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作为我国重要的稀缺战略资源,由于其优异的金属特性,广泛应用于高新材料、冶金、军工、石油化工、玻璃陶瓷、农业等行业,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型稀土集团的组建以及黑稀土基本出清,稀土行业进入新发展阶段。
在市场格局方面,我国稀土行业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供给与需求均发生重塑,具体而言:供给端已形成南北大集团主导格局,需求端形成以新能源及节能为主导的应用领域。在产业供需格局优化的大背景下,市场相关人士认为稀土价格中枢或将会明显提升。以下内容我们就对稀土行业进行具体分析。稀土行业当前的市场现状是怎样的?供需格局具体呈现怎样的变化?产业链及相关企业情况如何?其后续市场空间有多大?在长短期周期视角看,或将呈现怎样的发展态势?基于以上问题,我们为大家一一展开分析,希望对大家了解稀土行业头所启发。01
行业概况
1、稀土是重要的战略矿产资源
稀土是重要的战略矿产资源,被誉为现代工业的“维生素”,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防科技工业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稀土元素由17种元素构成,稀土元素氧化物是指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57到71的15种镧系元素氧化物,以及与镧系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钪(Sc)和钇(Y)共17种元素的氧化物。根据稀土元素不同性质的特征,十七种稀土元素通常分为轻稀土和中重稀土。从具体存在形式看,稀土矿主要有独居石矿、氟碳铈矿、磷钇矿、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和磷灰石矿等。稀土应用领域广泛且不可或缺。稀土具有优秀的磁、光、电等物理化学性能,稀土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新兴产业、绿色能源等众多领域。稀土单耗虽少,但难以被替代,是改进产品结构、提高科技含量、促进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元素,为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多方位的基础材料支撑。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等重点领域与稀土产业均息息相关。稀土元素具备稀有性。稀土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并不低,近年来在多国陆续有新发现大型矿体,但仍难改变其稀有性。一是因为可开采矿床中的含量低、分布散,导致规模化工业开采难度大。二是富含稀土元素的矿物常以副产品或副产物的形式在开采其他矿产品的时候被开采出来。三是稀土矿组成复杂,往往伴生有铀、钍等天然放射性元素,导致稀土开采加工过程需要面对复杂的流程,处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稀土资源分布集中。据USGS数据,全球稀土资源储量大约为1.1亿吨。其中,中国稀土储量为4400万吨,占全球资源的40%;中国、越南、巴西、俄罗斯合计CR4达到88%。中重稀土含量高的离子型稀土矿分布则更为集中,仅中国、缅甸等少数国家拥有。中国稀土资源“北轻南重”,轻稀土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山东等北部省份及四川省部分地区;中重稀土主要集中在江西赣州地区、广东粤东地区、广西、福建、湖南等地。在新能源产业高速发展的当下,稀土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是国家战略金属。目前全球存在两条完整的稀土产业链:一条以中国为核心,另一条以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为核心。3、稀土资源类型丰富,通常经过4个环节形成稀土氧化物稀土资源类型较多。稀土矿物种类丰富,包括氟碳铈矿、独居石矿、离子型矿、磷钇矿、褐钇铌矿等,稀土元素较全。通常经过酸溶、稀土萃取分离、沉淀和灼烧4个环节形成稀土氧化物。酸溶:用盐酸将稀土矿产品溶解反应,生产混合稀土氯化物料液。稀土萃取分离:根据不同稀土离子与萃取剂络合性能的差异,将混合稀土化合物逐级萃取分离,生成单一稀土氯化物。萃取分离为稀土冶炼分离的核心生产环节。沉淀:将萃取分离生成的单一稀土氯化物用草酸或纯碱等沉淀剂,反应生产单一稀土草酸盐沉淀物。灼烧:将单一稀土草酸盐沉淀物经高温灼烧生成单一稀土氧化物。02
市场现状
1、中国是全球最重要的稀土供应国及增量来源
全球稀土矿供应变迁。美国对稀土矿的大规模开采始于20世纪50年代,一度是全球最重要的稀土供应国。80年代起中国稀土矿产量加速增长,随着低价稀土的冲击,以及美国对生产环境监管的愈发苛刻,到90年代中国已成为全球稀土供应中心。2003年,美国稀土资源开采停滞。到2010年我国稀土矿产量达13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97.7%。为解决国内企业恶行竞争的局面,中国加强和完善了稀土出口管理,并坚决打击非法开采。随着中国稀土开采管控加强以及海外稀土矿的复产,全球稀土供应呈现多元趋势,其中我国产量占比呈现下降趋势,近年来稳定在60%左右水平,但仍远高于储量占比。中国稀土矿产量、增量世界第一。2023年我国稀土矿产量24.0万吨,占全球产量的68%;较2022年增加3.0万吨,占全球增量的60%。整体来看,我国稀土矿产品在全球的占比常年保持在60%以上,能够在满足国内消费需求的同时,保证全球的主导地位。中国稀土开采成本优势突出。内蒙古白云鄂博矿是世界第一大稀土矿,稀土储量超过全国80%,平均含稀土氧化物(REO)3%-5%,工业储量3632万吨REO,且铁矿的采选过程进一步摊薄了成本。2、供需基本面成为主导因素,本轮上行周期涨幅和时间跨度均超以往水平对稀土过往进行回溯,其主要经历了三轮明显的上行周期:2010年10月-2011年7月,我国对稀土黑色产业链进行打击,实行出口配额制度,同时逆周期调节下的总需求抬升,氧化镨钕价格由21.45万元/吨→124.9万元/吨,涨幅达到482%,氧化镝价格由139.25→1379.25万元/吨,涨幅高达890%;2017年5月-2017年9月,进行了多次收储、环保整顿、稀土打黑专项行动,稀土价格小幅回升,但缺乏持续的需求拉动,价格快速回落;可以明显的看出,历史上两轮行情都离不开供给端的政策管控,换言之供给扰动是前几次行情的主要推动力。