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最新文章,呼吁中国大陆社会工作学科增强对于社会学的自主性

文摘   2024-11-29 12:07   山东  







据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官网显示,由芝加哥大学Linyun Fu、亚利桑那州立大学Shiyou Wu、纽约大学Xixi Kang合作撰写的论文Consequences of forced conjunction: Social work’s struggles for independence from sociology in Mainland of China”(强制结合的后果:中国大陆社会工作为独立于社会学而进行的斗争)”已正式线上发表。


以下内容摘录于原文,仅供分享,详情以原文为准。

摘要

本文批判性地回顾了中国大陆社会工作与社会学的关系,重点关注1988年至今的重建时期。政府和社会学家发起的社会工作与社会学的强制结合为社会工作教育、研究和实践设置了重大障碍。鉴于中国大陆社会工作领域的蓬勃发展以及社会学对社会工作的重大影响,本文强调社会工作学科自主性的重要性,并阐明了可能的解决办法,包括加强多层次的社会工作实践和努力推动社会工作科学。

中国大陆社会工作史

一、社会学在恢复社会工作中的关键作用

1987年9月,民政部在北京组织了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发展论证会(即马甸会议),并邀请了雷洁琼、袁方、潘乃谷等几位有影响力的社会学家,探讨重建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在马甸会议上,与会代表们强烈主张重建社会工作专业以促进中国社会福利改革与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会后不久,1987年10月,原国家教委将“社会工作与管理”列为“试点”专业,表明政府重新确认了社会工作是高等教育的一门学科。1987年11月,民政部社会工作教育研究中心成立。1988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建立全国第一个社会工作本科专业,此后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也于同年开设了社会工作本科专业,至1999年7月,全国已有30余所高校开设了社会工作学士学位课程。

鉴于此,马甸会议被视为中国当代社会工作史的开端。然而,中国社会工作的重建受到社会学学科框架的限制,两者的强行结合主要是由中央政府(特别是教育部和民政部)和有影响力的社会学家在1980年代末社会工作教育重建期间推动的。社会工作更多地被视为社会学的一个附加或新分支,而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作为社会学的附属学科,社会学对社会工作的重大影响体现在社会工作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多个方面

二、对社会工作教育的影响

被公认为中国大陆社会工作教育奠基人的雷洁琼(1994)将社会工作定义为“运用社会学理论和方法促进社会福利、解决具体社会问题”。尽管社会工作也吸收了心理学、哲学和经济学等其他社会科学理论,但社会学理论在指导中国社会工作教育方面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特点反映了该国独特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背景,例如儒家价值观。中国社会工作教育深受国家利益的影响,该学科通常与政府的优先事项保持一致,例如扶贫和社会稳定。这种自上而下的方法导致社会工作专业的自主权减少,而更加注重遵守国家发展目标。在政府的支持下,社会工作专业发展不断见诸于高层政府文件,推动了中国大陆社会工作学士和硕士研究生院校数量的稳步增长。

然而,至今为止,多数大学仍然没有独立的社会工作学院,大多数社会工作项目都隶属于社会学系或学院,只是社会学的一个专业或集中方向,或社会学的一个二级学科。只有四所大学设有独立的社会工作学院: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中华女子学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和北京社会管理学院。

社会工作教育的领导者。1987年以后,早期的社会工作学者大多来自社会学系。他们是被学校安排被迫进入社会工作领域的。例如,北京大学著名教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前会长王思斌就是其中一位。早期和现在的领军人物大多与王教授一样,在缺乏临床社会工作实践的情况下从社会学转行到社会工作。

文章收集了中国社会工作主要领军人物的教育背景,包括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和中国社会工作学会以及大陆排名前十位的社会工作专业院校的主要领导人。

从图中得知,无论是一流院校还是重要的社会工作协会,其领导职位主要由具有社会学背景的学者担任。他们多年接受的社会学宏观视角的训练,极大地影响了他们如何解读和开展社会工作研究和实践。

