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经常胀气不适,这个经典方子要知道,给胃消消气!

学术   2024-11-18 15:30   河南  

为什么我们的肚子会感到胀?


在中医理论中,这被解释为"气机不畅"。这可以用一个更通俗的方式来理解,即我们的肚子里面积累了大量的气体,当这团气体不能顺畅地排出时,便会造成肚子的胀满感。


理解了产生胀气的原因后,我们自然就会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药方解读



《伤寒论》中有一个名为"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的方子。


虽然这个名字看起来有些长,其实它就是列出了这个方子所包含的所有中药成分。


厚朴15克、生姜10克、姜半夏10克、炙甘草6克、人参5克(或党参10g)。


这五味药材的组合,并非是随意的罗列,而是经过精心配置,每个成分都有其特殊的功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厚朴。


厚朴,一种常见的中药,实际上是一种树皮。尽管许多树皮都可以用作药物,但它们的功效各不相同。


比如,肉桂可以温肾阳,杜仲可以治疗腰痛,而厚朴的主要作用是行气。


另外,树皮类药物进入体内后,其作用路径普遍都是向下的,厚朴也不例外。


我们常说的气机不畅,实际上是指脾气不升、胃气不降形成的堵塞。


在这种情况下,厚朴可以使胃气下行,将阻塞的部分排出体外,从而使脾气自然升起,符合脾升胃降的气机运行规律。


只要气机运行顺畅,胀气的症状自然就消失了。


值得一提的是,厚朴不仅能使胃气下行,也能使肠气下行。


当我们感到肚脐周围胀得厉害时,用厚朴效果非常好,因为厚朴能作用于大肠,推动肠气向下行。


这是古人总结出来的经验,已在仲景时代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再来说说半夏,这是一味降逆的良药。它能配合厚朴促进胃气下降。


大家都知道,半夏最被人津津乐道的功效就是化痰,但实际上,除了化痰,半夏还有降逆的作用。


例如,在呕吐的情况下,半夏就可以派上用场。因为呕吐往往与胃气不降有关,这时候如果用半夏,当胃气开始向下行,呕吐的症状就会得到缓解。


半夏一方面降逆,一方面化痰,是一味功效卓著的中药。


无论是作为主药的厚朴,还是配角的半夏,它们的作用都是互相协调、互相促进,共同达到了行气化痰,解决胀气问题的效果。


如果脾胃的升降机能出现了问题,这就意味着脾胃的运化能力下降了。


这种情况下,我们所摄取的食物中,有一部分就会转化为痰湿,这又会给脾胃的升降机能带来新的挑战。


此时,半夏就能大显身手了。半夏既可以消湿,又可以化痰,能够刚好解决这个问题。


说到降逆,除了半夏,生姜也是重要的药物。当我们遭受呕吐困扰的时候,通常会使用半夏,而如果再加上生姜,效果会更好。


在中医中,生姜被誉为“呕家圣药”,这个名字就能说明它的功效。


半夏和生姜的联合使用,能够将降逆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比如,有一种药方叫小半夏汤,只包含这两种药物。据古籍记载,这种药方主治各种呕吐,食物不能下咽的症状。


生姜不仅有降逆的作用,还能散寒,而寒气也是阻碍脾胃升降的一种因素。


生姜、半夏、厚朴这三味药材共同作用,使胃肠的气向下行。而党参和炙甘草,则主要用于补气。


配比及适用人群



在药物的配比上,需要有所讲究。厚朴、半夏、生姜的份量应该多一些,党参、炙甘草则应该少一些。


如果比例反过来,也就是党参、炙甘草的份量过多,那么整个药方的作用就会发生变化,从原来的行气为主,变成了补气为主。


这样的话,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那就是吃的越多,胀气越严重。因为补进去的气没有被顺利排出,反而造成了更大的麻烦。


我们的主要目标是推动胃气向下行,但这需要适度。如果用药量太小,效果就不明显,如果用药量太大,胃气下行过快,可能导致耗气,使脾胃更虚弱。


因此,在驱邪的过程中,也需要有正气的参与。考虑到这种情况,方中就加入了党参和炙甘草,它们能够益气健脾,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扶正,也就是在驱邪的同时,也需要扶持正气。


这个方子适合于脾胃虚弱,痰阻气滞的人群。从舌象来看,这部分人的舌苔一般偏白,偏厚,有油腻感,舌体胖大,舌质淡。

《针刀微创大体解剖临床实战研修班》(←点击查看)

2024年11月23-26日在广东广州举办

一、培训特色:(理论+临床+解剖+实操,每班计4天)

1. 实体解剖:大学医学部解剖教研室进行新鲜标本解剖

2. 名师指导:由全国知名针刀医学专家党东旭教授带教

3. 三位一体:即动眼、动脑、动手新鲜尸体解剖,掌握针刀治疗颈肩腰腿痛精髓。

4. 独立实践:独立对病人病情进行分析,并实施针刀操作,由带教老师指导更正

5. 提升管理:病源管理技巧,以及针刀病患沟通技巧分享。

二、报名方式:

1. 电话报名:13333717968  李老师

2.微信报名: 13333717968(添加微信有优惠哦!)

微信报名:13333717968(添加微信有优惠哦!)

请转发这篇文章让更多人看到

弘扬中医药文化
传播中医药知识
让我们一起践行吧

医师学会
医学信息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