本轮稀土周期开始于2020年3月份,氧化镨钕价格由26.8万元/吨→最高涨至111万元/吨,涨幅314%,时间跨度近2年。重要的是,此次上涨周期主要推动因素是新能源汽车带来的需求快速增长,不同于以往的供给端政策影响所带来的快速拉涨并尖顶回落,本轮上行周期整体涨幅和时间跨度都超出以往水平。3、历经三轮资源整合,中国稀土行业形成一南一北发展格局第一轮资源整合:2011-2020年,形成六大稀土集团主导的发展格局。六大稀土集团整合的背景,是为了提高稀土行业集中度,有利于政府监管,加强国内资源的合理配置,进一步进行产业和工艺的升级,同时避免无证采矿发生导致稀土资源浪费,提高国际稀土话语权的重要布局。2011年5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为中国稀土企业发展格局定下基调,并由工信部提出组建“1+5”全国大型稀土集团的方案,推动国内稀土企业资产优化、兼并重组、形成北方一家稀土公司和南方五家稀土公司的新格局;2013年国家批准成立六大稀土集团,包括中铝公司、北方稀土、厦门钨业、中国五矿、广东稀土、南方稀土;2014年六家稀土集团相继完成备案;2015年六大集团基本完成整合全国稀土矿山和冶炼分离企业的目标。第二轮资源整合:2021-2022年,四大集团格局形成。2021年12月,经国务院国资委研究并报国务院批准,同意中铝集团、中国五矿以及赣州市人民政府等进行稀土资产战略性重组,中铝公司、中国五矿、赣州稀土重组成为由国务院国资委控股的新公司中国稀土集团。六大稀土集团由此转变为四大稀土集团。中国稀土集团聚焦于中重型稀土,与侧重于轻稀土的北方稀土形成“南轻北重”的格局。此次整合进一步强化了国内稀土行业集中度,有助于保证稀土资源的战略地位,提升议价能力。第三轮资源整合:2023年至今,“南重北轻”的双雄格局形成。2023年9月,厦门钨业与中国稀土集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将成立两家合资公司,中国稀土持股51%,厦门钨业持股49%,共同合作运营厦门钨业控制的稀土矿山和稀土冶炼分离产业。2023年12月,广晟有色发布公告表示,公司间接控股股东广晟集团将其直接持有的子公司广东稀土集团100%股权无偿划转至中国稀土集团。自此,南方稀土“二缺一”的最后一环终于到位,中国稀土集团与北方稀土形成双雄格局。2024年2月,工信部、自然资源部下达《2024年第一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的通知》,中国稀土集团获得全部中重稀土开采指标,并与北方稀土瓜分轻稀土开采指标。中国稀土资源更加集中。4、稀土行业具有较强的技术和环保壁垒,目前仅有我国拥有全套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生产工艺稀土矿主要有四种—氟碳铈矿、独居石、磷钇矿和风化壳淋积型矿(离子吸附型稀土)。在自然界中,稀土元素主要以稀土氧化物(REO)的形式存在,分离难度较高。目前已发现的稀土矿物和含稀土元素的矿物约有250种,其中50~65种稀土含量ΣREE>5.8%的可视为稀土独立的矿物,具备工业价值的稀土矿物只有50~60种,适合现今选冶条件的稀土矿物仅有10余种,用于工业提取稀土元素的矿物主要有四种—氟碳铈矿、独居石、磷钇矿和风化壳淋积型矿(离子吸附型稀土),前三种矿占西方稀土产量的95%以上。独居石和氟碳铈矿中,轻稀土含量较高;磷钇矿中,重稀土含量较高,但矿源比独居石少。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工艺较为复杂,存在较强的技术壁垒,目前仅有我国拥有全套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生产工艺。稀土的生产包括采选、精矿分解、冶炼、萃取、提纯等环节,原矿首先经过选矿过程后制作成稀土精矿,精矿经过湿法冶炼或者火法冶炼后再进一步分离制作为氧化物,氧化物再通过稀土火法冶金(熔融电解或热真空还原)制作为金属。由于17种稀土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极其相近且稀土元素同伴生杂质元素较多,冶炼分离工艺较为复杂,存在较强的技术壁垒,目前仅有我国拥有全套的开采和冶炼分离工艺流程。稀土资源开发对自然环境有较大影响,高昂的环境成本也是除技术工艺外另一个海外稀土资源开发利用的障碍。稀土的开发对整个生态环境有很大的影响,若处理不当,最为严重的危害是来自稀土元素钍和铀的轻度放射性浆尾矿,此外毒酸是精炼稀土元素过程中的必须辅料,可造成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包括水土流失,山体滑坡,地面裂缝和沉降、良田被毁、矿区水源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等。正是由于稀土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很大,美国、马来西亚等国为保护环境、保护资源基本上停止开采稀土。美国芒廷帕斯稀土矿、钕磁铁制造公司相继停产;法国初级稀土原料基本依靠从中国进口;日本、德国也基本靠进口,西方国家的用意明显:与其付出高额环保成本在本国生产稀土,不如买中国没多少环保成本的廉价稀土。因此尽管近期海外自主开发稀土资源的呼声不断,高昂的环境成本是除技术工艺外又一大障碍。03
供需格局
1、供给端:国内整合&海外放量缓慢,供给刚性强化