以社会学为重点的社会工作课程。早期社会工作课程和教材主要以社会学课程为范本。2004年,中国社会工作学会首次发布了社会工作本科课程大纲,其中列出了10门必修的社会工作基础课程,包括社会工作概论、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管理、社会政策、社会保障概论和3门社会学课程。社会学课程仍然是社会工作本科生的必修重点课程。此外,必修课程中也明确强调了对宏观社会工作的重视。在中国社会工作恢复发展的初期,社会工作教育者面临着更加注重个体化实践还是宏观介入的张力,社会学背景的学者站在守门人的角度,坚持以宏观社会工作而非微观社会工作来教育社会工作学生。

社会工作博士培养。截至2023 年12月,教育部仅批准了两个社会工作正式博士课程,即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此外,只有少数高校在社会学博士课程下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在寻找社会工作博士导师时,由于只有正教授才能指导博士生的政策,他们中的大多数来自社会学背景社会学家对社会工作博士教育提供的监督和指导可能会延续未来社会工作教育者和研究人员的培养,他们将继续在社会学框架内看待社会工作,而不会接受更加多样化的观点并强调社会正义价值的重要性。

三、对社会工作研究的影响

研究经费:在社会工作研究经费方面,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没有列出社会工作研究的具体类别。社会工作研究人员唯一可以申请的合格基金是福利社会学类别,这表明社会工作学者必须与社会学家竞争有限的资金。

文章将标题中带有“社会工作”一词的研究项目归类为社会工作研究,如上图所示,从中可以看出获得资助的社会工作研究数量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然而,获得资助的社会工作研究项目比例仍然相对较小,每年均占福利社会学类别下资助项目总数的10%以下。这一趋势可能反映了社会工作研究人员在与传统社会学研究人员竞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时面临的持续挑战。

研究出版渠道。除了有限的资金机会外,社会工作研究在寻找合适的出版渠道方面也面临挑战。截至2023年12月,只有三本明确针对社会工作研究的学术期刊。其中包括《社会工作》、《社会建设》和《社会工作与管理》。此外,《中国社会工作研究》期刊每年两次发表有关社会工作的学术文章。然而,这三本期刊都没有被CSSCI收录。

虽然社会学和社会工作有着共同的主题,但重点、方法论和目的的差异造成了障碍。这些分歧使得社会工作等应用领域很难在社会学期刊上发表文章。社会工作缺乏专门的出版渠道,迫使该领域的学者将他们的研究与社会学主题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这种出版调整可能会对社会工作研究的创新和实际应用产生不利影响。这种担忧源于这两个学科不同的关注领域:社会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解释世界和产生理论,而社会工作研究则更注重解决问题和实际意义。

三、对社会工作实践和就业的影响

2000年后,非政府组织数量的增加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和毕业生提供了更广泛的实践和实习机会。然而,由于许多非政府组织是由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的社会工作者领导的,相当一部分实践和实习岗位往往不太注重专业性,更侧重于行政任务或活动报告。此外,鉴于社会工作与社会学之间的密切联系,政府系统或政府附属机构中明确定义的社会工作职位相对较少,而传统上这些职位被视为非常受欢迎的职位。因此,社会工作毕业生面临有限的职业选择。他们往往发现自己只能申请标有“偏好社会学相关专业”或“不需要特定专业”的职位,这通常会使他们成为二流候选人。因此,对于社会工作毕业生来说,获得传统的政府工作变得更加困难。

讨论与启示

一、迫切呼吁学科自主

学科自主性真的重要吗?答案无疑是肯定的,因为社会学和社会工作的使命和愿景有着根本的不同。社会工作旨在实现社会正义和解决社会问题,而社会学更关心理解和解释社会世界。继续将社会工作置于社会学或其他社会科学派别中,可能会导致该学科进一步边缘化。

