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文字记载的三星堆文物,咱们怎样知晓它们的时代?

文摘   2024-08-31 10:11   江苏  

没有文字记载的三星堆文物,咱们怎样知晓它们的时代?

在考古学家眼里,“时刻”是最有魅力的词语,一方面它展示了文物的陈旧性,时光流逝,文物依旧,器物和时刻到达了完美调和的共振。另一方面,时刻也代表着科学与理性思想的光辉,考古学家综合多种办法来判断一件器物、一个遗址及一种文化的时代,从而揭穿文物背面的前史与文化。


恰如长期以来对三星堆文化的时代争议,这次在科学探测法的协助下,也根本得到了承认。在这一轮的三星堆考古中,考古学家对近200个样品进行碳十四测年(Carbon-14 dating),终究得出测年数据会集在公元前1131年至公元前1012年。可见,对于文物年纪的确定并不是空穴来风的主观臆测或许毫无根据的猜想,而是基于科学手段的合理研判。在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文物年纪的测定上,碳十四(碳14、C-14)测年办法正在显示出其强壮的才能。

1

碳14法怎样揭开文物的时刻面纱?

碳元素(C)是自然界中含量较高的元素,主要有三种同位素(质子数都为6,但中子数不同),即稳定同位素C-12、C-13和放射性同位素C-14。其中,C-12最常见,C-14含量较少。那么,C-14是怎样来的呢?在宇宙射线的效果下,空气中氮原子原子核中的质子数量产生改变,本来的7个质子变成了6个,构成一种分子量是14的碳同位素——C-14。


C-14无法独自存在很久,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终究构成二氧化碳。植物光合效果会吸收二氧化碳,动物和人类则由于食用植物而间接吸入C-14。在生物活着的时候,会一向经过呼吸效果确保自己和自然界的碳交换,因而体内的C-12和C-14浓度与环境中的坚持平衡。


由于具有放射性,C-14会产生β衰变,变为N-14。因而,一旦生物死亡,生物遗骸中的C-14含量就逐渐削减,而碳C-12的含量坚持不变。如果想要知道这一生物的死亡时刻,只需测定其C-14与C-12的含量份额,并依照C-14的放射性衰变公式进行核算。C-14衰减到本来质量一半的时刻,称为“半衰期”,经测定为5730年(我国采用的标准)。


经过C-14来测定时刻的办法也经历了从大略到相对精确的阶段。该办法呈现伊始,丈量的是衰变进程中所开释的β线,其弊端在需求的资料多且精度不够。直到70时代AMS法(加速器质量分析法)的呈现扭转了这一尴尬局势,用加速器承认C-14的原子数量不仅消耗更少的测试资料,一起在时代测定上的精准度也大大提高了。

2

碳14法真的精确吗?

虽然碳14测定法在考古学上应用颇广,可是,单纯依托碳14测年办法是不够的。由于如今的咱们无法获知文物当年所处环境的大气中的碳14水平,只能在抱负前提下假定数千年来大气中的碳14水平一向坚持不变。

但实际上,大气中的碳14浓度是有所波动的,因而使用现代碳14放射性标准测定的遗存时代就会存在不小的偏差。要处理这一问题,需借助树木年轮法进行年纪纠正。


在咱们无法直接得到当年大气中的碳14水平时,树木年轮却经过其生物特征记载了当年大气中的碳14放射性比度的相对改变情況。由于气温、降水的差异,树木在生长进程中年轮会有疏密改变。


选取同一气候区,当咱们把不一起期、同一树种的树木年轮信息综合起来,由近及远进行排列,就制成了年轮改变表,其精度能够到达一两年的误差。以碳14时代为纵坐标,树轮时代为横坐标,就得到了树轮时代校正曲线。将碳14测年得到的数据放在校正曲线中进行比较,就能够得到校正后愈加精确的时代,本日历时代。碳14测年办法和树轮时代校正曲线彼此弥补辅正,就能够揭开文物的时刻暗码。

3

考古中的时刻测定法

知道碳-14测年法的原理后,咱们也能很快了解到它的局限性:这种办法能测定的样品只能是曾从大气中获取碳-14的有机物质,如木炭、木材、骨骼、纸张、皮革等。可是文物的类别远不止这几类,一起碳-14测年法也只能精确测出五六万年以内的古物。

因而,在考古学中,还有不少其他的时刻测定法:如地磁断代法,即使用考古遗存中的砖瓦、陶器等遗物的热剩磁性进行断代;热释光断代法,使用陶器和火烧土绝缘晶体的热释光现象断代;还有主要针对旧石器时代遗址的检测死亡动物骨骼与地下水交换吸附得到铀的铀系断代法等。


文物是凝固的前史,发掘出土后,先后经历信息整理、文物修正、布景研讨等等步骤,咱们才有可能在博物馆一睹它的真容。走进博物馆,一件件精美绝伦的文物令人眼花缭乱,不知道你是否有留意附在一旁的小铭牌,上面一般会记载文物的出土地址,介绍文物名称及时代等信息。从前的咱们或许会疏忽这些介绍,但今日知道了文物年纪的测定之难后,之后可别忘了细细品读哦。


中加创新中心
中加创新中心sci-c.org(加拿大联邦政府非盈利机构)依托在智慧能源(氢能) 环保 人工智能 医疗医药等行业领域进行北美与中国的全方位双向技术交流与合作 为需要知识和技术支持的创新企业家提供服务 Philip@sci-c.org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