中国为稀土供给核心国,中重稀土资源优势更为突出。据美国USGS数据,2023年全球稀土资源总储量约1.1亿吨,中国储量4400万吨,占比约40%,其次为越南、巴西、俄罗斯,占比分别为20%、19.1%、9.1%。而全球范围内中重稀土资源分布更为集中,中国占比约80%。从产量来看,据USGS统计,2023年全球稀土产量约35万吨REO,中国产量约24万吨,占比69%。国内稀土产业已经进入供需有序的发展阶段。2009年以来国内稀土价格经历了三轮较大的价格波动,也对应着稀土产业不同的发展阶段:2011年以前,稀土资源大量无序开采,价格长期低迷,但2011年2月开始的首次收储推动价格暴涨;2012-2019年:国内经历漫长的稀土产业供给治理阶段,如收储政策、打击黑稀土等,但此阶段需求波动不明显,稀土价格涨跌主要由供给端变动引起;2020年以来:随着稀土供给治理成效显现,稀土产业进入供需有序的发展阶段,2020-2021年新能源汽车、风电等领域需求爆发,推动价格大幅上涨,但2022年以来,受疫情、美联储大幅加息影响,需求端下滑导致稀土价格大幅下跌。国内稀土资源整合持续推进,供给集中度提高。2011年第一轮开始第一轮资源整合,构建“5+1”的南北稀土格局,至2015年底北方稀土、南方稀土、中铝公司、厦门钨业、中国钨矿、广东稀土六大稀土集团基本整合完毕。2021年开始第二轮行业整合,12月南方稀土、中国中稀、五矿稀土合并重组为中国稀土集团,六大稀土集团减少为四家,供给集中度进一步提高。2022年开始,中国稀土集团加速进行上游资源整合,先后收购江华稀土矿、控股四川江铜稀土、与厦门钨业进行战略合作、入主广晟有色等。2023年中国稀土集团和北方稀土合计的开采指标占比高达98%,2024年第一、二批指标中两大集团已占据全部开采份额,供给格局进一步优化。从稀土配额数量来看,中重稀土指标约束持续,供给刚性更强。从近五年的稀土指标来看,轻稀土数量从2019年的112,850吨增长至2024年的250,850吨(2024年第一、二批合计),5年间增幅达122%。而中重稀土指标均维持在19150吨,指标约束性更强。就2024年第一、二批稀土开采指标来看:中重稀土配额维持不变,轻稀土矿增速放缓,供给集中度继续提升。2024年8月20日,工信部、自然资源部下发年内第二批稀土开采与冶炼分离指标,年内第一批、第二批矿产品配额合计270,000吨,同比增长5.9%,冶炼分离配额254,000吨,同比增长4.2%,增速分别较2023年下降16/17个百分点,配额增速大幅放缓。就矿产品而言,2024年轻稀土配额250,850吨,同比增长6.4%,增速较2023年下降17个百分点;中重稀土配额19,150吨,继续持平。而且年内指标全部分配至中国稀土集团、北方稀土集团,分别占轻、重稀土指标的24%/76%、100%/0%,供给格局已实现高度集中。海外整体稀土资源禀赋不差,但整体产业链不完备。从储量/产量分布看,2023年除中国外的海外国家稀土储量合计约6600万吨,越南、巴西、俄罗斯分别拥有2200万吨、2100万吨和1000万吨的稀土储量,美国、澳大利亚、印度等地亦蕴含着丰富的稀土资源(另外缅甸、马达加斯加等国由于政治局势和资源禀赋复杂无法统计)。但总体来看,海外60%的稀土储量却仅贡献了30%左右的产量,可见实际开发程度较低。从产业链覆盖来看,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具有稀土全产业链生产能力的国家,美国、澳大利亚、缅甸、越南等国家仅具备部分环节的生产和商业开发能力。目前海外的在产稀土矿主要为美国Moutain Pass、澳大利亚Lynas、缅甸稀土矿,近年供给基本稳定。USGS数据显示2023年海外稀土矿产量11万吨,占比约31%,主要由美国(4.3万吨,12%)、澳大利亚(1.8万吨、5%)贡献,其中在产的大型矿山主要为美国的Moutain Pass和澳大利亚的Lynas,两座矿山2023年合计产量约5.8万吨。2023年以来各国政府对稀土供应链重视程度提高,保障措施频出。中国作为唯一拥有稀土全产业链生产能力的国家,目前主导全球稀土产业链话语权。近年来随着国际竞争加剧,稀土作为航空航天、国防军工、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关键材料,其战略地位愈发得到重视。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对、稀土产业链重视程度显著提高,纷纷出台措施、法案来保障自身的稀土供应。海外在建稀土矿山数目多但进展缓慢,预计未来2-3年内实际增量仍有限。统计目前海外有多个稀土矿山在建,但多数处于经济评估(PEA)和可行性报告(PFS、DFS)阶段,可行性研究结束之后的矿山融资、建设也需要2-3年左右,且受到环保、资本开支、政策等不确定性影响非常大,叠加投产后还有产能爬坡期。预计未来2-3年内海外矿山实际贡献的增量仍有限。2、需求端:新能源车需求托底,期待人形机器人产业化提速稀土磁材广泛运用于新能源汽车中驱动电机、助力转向电机等启动电机部分,此外,稀土锂电池、汽车尾气催化剂中同样有稀土元素的加入。由于具有体积小,质量轻,性能高等显著优势,使得稀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被高度重视。作为稀土产业链终端需求占比最高的领域,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态势与行业中稀土磁材技术的更迭对稀土产业景气度影响较大。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产销两旺。在国家及各地政府政策的助推下,汽车的消费需求持续旺盛,汽车市场延续着向好态势,其中,新能源汽车为整体汽车市场提供最大的消费增量。根据中汽协数据,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首次双双突破3000万辆,同比增长11.6%和12%;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1月19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表示,将落实落细购车税减免等优惠政策,开展好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试点和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积极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保持产业稳定运行。虽然仍面临着消费需求不够旺盛,部分国家和地区存在贸易保护主义行径,但在国家政策助力,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下,未来新能源汽车预计维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机器人应用领域覆盖了汽车、电子、家居等多个行业大类,目前,我国机器人产业已基本形成了从零部件到整机再到集成应用的全产业链体系,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创新有序推进,整机研发及批量制造能力不断增强,产业链应变能力和协同发展能力持续提升。稀土材料主要应用于机器人中伺服电机系统,凭借着钕铁硼材料的特性可大大提升机器人的反应速度。具体来看,机器人可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以及人形机器人,其中人形机器人下游大部分应用领域偏向于商用或家用场景,因此未来中低端的服务机器人或将被人形机器人所替代,稀土材料在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未来可期。