拥有独立的社会工作学院可以为中国大陆的社会工作发展带来各种好处。首先,社会工作专业将能够实现其社会正义承诺,而不会与其他学科价值观相混淆。其次,实现自主性将有助于社会工作专业建立一支经过严格专业培训的社会工作研究人员和从业人员队伍,从而促进该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与仅仅依靠招募社会学或其他学科的人才相比,独立的社会工作学院有更多的机会聘请经过扎实社会工作培训的社会工作教育者、研究人员和从业人员,这反过来将有利于教育下一代社会工作学生。第三,当有独立的社会工作学院时,更有可能吸引目标研究基金或倡导专项基金。

二、增加领导层代表性以增强主人翁意识

如前所述,主要社会工作协会和一流学校的大多数领导职位都由具有社会学背景的学者担任。在这些领导职位上缺乏接受过社会工作实践和研究方面扎实培训的学者,这对社会工作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自主性、发展和繁荣构成了障碍。社会工作学者在领导职位上的参与或纳入不足不仅威胁到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而且可能损害社会工作教育和研究的质量。为了确保社会工作教育、研究和实践能够根据社会工作知识和价值观得到有效设计和实施,接受过扎实社会工作培训的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必须占据领导和影响力的位置。因此,我们呼吁增加社会工作教育工作者和学者在主要社会工作协会和提供社会工作课程的学校院长中的代表性。

三、宏观社会工作与微观社会工作

鉴于中国独特的政治结构,中国的社会工作者必须在政治约束下有效运作,这就需要注重渐进式改革,在体制内为边缘群体发声,并利用社区和谐和集体福祉等文化价值观,以有效和可持续的方式促进社会公正。

宏观社会工作在解决系统层面的不公正和不公平问题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作为一种社会管理工具,其主要任务是实施政府政策或政府采购项目等,社会工作一直被视为实现社会稳定的政治议程的一部分。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下,社会工作者无法通过宏观社会工作实践去推动制度层面的变革,而只能局限于个体层面的服务和项目。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当社会工作在宏观与微观之间进行抉择时,中观实践也常常被忽略。未来中国社会工作教育与实践的发展也应更加重视社区、学校等层面的中观变革。推进社会工作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发展,都需要学科的成熟、人才和服务的优质、资金与法律保障的保障。

四、促进社会工作科学

社会工作在西方语境中也面临类似的困境,即是否能被合法化为科学。Brekke阐述了社会工作在循证实践(EBP)方面的进展,并呼吁推动社会工作科学作为该学科的未来发展方向。何雪松是2004年将循证实践引入中国的第一人,并一直呼吁将循证实践作为社会工作教育和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循证实践在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和研究中开始受到重视并逐渐得到认可。总体而言,循证实践在中国社会工作研究和教育中仍然是一个新领域。然而,它为社会工作提供了一个展示其独特之处的机会。以  EBP 为 重点推动社会工作科学的发展,也将推动社会工作学科实现独立于社会学的目标。

此类方法可以弥合学术研究与实际社会干预之间的差距,而这正是社会工作教育和实践所急需的。它们不仅可以让社会工作学生和研究人员掌握进行严格研究的技术技能,还可以让他们具备针对紧迫社会问题提出针对具体情况的解决方案的能力。鉴于目前缺乏既具有社会工作背景又接受过扎实方法论培训的教育者,扩大方法论教育的范围对于该学科在中国大陆的发展至关重要。

结论

社会工作学科在过去三十年中非但没有自由发展,反而严重依赖社会学。这种由政府和社会学家推动的社会工作与社会学的强行结合,给社会工作继续发展和实现其使命与目标带来了巨大的障碍。实现学科自主是社会工作必须面对的、无法回避的课题。为实现这一目标,社会工作教育者和研究者必须与社会学者合作,增加具有社会工作背景的领导者的代表性,通过合法化EBP的使用和强化其研究方法来推动社会工作科学,并在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更好地实践。


相关文献:Fu, L., Wu, S., & Kang, X. (2024). Consequences of forced conjunction: Social work’s struggles for independence from sociology in Mainland of China.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 0(0). https://doi.org/10.1177/00208728241295654


推文仅供分享论文主要观点,详情以全文为准。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社会学通讯
学界动态 \x26amp; 学术资讯 \x26amp; 学科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