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挣很多的钱要比积累很多财富来得容易,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人都是百万富翁。在这些百万富翁家庭中,95%是由夫妇构成的,丈夫所创造的收入会超过家庭总收入80%以上。这些百万富翁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他们都很节俭,重视投资,对消费价格敏感,不会把钱花在购买一辆新车、一幢别墅或其他金钱陷阱上。与高档生活相比,他们更加努力追求财务自由。即使哪天不工作了,他们的动产和不动产,仍然可以供他们悠闲地终老。他们当中有一些只是低收入来源者,不过他们也是财富积累的能手,始终保持入大于出,日积月累,最后也成为富翁,实现了财务自由。邻家的百万富翁几乎都对投资一丝不苟、目标明确。在他们家庭的每年收入中,平均有20%用于投资,投资的项目包括上市买卖的股票和共同基金。他们当中79%的人会拥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经纪公司账户,但最后真正做出投资决策的,还是他们自己。他们会购入股权,投资于私人企业内的资产,平均可以占到他们家庭财富总额的21%左右。不过,他们很少卖出,也就是说,他们都是做长期投资的。对于长期投资,他们会平均地增加砝码、进行必要的风险估算。他们会认为,如果把全部家产都投进去,那就是在赌博而不是投资。在这些百万富翁中,很少有人能靠遗产继承、高层职位,甚至良好的学识去积累财富。他们的财富多半是辛勤工作、坚持积蓄、多入少出的结果。他们都是积累了几十年甚至一生才成为百万富翁的。看起来暴富在什么时候什么国度都是一种偶然。因此斯坦利感叹说,如果你每年都有不错的收入,但都花完了,你并不会变得富有,你只是生活水平高而已;财富是靠你所积累的,而不是靠你所花费的。这本书完全打破我们过去对于在美国人如何变得富裕的错误看法,过去我们可能总是以为,他们是因为高收入才变得富有的。理查德·罗素( Richard Russell )从1958年就开始写作《道氏理论通讯》。这份通讯创下了投资业由一个人持续出版时间最长的记录。他的每日通讯充满了从经验中得来的睿智,其中的一些见解与斯坦利和丹科相映成趣。罗素认为,在投资领域,富有的投资者与小人物、业余炒家相比,享有一个主要优势,那就是他们不需要市场,其原因在于他们已经拥有自己的收入。债券、基金、股票以及房地产,都在源源不断地生钱。换句话说,他们从来不会感受到在市场中“要赚钱”的压力。理查德·罗素观察到,富有的投资者往往是价值专家。当债券低廉,收益率高得让人无法抗拒时,他们买入债券;当股票价格便宜,收益很吸引人时,他们买入股票;当房地产价值突显时,买入房地产——总是把钱投入到那些很有价值的地方。如果没有什么特别有价值的地方可供投资,他们就等待,直到出现一个好的投资项目。而那些小人物、业余炒家总是感觉到“要赚钱”的压力,总是迫使努力市场“做点儿什么”。对价值一无所知,因此总是买得太贵。不懂复利的威力,也不懂钱,而且经常陷入债务当中。最终,把钱浪费在了市场,或者亏在了赌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