厂商层面,国内外知名品牌相继布局机器人赛道。2021年8月,特斯拉提出人形机器人概念,并于2022年9月推出人形机器人擎天柱原型机;2023年擎天柱进一步增强,灵活性、可操作性持续提升;2024年2月25日,特斯拉展示了Optimus人形机器人的流畅步行能力,行走速度提升30%,该机器人有望在2024年下半年投产。国内方面,整机厂商傅利叶、优必选等相继推出人形机器人产品,同时知名品牌华为、小米等相继布局机器人赛道,助推机器人产业化进程加快。政策面,国家及各地方政府持续颁布政策助推机器人行业发展。发改委多次召开制造业智能化、工业机器人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以促进国家与企业交流并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同时各部门加快印发人形机器人相关发展指导意见,以助力国内企业及加快人形机器人细分领域发展。2023年初,工信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发布《“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相比2020年实现翻番,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培育机器人发展和应用生态,增强自主品牌机器人市场竞争力,推进我国机器人产业自立自强;开展从机器人产品研制、技术创新、场景应用到模式推广的系统推进工作,支持新兴领域探索开展机器人应用。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12月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41,980台,同比增加3.76%,环比上升15.48%。2023年内总产量为429,534台,同比减少3.05%。2022年全球工业机器人装机量达到553,052台,中国的工业机器人装机量为290,300台,占比达到52.49%,且呈现持续提升态势。展望未来,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稳步增长,随着我国工业自动化进程加快,未来产量增速将进一步提升,有望加大对钕铁硼磁材的需求。2022年6月23日,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再度要求实施电机能效提升行动,加快高性能电磁线、稀土永磁、高磁感低损耗冷轧硅钢片等关键材料创新升级,加快电机更新升级,明确到2025年新增高效节能电机占比达到70%以上。工业节能电机通过采用稀土永磁体,因此具备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特性好等一系列优点,适用于工业生产及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虽然目前工业节能电机仍未得到大规模量产,但随着工业机器人产量的提升,对钕铁硼磁材的需求前景持续向好。风力发电的发电机按照技术分类可分为直驱式永磁同步发电机、半直驱永磁同步发电机以及双馈式异步发电机,其中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是直驱及半直驱风力发电机的关键材料部件。直驱式风力发电机组由于没有齿轮箱,减少了传动损耗,从而提高发电效率。半直驱的发电机转速高,能兼顾发电机设计,融合了直驱与半直驱的优点,今年来风电中半直驱的占比持续提升。在“碳中和,碳达峰”政策驱动下,风电作为清洁能源的代表得到快速发展,钕铁硼磁材的需求也将受益于风电行业的健康发展。依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3年,全国新增并网风电装机7,566万千瓦,同比增加101.06%。此外,根据全球风能协会数据,2022年全球风电装机容量达到906GW,同比增加9.27%。2023年初,国家能源局设立目标,风电装机规模达4.3亿千瓦左右、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达4.9亿千瓦左右。两者累计装机达9.2亿千瓦,其中新增装机将达1.6亿千瓦。随着消费预期转好,新增招标规模的高位运行,使得未来我国风电新增并网容量的可持续性增长前景较为明朗。在“调整优化能源结构”任务下,作为“十四五”新能源发展的重点,风电建设速度将快速提升。2023年3月27日,全球风能理事会发布《2023全球风能报告》,报告预计到2024年,全球陆上风电新增装机将首次突破100GW;到2025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也将再创新高,达到25GW,未来五年全球风电新增并网容量将达到680GW。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为减少磁材使用成本,半直驱永磁发电机的渗透率有所提升,而正是由于半直驱相较直驱消耗更少的磁材,未来风电领域中钕铁硼磁材的需求增速或低于往年预期。受新版空调能效标准政策的影响,新能效等级占比持续提高,而变频空调压缩机只有使用高性能烧结钕铁硼永磁体才能满足新标准。中国稀土行业协会数据显示一台变频空调需约0.1kg磁材,高能效变频空调渗透率的大幅提升,将带动钕铁硼永磁变频压缩机渗透率实现跨越式增长。根据产业在线数据,2023年中国家用空调产量为17044万台,其中变频家用空调产量达到11984万台,渗透率高达70.3%。2023年在促消费政策的助推,叠加稳金融、稳地产政策的持续发力下,空调消费市场持续向好,变频空调销量同比提升15.07%。预计未来随着房地产行业景气度恢复,竣工房屋数量提升,伴随着旧机换新,变频空调的产销量将得到进一步提升。稀土在节能电梯中的应用主要是电梯曳引机,曳引机是电梯上下运动的动力源,而稀土是曳引机中永磁体的重要原材料。正是因为采用了稀土永磁体,使得节能电梯的电梯曳引机具有体积小、效率高、耐磨损等性能。根据中国电梯协会数据,电梯驱动系统采用钕铁硼永磁曳引机的节能电梯比普通拖动控制电机节能效率提高20%,同时降低40%的损耗。国内节能电梯对稀土磁材的拉动主要来自于新增节能电梯中的应用以及现有存量电梯的技术更迭和换新。钕铁硼磁材能运用到扬声器、震动马达、聚焦马达、无线充电等,最终应用于智能手机、无线耳机、智能平板、PC、智能穿戴设备及无线充电设备等。2023年12月,中国集成电路产量为361.5亿块,同比增加20.74%,环比增加8.04%。得益于众多手机大厂在2023年末密集发布旗舰新机,且终端厂商积极推进库存去化,智能手机的景气度正逐步复苏。个人电脑凭借着AI、教育用电脑及企业换机等需求,行业市场环境已逐步回暖,全球PC的出货量已出现回升。根据IDC数据,2023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3.26亿台,同比增加8.59%;PC出货量达到6710万台,同比减少2.61%。展望未来,终端消费电子在AI、个性化需求等因素推动下,市场需求有望逐步转暖,出货量提升之下将拉动对钕铁硼磁材的需求。04
