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的《蛙》:计划生育政策vs赤裸的繁殖欲望

文摘   文化   2024-10-11 10:01   湖北  


正在更新“豆瓣高分”荐书系列,

每天10分钟,与你共读50本好书。

点这里去看:豆瓣高分陪读

莫言的隐喻

现实与梦幻


莫言的作品有啥特点呢?

用一句话概括:

他擅长把现实和梦幻搅在一起,让你分不清哪是真哪是假。

比如在他的《红高粱》中,读者会看到血腥的战争场面和浪漫的爱情故事交织在一起,仿佛在看一部超现实主义的大片。

而在《丰乳肥臀》里,他又用近乎夸张的笔法,描绘了中国农村的世俗生活和历史变迁。

莫言的作品,常常以中国农村为背景,充满了对乡土中国的深厚情感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他的笔下,既有乡村的质朴与美好,也有现实的残酷与无奈。

这种对比和冲突,让他的故事更加引人入胜,也更具批判性。

莫言的作品中充满了象征和隐喻,透过这些象征,他不仅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还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

他的代表作之一《蛙》便是这样一部充满了现实关怀和人性探索的作品。

这部小说通过乡村妇产科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探讨了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主要情节

计划生育之前之后


《蛙》这本书,可以说是莫言的一次“沉重出击”,聚焦了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对社会和个体的深远影响。

《蛙》的故事主线围绕着“姑姑”,一位乡村妇产科医生展开。

小说通过一个叫做“我”的作家的视角,讲述了姑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经历,揭示了政策对人们生活的深刻影响。

这本书的叙事方式也很特别,采用了书信体的形式。“我”通过写信的方式,把姑姑的故事娓娓道来,

故事的开端设定在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时期。

姑姑这个角色很有意思,她既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坚定执行者,又是这种政策的受害者。

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姑姑接生过上万个孩子。

人口暴增,中国开始施行计划生育政策.

为了偷生,为了传宗接代,村里的人一个个都躲着偷偷生,什么办法都用上了。

姑姑的工作不仅仅是接生婴儿,更重要的是执行政府的计划生育政策,劝阻、说服甚至强制妇女堕胎和结扎。

当时非常严格,有很多已经七个多月的都被打掉了,很多女人因为生育丢了性命。

其中就有三起命案,“我”的妻子也在人工流产手术中失去了生命。

姑姑说她们用擀面杖挤压产妇的肚子。
她们还用破布堵住产妇的嘴巴.仿佛孩子会从嘴巴里钻出来一样。
姑姑说她们一点解剖学知识都没有,根本不了解妇女的生理结构。
姑姑说碰上难产她们就会把手伸进产道死拉硬拽她们甚至把胎儿和子宫一起从产道里拖出来。

                              ——《蛙》


岁月匆匆,时光荏苒。

经过二十多年的计划生育,国家终于控制住了人口暴增的局面。

但是姑姑却陷入了深深的愧疚中,内心充满罪恶感。

她由原来的坚定,认为自己没有错,到后来深深地为自己的罪过忏悔,神情出现恍惚,被象征繁衍的“蛙”吓到精神失常。

后来嫁给了做泥娃娃的郝大手,企图通过这些泥娃娃的诞生来减轻自己的罪孽。


生育史

从坚定到质疑


莫言用魔幻现实的手法,展现了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也体现出每个时代下女性面临的艰难困境。

在这一过程中,莫言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姑姑的内心挣扎和矛盾。

一方面,她深知政策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她也无法忽视自己作为医生的良心和责任。

姑姑的坚定和痛苦,村民的无奈和反抗,这些都构成了小说的主要冲突和张力。

转眼到了新世纪,政策的执行仍然严格,但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姑姑的角色也从一个坚定的执行者转变为一个怀疑者和反思者。

她开始质疑政策的合理性,反思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

这一转变使得姑姑这个人物更加立体和真实。



蛙?

娃!


蛙,既是生育的象征,也是自然界生命力的象征。

甚至一个代孕的工厂也叫牛蛙生殖中心。

 “蛙”即“娃”,生娃啊,大家好像为了儿子都疯了。

在小说中,青蛙的叫声贯穿始终,既是一种背景音,也是对生命的呼唤和反思。

莫言通过对一个家庭和一个村庄几十年的变迁的描写,揭示了计划生育政策对中国农村社会的深远影响。

他既没有简单地谴责政策的残酷,也没有一味地歌颂政策的成就,而是通过细腻的叙述和生动的描写,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和判断。

《蛙》是一部充满力量和深度的小说,它通过一个具体的故事,揭示了一个宏大的社会现实。

生育,堪称中国人的第一大事。

在这里,可以看到传统观念与生育政策的冲突,可以看到重男轻女之风,看到无节制生育之苦,看到至今还在讨论的代孕问题,看到生育问题下的众生相。

有人说,这不是小说,这就是一段历史。

我从未如此地贴近过计划生育政策,原来一项政策的推行这么艰难。

正如莫言在后记说:

“直面社会敏感问题是我写作以来的一贯坚持,因为文学的精魂还是要关注人的问题,关注人的痛苦,人的命运。而敏感问题,总是能最集中地表现人性,总是更能让人物丰富立体。”

作 者  |  大萝卜     爱设计的读书人
创 作  |  持续分享好书,欢迎转载。

<
 PAST · 往期回顾 
>


《小王子》对谈:这句话道出了亲密关系的真谛

撑不下去的时候,读读《我与地坛》吧
斯嘉丽与杉菜:跨越时空的大女主,谁是你心中的不败女王?

第一次读哲学书读到哭,是这一本:不狠狠吐槽《理想国》不行

《杀死一只知更鸟》对谈:这本书后劲太大,成年人都读哭了……

繁星下读书
读有趣的书,做有爱的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