中以服务业蓝领为主的各行业(批发零售、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住宿餐饮等)从业者22011.5万,较2018年增加4273万。以白领为主的各行业(IT、金融、房地产、租赁商务服务、卫生、教育、政府和事业单位等)从业者19120.9万,较2018年增加3853.7万。
“最惨”金融业
从业人数暴跌三成
按二级行业计,2023年中国从业人数前十和2018年从业人数前十的行业对比如下:
其中,批发零售业取代制造业,成为中国从业人数最多的二级行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泛服务业)排名从第六上升到第四。住宿餐饮、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两个行业从业人数排名分别下降一位。政府机关单位人员、教育从业人员(含所有公立学校教师)排名未变,仍分别在第七、第八位。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理发、修车等)排名提升一位。
值得注意的是:
科研技术服务业跻身前十(2018年为第13位),而金融业跌出前十(2023年在所有二级行业中排名14位)。
金融业从业人数为1248.4万人,比起2018年足足减少了583.2万人,降幅高达31.84%。对一个行业来说,5年之内发生如此剧烈的变化,堪称天翻地覆。作为对比,即使是剧烈下行的建筑业,从业人数的减少幅度也仅为10%。
科技的兴起、房地产和金融的大调整,都在就业人员数据上有了直观体现。
在5年中,从业人员数量增长最多、增幅最大的五个行业,都能上榜的有3个行业: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有四个行业的从业人数增长超过500万。最多的批发和零售业,足足增加了超过3000万人。
从业人员增幅最大的五个行业,从业人数增幅都超过了30%。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幅超过了70%。
如果要寻找新的就业岗位,这些行业可以先看看,机会可能会多一些。
工业主要由制造业和采矿业构成。因采矿业人员出现明显下降,在法人单位就业(不含个体工商户)工业从业人员从2018年的11521.5万人下降为2023年的11428.9万人。
在法人单位就业的工业从业人员,人数超过100万的行业分布如下:
电子工业是就业人数最多的工业门类,也是唯一一个就业人数超过1000万的工业行业。七个行业就业人数超过500万,排在第七名的是汽车制造业,从业人员557.6万。
近年来,许多人对汽车制造业抱有极大期待。但应当看到的是,汽车并非人力密集型产业,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相当有限。即使到2023年,汽车业的法人单位就业人数仍然仅相当于房地产的三分之一强,关联的上下游产业的规模更无法和房地产相比。
有7个工业行业从2018年到2023年从业人数增长了10%以上。可以看出,从业人员增长最迅猛的工业领域,主要是金属制品、废弃资源利用和机械设备,反映高端工业、绿色低碳产业的强势。
我们正在从“大基建时代”进入“大维修时代”。5年期间,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从业人员增长了38.7万,增幅排在所有行业中的第一位,高达44.33%。主营“收废品”的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从业人数也增加了15.8万,以37.35%的涨幅排名第二。
有13个工业行业从2018年到2023年出现了从业人员的减少。
以蓝领为主的服务业行业中,批发零售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5325.7万人,比2018年末增长32.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1554.2万人,比2018年末增长11.3%。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893.6万人,比2018年末增长26.5%。此三个行业的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数,从2018年的9851.5万,增长到12037.8万,增长2186.3万。
服务业蓝领的庞大增长和制造业蓝领增长的基本停滞,反映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服务业的就业容纳能力远强于制造业,服务业几乎提供了全部的新增蓝领岗位。
以白领为主的服务业中,除了在文章开头即提到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最重要的三个行业,是金融、房地产和IT。
2023年,这三个行业从业人数分别都超过1000万,仍是构成中国中高收入群体的中流砥柱。
下面是第五次经济普查公报(第4号)披露的这三个行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情况: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1506.7万人,比2018年末增长51.4%。
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从业人员从174.7万下降到157.5万,减少了9.85%。这反映了传统广电的式微。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的从业人员从144.3万增长到242.2万,增长97.9万,增幅67.84%,反映从较长周期看整个行业从业人员增长仍然迅猛。但是,这个行业的从业人数绝对数仍然很少,互联网领域大厂、中厂、小厂加起来,也就两百多万人,只占全部非农就业人口的千分之四。
所谓的“互联网大厂”故事,和99%以上的国人没有关系。
互联网就业统计的口径相对比较窄,IT领域就业人口最多的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这个行业口径比较宽泛,除了电信、广电和互联网App,各类软件、游戏、技术服务,以及泛互联网的MCN、直播、咨询、数据服务、代运营全部计算在内,从业人数从2018年的676.2万,增长了430.9万,来到1107.1万,增幅高达63.72%。这个细分行业,无论就业绝对量和增幅都非常可观客观,实际上产生的就业人口,也相当于汽车工业的两倍了。
金融业从业人员数,则出现了大幅下降,从2018年的1818万人下降到1235.5万人,降幅32.04%。从细分项来看,以银行为主的货币金融服务从业人员从414.8微增0.7万至415.5万,增幅为0.17%,以券商、基金为主的资本市场服务从业人员从67.3万增长5.9万至73.2万,增幅8.77%。货币金融服务和资本市场服务(银行、证券、基金)从业人员合计488.7万,在全部非农就业中的占比是千分之八。
银行、券商、基金等持牌机构的就业人员数量基本稳定,但保险从业人员数较2018年出现了大幅下降,从1308万减少到729.8万,降幅高达44.2%,是金融从业人员大幅减少的主因。这一变动背后,可能是保险代理人数量的大幅减少。幅度是因为统计口径调整,还是保险市场在激烈竞争下的出清,尚不清楚。
“其他金融业”包括PE、VC乃至各类民间金融等,这一细分门类的萎缩是不争的事实。统计显示,其他金融业从业人员从28万减少到17.1万,减少了10.9万人,降幅达39%。“其他金融业”的减员人数比银行、证券、基金等持牌机构的增员人数还要多,在这一因素影响下,剔除“卖保险”的金融从业人员数量也出现了下降。
房地产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1439.8万,较2018年增长176.3万,增幅13.95%。房地产从业人员较2018年仍有增长,主要原因是大量人员进入到物业管理和房地产中介服务领域。
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的人员暴减,从2018年的371.5万减少到2023年的271.3万,减少了100.2万,降幅高达26.97%,和“其他金融业”堪称难兄难弟。
房地产行业整体转入存量市场,从事物业管理的人员从636.9万增加到854.3万,增长了34%,从事房地产租赁经营的人员从85.9万增长到120.3万,增幅40%,从事房地产中介的人员也从158.3万增加到186.7万,增长了18%。
金融、房地产的行业巨变,体现在就业人数的剧烈减少,记录了时代潮水的转向。
作者 元淦恭|排版 魏蔚
商务合作/转载请留言我们
Business cooperation please leave us a mess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