产业链分析
1、产业链概况
稀土产业链包括:原矿开采/废料回收—精矿/初级氧化物—萃取分离成盐类—焙烧为氧化物—电解成金属—各种材料—相关产品—最终应用。从行业产值看,上游镨钕和镝铽价值量大,下游钕铁硼磁材占比大,镨钕镝铽氧化物—镨钕及镝铽金属—钕铁硼—电机—汽车等为核心产业链,紧密绑定下游稀土磁材和新能源需求。稀土功能材料在稀土消费结构中占比最高。从下游需求看,2022年中国稀土消费结构中永磁材料占比达到42%,冶炼与机械、石油化工、玻璃陶瓷、储氢材料、发光材料、农业轻纺、抛光材料和催化材料分别占比13%、9%、8%、7%、6%、6%、5%和5%。从产值看,以2018年为例,中国稀土产业链产值约为900亿元,其中稀土功能材料占比为56%,产值约为500亿元,冶炼分离占比为27%,产值约为250亿元。稀土功能材料是全球竞争的焦点之一,其中的稀土永磁材料产值最高。稀土功能材料是指依托稀土元素优异的物理、化学特性,通过在功能材料中加入相应稀土元素从而提升其原有材料性质所形成的新材料,常见的稀土功能材料主要包括: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催化材料、稀土储氢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稀土抛光材料等。其中最有价值的是稀土永磁材料,以2018年为例,稀土永磁材料占稀土功能材料产值75%,约为375亿元,而催化材料占比为20%,产值约为100亿元。以稀土功能材料为代表的稀土新材料已成为全球竞争的焦点之一,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均将稀土元素列入“21世纪的战略元素”,进行战略储备和重点研究。美国能源部制定的“关键材料战略”、日本文部科学省制定的“元素战略计划”、欧盟制定的“欧盟危急原材料计划”均将稀土元素列为重点研究领域。从行业格局来看,近年来受新能源汽车以及节能电机、风力发电等下游领域的旺盛需求推动,高性能钕铁硼(内禀矫顽力和最大磁能面积之和大于60的烧结钕铁硼)的需求增长较快,但低端磁材以及其他稀土元素需求增速相对稳定,因此高性能钕铁硼的需求增长是影响稀土下游需求的核心变量。05
相关企业
1、北方稀土
公司是我国最早建立并发展壮大的国有控股稀土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在行业内率先发展成为集稀土冶炼分离、功能材料、应用产品、科研和贸易一体化的集团化上市公司,形成以稀土资源为基础、冶炼分离为核心、新材料领域建设为重点、终端应用为拓展方向的产业结构,并依托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实现稀土上中下游一体化发展,构筑行业领先的全产业链竞争优势。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控股股东为包钢(集团)公司,其拥有全球最大的稀土矿-白云鄂博矿的独家开采权,拥有内蒙古地区稀土产品专营权。控股股东以公司为平台发展稀土产业,开发利用稀土资源,将其资源优势转化为上市公司的产业发展优势,奠定公司发展基础。为提高稀土产品附加值,促进稀土元素平衡高值利用,推动稀土产业向下游高端高附加值领域延伸发展,做精做强稀土功能材料产业,公司发挥稀土资源优势,以资本为纽带,通过独资设立、合资组建、并购重组等方式发展磁性材料、抛光材料、储氢材料、催化材料等稀土功能材料产业。公司主要产品为稀土原料产品与稀土功能材料。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稀土原料产品中,稀土氧化物/稀土盐类/稀土金属分别实现销量1.71/6.15/2.16万吨,分别同比-12.66%/+35.02%/+1.69%;稀土功能材料中磁性/抛光/储氢材料分别实现销量3.48/1.89/0.14万吨,同比+30.02%/-10.54%/+4.81%。持续稳定的指标获得量彰显公司的资源优势和产业竞争力。近年来,在国家稀土开采、生产总量控制计划指标分配中,公司获得的矿产品和冶炼分离产品指标分配量分别占据年度指标总量的50%以上。2023年,公司稀土开采量指标为16.67万吨,占全国指标总量的69.44%;公司稀土冶炼分离量指标为15.22万吨,占全国指标总量的66.19%。白云鄂博矿是中国稀土储量最大、类型特殊的特大型稀土、铁、铌、钍等多金属复杂共生矿,不仅是钢铁原料产地,也是世界最大型的优质稀土矿床。白云鄂博矿基础储量占全国的87.2%,平均含稀土氧化物(REO)3%-5%,预测全区稀土资源远景储量超过1.35亿吨。白云鄂博稀土矿与铁共生,主要稀土矿物有氟碳铈矿和独居石,其比例为3:1,都达到稀土回收品位,稀土总储量REO为3500万吨,约占世界储量的38%,稀土储量居世界前列,铌、钍储量居世界第二位。依托包钢股份优质资源,协议价采购稀土精矿。控股股东包钢(集团)公司拥有全球最大的稀土矿-白云鄂博矿的独家开采权以及内蒙古地区稀土产品专营权。控股股东下属子公司包钢股份向公司供应稀土精矿,为公司生产经营提供原料保障。2023H1,公司向包钢股份采购稀土精矿15.93万吨(折50%REO),采购均价约为3.32万元/吨,采购金额为52.84亿元(不含税)。公司稀土原料产品与稀土功能材料成本构成中原材料占比高,2022年,公司稀土原料产品中原料成本占比为70.06%,稀土功能材料中原料成本占比为86.90%。稀土原料采购价格变动对公司盈利能力影响较大。公司向包钢股份以协议价采购稀土精矿,具备一定的原材料成本优势,公司毛利率在行业处于领先水平。绿色冶炼升级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产能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公司以全资子公司华美公司为主体,投资建设绿色冶炼升级改造项目,项目已启动并完成环评、能评评审,前期工作稳步推进;计划2024Q4一期工程投产。金蒙稀土年产3000吨REO稀土精矿冶炼分离线自动化升级改造项目预计于2024Q2投产;年产2000吨REO钕铁硼废料回收自动化生产线项目预计于2024Q4投产。公司是集研发、生产和销售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磁组件及稀土永磁材料回收综合利用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领域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的领先供应商。公司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节能变频空调、风力发电、3C、机器人及工业伺服电机、节能电梯、轨道交通等领域,并与各领域国内外龙头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成品总产量10965吨,同比增长15.18%。分下游应用领域来看,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领域收入达到24.10亿元,同比增长26.19%;公司节能变频空调领域实现收入10.58亿元,同比下降25.86%;风力发电领域收入4.44亿元,同比下降32.01%;机器人及工业伺服电机领域收入为1.65亿元,同比下降11.76%。持续研发投入,掌握核心技术,赢得客户高度认可。高性能钕铁硼永磁体的生产技术门槛较高,用于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节能变频空调压缩机的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需要使用晶界渗透技术,使公司能够在保持钕铁硼永磁材料高性能的同时减少中重稀土的使用,并开发高牌号产品。公司持续保持对研发的投入,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投入2.56亿元,同比增长15.99%。公司已掌握以晶界渗透技术为核心的自主核心技术及专利体系,包括晶界渗透技术、配方体系、晶粒细化技术、一次成型技术、生产工艺自动化技术以及耐高温耐高腐蚀性新型涂层技术。公司已掌握以晶界渗透技术为核心的自主核心技术及专利体系,并就自主研发的晶界渗透工艺技术申请并获得多项国内外发明专利授权。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使用晶界渗透技术生产9364吨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产品,同比增长36.20%,占同期公司产品总产量的85.40%,同比提高13.19pct。公司总部位于重稀土主要生产地江西赣州,并在轻稀土主要生产地内蒙古包头建设了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生产基地。公司与包括北方稀土集团、中国稀土集团在内的重要稀土原材料供应商建立了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同时,公司根据稀土价格波动趋势和在手订单情况及时调整更为谨慎的稀土原材料采购和库存策略、与客户建立调价机制、优化配方及工艺技术等措施,以减少稀土原材料价格波动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公司毛利率在行业主要可比公司中保持领先水平。发展路径清晰,产能释放可期。公司在2021年3月制定2021年至2025年发展规划,规划在2022年具备2.3万吨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产能的基础上,逐步配置资源和能力,建设好赣州、包头、宁波生产基地;规划到2025年建成4万吨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产能。2022年公司已顺利完成2.3万吨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产能的发展规划;同时,公司包头二期12000吨/年产能项目、宁波3000吨/年高端磁材及1亿台套组件产能项目正在按计划建设;2023年6月,公司“高效节能电机用磁材基地项目”取得赣州经开区相关部门的施工许可证,启动项目建设。中国稀土主要从事中重稀土原矿加工与稀土氧化物等产品的生产经营,以及稀土技术研发和咨询服务。自成立以来,公司始终专注从事稀土产业运营,在生产技术、产品品质、质量控制、节能环保、贸易经营、团队管理、合规运营等方面建立了较好优势,近年来经营规模和业绩持续向好,资产质量不断提升,资产负债结构合理。作为中央企业实际控制的专业化稀土上市平台,公司以其主业突出、股权多元、治理科学、运营高效、盈利良好等优势获得各方较好认可。公司资源储备能力持续增强,中稀湖南的注入为公司业绩提供保障。公司通过华泰鑫拓参股华夏纪元持股的圣功寨稀土矿探矿权和肥田稀土矿探矿权的运营实施符合相关的行业准入资格,为提高探转采工作效率,公司正优先开展圣功寨稀土矿探转采办理工作。现阶段,圣功寨稀土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已通过自然资源部的审查。2023年12月,公司公告,公司向中国稀土集团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收购的中稀湖南94.67%股权已完成过户。中稀湖南的注入将增厚中国稀土的资源保障能力,目前中稀湖南稀土项目已进入生产经营阶段。此外,2月1日,国务院国资委批复,同意将广晟集团所持广东稀土集团100%股权无偿划转给中国稀土集团。至此,中国稀土的实际控制人中国稀土集团,将通过广东稀土集团同时成为广晟有色的实际控制人。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包钢股份)的前身——包钢(集团)公司成立于1954年,是国家在“一五”期间建设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是新中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的第一个大型钢铁企业,也是周恩来总理唯一为其投产剪彩的钢铁企业。经过6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稀土工业基地和我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作为包钢(集团)公司的重要钢铁板块,包钢股份于1999年6月29日成立,于2001年3月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公司实控人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钢铁方面:公司已形成年产1750万吨铁、钢、材配套能力,总体装备水平达到国内外一流:形成“板、管、轨、线”四条精品线的生产格局。拥有CSP、宽厚板,世界先进的2250mm热连轧及配套冷轧连退、镀锌等生产线,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板材生产基地。拥有5条无缝管生产线,是我国品种规格最为齐全的无缝管生产基地。拥有两条世界先进的万能轧机高速钢轨生产线,是世界装备水平最高、能力最大的高速轨生产基地。拥有5条线棒材、带钢生产线,是我国西北地区高端线棒材生产基地。稀土方面:公司控股股东包钢集团拥有的白云鄂博矿是世界闻名的资源宝库,已探明的铁矿石储量为14亿吨;稀土折氧化物储量3900万吨,居世界第一,萤石储量1.3亿吨,居世界第二;铌储量660万吨,居世界第二。包钢集团开采的白云鄂博矿石,排他性供应公司,公司拥有了白云鄂博矿资源开发的权利。公司2015年非公开发行股份收购了包钢集团的尾矿库,资源储量2亿吨,稀土折氧化物储量约1382万吨,居世界第二;萤石储量4392万吨。公司拥有45万吨稀土精矿生产能力。预计2023年下半年萤石产能将达到80万吨,为稀土冶炼分离行业和氟化工行业提供原料。2022年公司钢铁和非钢业务的收入占比分别为82%、18%。2018-2021年公司钢铁业务盈利占据主要地位,但由于2022年钢铁行业步入下行周期,公司钢铁业务出现亏损;而2022年稀土价格均值较高,因此包含了稀土的非钢业务表现良好。自2017年开始,公司与北方稀土签订稀土精矿关联交易协议的公告。关联交易中稀土精矿价格的调整会参考定价日前一季度百川网、瑞道网、亚洲金属网、我的钢铁网及ARGUS网五家网站均价。公司与北方稀土约定,自2023年4月1日起,在相关定价公式不变的情况下,每季度首月上旬,公司经理层根据上述定价公式计算、调整稀土精矿价格,重新签订稀土精矿供应合同或补充协议并公告。公司背靠广东稀土集团,不断完善稀土产业链。广晟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始建于1953年原广东省冶金厅,2002年改制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广州公司,2009年成功借壳海南兴业聚酯有限公司后于上交所上市。上市后公司通过多次定增持续拓展稀土产业链:2014年公司收购德庆兴邦等关联稀土资产,2016年开展大埔五丰矿、红岭钨矿扩界项目,2021年定增募资建设晟源8000吨/年磁材项目。2020年广东稀土集团通过受让股权划转成为公司控股股东,2024年1月公司公告。公司间接控股股东广晟控股集团通过国有股权划转将持有的广东稀土集团100%股权无偿划转至中国稀土集团,划转完成后,公司实际控制人由广东省国资委变为中国稀土集团。广东稀土集团为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为中国稀土集团。2024年1月1日,广晟有色公告,公司间接控股股东广晟控股集团通过国有股权划转将持有的广东稀土集团100%股权无偿划转至中国稀土集团,划转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仍为广东稀土集团(持股38.45%),实际控制人变为中国稀土集团。公司纵向完善稀土产业链的同时,横向构筑“稀土、钨、铜”三大产业布局。公司主要从事稀土矿开采、冶炼分离、深加工以及有色金属贸易业务,生产产品包括稀土精矿、混合稀土、稀土氧化物、稀土金属、稀土永磁材料等。目前公司已经横向构筑“稀土、钨、铜”三大产业布局,纵向打造“矿山开采、冶炼分离、精深加工、贸易流通与进出口”完整的稀土产业链,形成了“12345+1”的产业格局。近年来公司营收、利润均稳步增长,2023年以来由于稀土价格下跌业绩承压。2018-2022年公司营收从24.11亿元增长至228.64亿元,5年间CAGR达75%,归母净利由-2.66亿元增长至2.32亿元,扣非归母净利由-3.19亿元增长至2.47亿元,经营业绩实现大幅增长。2023年由于稀土价格下跌,公司业绩受到一定影响,分别实现营收/归母净利208.05亿元、2.03亿元,同比减少9%/12%。2024H1稀土价格继续低位下跌,公司营收、净利润延续承压。期间费用率持续下降,24H1有所回升。2018-2023年,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占营收比由0.80%/4.49%/0.27%/3.08%下降至0.16%/0.84%/0.25%/0.33%,均有较大下降幅度。同时,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由2018年的2.16%/-12.25%提升至2023年的3.23%/1.03%。2024H1年由于稀土价格下跌均有大幅回落。公司稀土矿资源优势明显,自有矿山进入放量期。目前公司在产的平远仁居、大埔五丰稀土矿完成扩界后,产量恢复增长,已经达到公司的配额生产能力。2019-2020年,平远仁居、大埔五丰稀土矿受扩界项目的影响,产量有明显下滑。2022年扩界项目完成后产量开始恢复,2023年平远仁居、大埔五丰稀土矿产量分别为2347/111吨,总产量同比增长61%。2022年12月,公司获得由广东省应急管理局颁发的安全生产许可证,两座矿山已具备稀土配额数量全额生产条件(即2700吨/年)。若未来公司稀土配额增加,也具备进一步增产条件。公司晟源磁材项目投产落地,订单释放可期。公司目前共布局约1.3万吨磁材产能。2021年12月,晟源公司年产8000吨高性能钕铁硼磁材项目动工。2023年1月一期2000吨产能已经建设完毕。另外,公司通过参股东电化公司、福义乐公司布局约5000吨产能。东电化公司目前设计产能约1500吨,据公司在投资者问答中披露,东电化公司二期项目已经于2023年10月奠基开工,按此前规划,二期达产后总产能将达到4000吨/年。06
市场空间
稀土作为“工业味精”,下游应用领域较为广泛。稀土作为“工业味精”,其“单耗少、应用散”,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各个领域。而市场主要研究的稀土元素氧化镨钕、氧化铽和氧化镝绝大部分应用于稀土下游消费结构占比最大的永磁材料领域,因此研究稀土核心元素的需求,实质上是研究永磁材料的需求变化。
原有应用领域的持续深化和新应用领域的不断出现为稀土行业注入了长期成长动力。复盘历史,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的应用场景从传统的消费电子→风电→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应用场景持续突破,往后看节能环保、人形机器人等领域也为永磁材料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可以见得,应用领域的持续深化和新应用领域的不断出现为稀土行业注入了长期成长动力,最为重要的是,这种动力在“万物电驱”时代有望更加强劲。当前需求增量主要来源于新能源汽车。从高性能钕铁硼需求结构来看,新能源汽车占比已从2018年的13%提升至2023年的42%,新能源汽车所带来的增量已经成为稀土需求增加的主要驱动。假设2026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约2400万辆以上,预计2026年新能源车对稀土永磁需求量将达到8万吨以上。伴随着需求结构逐步由新能源主导,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稀土大方向上的成长性。机器人利好政策频出。当前人形机器人正经历从概念到应用的关键节点,产业取得了很多突破性进展,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并且我国也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人形机器人有望打开磁材中长期成长空间。人形机器人全身约40个关节,关键部位使用的电机具有低转速、大扭矩、过载能力强、响应快、体积小等优点,钕铁硼作为综合素质最优的第三代稀土永磁体,可以很好的满足机器人电机需求,高性能磁材或成为人形机器人的关键材料。往后看伴随着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快速发展,高性能磁材空间广阔。在全球降低能耗的背景下,发展节能电机已成为国家和行业的共识,尤其是电机永磁化符合电机驱动系统高效率和绿色化的发展需求:2022年,六部门联合发布《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重点工业行业能效全面提升,节能提效工艺技术装备广泛应用,钢铁、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重点产品能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并且结合产业发展实际提出一系列具体目标,到2025年新增高效节能电机占比达到70%以上;2024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到2027年,要求重点行业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印发〈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推动重点用能设备能效升级。对照《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2024年版)》,以能效水平提升为重点,推动工业等各领域锅炉、电机、变压器等重点用能设备更新换代,推广应用能效二级及以上节能设备。节能电机中磁材潜在的需求增量堪比新能源车市场,存量替换规模高达80万吨。截至2020年,工业电机存量规模约40亿千瓦,假设1kw功率电机单耗200g,存量替换市场规模约80万吨磁材。2023年,我国高效电机产量179GW,同比增加7%,后续伴随以旧换新政策有望进一步拉动需求,保守估计后续每年按10%增速,预计2026年高效电机产量有望至238GW,若稀土永磁渗透率为60%,则对应磁材需求近3万吨。在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下,国内电梯存量替换需求有望边际增加1000吨以上。2023年我国电梯保有量1063万台,有约80万台电梯的使用年限超过15年,其中约17万台电梯的使用年限超20年,并且后续超期服役的老旧电梯数量还在持续攀升。假设2024年替换率2%,则替换需求新增约1500吨;假设当前80万台电梯全部替换,新增需求近5000吨,对需求的贡献不容忽视。总结来看,由新能源汽车带来的稀土需求基本盘增长稳健,并且由人形机器人和节能电机带来的新需求空间广阔。在不考虑人形机器人放量的情形下,22-26年钕铁硼总需求复合增速预计有望达到14%。07
趋势前瞻
1、短周期看,内外供需边际改善,价格有望延续回暖
国内方面,供需边际均改善,价格有望企稳回暖。2022年,在国内疫情、海外加息等因素导致的需求下滑背景下,稀土价格加速下跌。跌价预期下,整体产业链厂商处于缓慢去库状态。但从2023年H2开始,供需压力因素均较大程度反应,稀土价格逐渐筑底。2024Q2开始,由于第一、二批稀土配额增速逐步放缓,加之前期大幅跌价后厂商挺价意愿较强,供给边际收紧。而需求端前期下游厂商库存持续去化,临近电动车/风电旺季的集中采购推动需求边际回暖。整体看供需均边际改善,价格回暖有望延续。海外方面,美国大选临近,海外或存提前补库需求。美国11月大选临近,特朗普此前竞选时表示,“若当选将对中国商品加征60%关税”,若大选后海外加征关税预期升温,海外或提前补库。从出口数据来看,2024年1-8月中国稀土出口量3.88万吨,同比增长7%,稀土磁性材料出口量合计3.82万吨,同比增长6%,若2024Q4海外稀土、磁材提前补库,将助推稀土需求边际转好。新老需求动力共振拉动下,2024年开始全球镨钕过剩有望明显缓解,2026年或进入错配状态。国内供给有序格局已成,海外规划增量多但实际放量缓慢,供给端约束持续且中重稀土刚性更强;而需求端,新能源车/风电需求延续增长,工业电机的设备更新需求有效抬升2025-2026年需求曲线,或接力新能源成为稀土的重要需求增长来源。经测算2024-2025全球氧化镨钕过剩幅度有望收窄至0.61/0.08万吨,至2026年或进入错配状态。08
参考研报
1. 国泰君安-稀土行业首次覆盖:新老动力共振,反转大幕拉开
2. 天风证券-稀土行业深度:继往开来,产业重塑下新周期将至3. 国金证券-有色金属行业:稀土,央国企改革典范行业,价格底部区间或现5. 华福证券-稀土行业深度报告:供需格局重塑,稀土战略价值持续提升6. 东莞证券-2024年稀土行业供需格局展望:供给侧改革持续进行,需求端提振亟待发力7. 国联证券-小金属行业深度研究:稀土基本面有望改善,积极布局产业链核心资产8. 华泰证券-基础材料行业:稀土,价格短期寻底,长期供需改善
以上相关研报原文可在“慧博智能策略终端”PC版或“慧博投资分析”APP中查看。
慧博财经
微信号【 huibo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