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州的最新城市形象标识中,市树“榕树”和古建筑特色“马鞍墙”为主体,巧妙地将福山、福水、福道等城市元素融入其中。
△福州城市形象标识
其中,最为醒目的“有福之州”四字中的“福州”,来自于蔡襄的手书诗作《福州宁越门外石桥看西山晚照》,其他二字也由蔡襄书法集字而成。
△蔡襄诗作《福州宁越门外石桥看西山晚照》
在宋代,宁越门在福州城的南端。1050年秋,蔡襄复任谏官,他从仙游北上开封,途经的第一大站就是福州。
△宋代福州古城图(来源:网络)
“宁越门前路,归鞍驻石梁。西山气色好,晚日正相当。”宁越门的石桥上,蔡襄勒马驻足。夕阳的余晖洒落在城西的山峦之上。蔡襄心中被岁月静好的温暖所充盈着。这片土地对他而言,绝不是陌生的存在。
蔡襄曾两次“知福州”,第一次是宋仁宗庆历年间,任职时间为1045年至1047年。第二次是嘉祐年间,任职时间为1056年至1058年。打开《蔡襄》第三集,你会发现,他千年前的政绩,悄然塑造了这座城市。
△纪录片《蔡襄》
每天晚上,福州著名的夜市“达明美食街”,挤满了来品尝各种美食的游客和市民。他们也许不会留意到,身边擦肩而过的“虎节门”。
△福州虎节路
1045年,担任福州知州后,蔡襄发现福州人生病了不找医生,而寻求巫医。他让人从州府库房中找出宋代政府颁布的第一部大型医药方书著作——《太平圣惠方》,又请来福州百姓最信任的名医何希彭,从一万六千多个验方中精选六千零九十六个适合福州当地的药方,刻碑立于福州虎节门,供民众选用。
他在虎节门西侧设医学机构,选民间聪明子弟入学,培养他们当医生。福州最早的一所医疗教学机构也在此诞生。
△纪录片《蔡襄》
蔡襄关注社会伦理道德。第二次“知福州”时,针对民间陋习,蔡襄撰写《福州五戒文》和《戒山头斋会碑》,作为法令颁布,要求百姓遵守。他又作《教民十六事》,立碑公示于福州虎节门下,列出十六件百姓最关心的事,也明文禁止了地方衙役借助公权力,横行乡里、敲诈勒索。可惜,这些古迹文物今日已不复存在。
△蔡襄《福州五戒文》
作为福州府衙的官方花园,“春台馆”专供州官及其同僚观赏消遣,禁止百姓入内。若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蔡襄下令,每年二月,开放“春台馆”,让民众一同入园踏青赏花。
一首《开州园纵民游乐》,表达了蔡襄与民同乐的美好心境。
△蔡襄诗作《开州园纵民游乐》
“水”城改造记
据了解,如今的福州城拥有156条内河。这些河流蜿蜒流淌,犹如岁月的掌纹,也如城市的血脉,孕育生机,滋养生命。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蔡襄与内河的关联。
△福州白马河
晋安河是目前福州市区最长、流域最大的城市内河,据说它的来历可以追溯到西晋太康三年(282年)。到了北宋开宝七年(974年),刺史钱昱修筑福州外城,在东门外挖了一条“护城濠”。
1057年,蔡襄第二次“知福州”。他经过实地考察后,下令从“乐游桥”(现今东大路和塔头路交接处)开始动工,发动群众拓宽晋安河河道,让它南北贯通,成为连接福州南北的水路,直接通到闽江。蔡襄还让怀安知县樊纪在晋安河上建了13座桥,方便人们过河。
△福州晋安河
蔡襄还发动百姓清理城区河沟,使城内的各条河渠连成一体,形成内河水网。
这是古代福州城市建设的一件大事。
△纪录片《蔡襄》
20多年后,新任福州知州、人称唐宋八大家的曾巩,这样描绘福州内河盛景:“全城内外道路通达,路旁遍布河渠,沟通江水潮汐,舟船日夜穿梭于各家门户。”宋代福州因发达的城区水上交通,经济繁荣,商贸兴盛,成为江南各路首的典型,被誉为“东南都会”。
△纪录片《蔡襄》
福州城内这一河渠网络系统保持了九百余年,至今仍是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组成部分。
他才是福州植榕第一人
三坊七巷的爱心树,是到福州的游客们必打卡的网红点。
△福州三坊七巷爱心树
福州又称“榕城”,整座城市随处可见榕树。很长时间以来,人们认为最早在福州号召种植榕树的是知州张伯玉,却很少有人知道,在他之前,蔡襄就已经倡导福州所属各县广植榕树。不仅在福州植,还专门命人自福州大义渡至莆田、泉州和漳州,沿途700里驿道,道旁尽数栽植榕树。
△纪录片《蔡襄》
应该说,张伯玉是在蔡襄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动群众“编户浚沟七尺”,植榕绿化。此后,接任太守程师孟继续组织植榕,真是一任接着一任干,绘出了“绿荫满城,暑不张盖”的有福之州。
千年一瞬,如今福州城内榕树遍道,独木能成林,落枝能成根。而榕树那深沉的根系、强劲的枝干、繁茂的树荫,也正如蔡襄本人的写照:以民为本,心系苍生,荫庇子孙。
△纪录片《蔡襄》
△点击海报进入海博TV直播间
晚21:55同步观看
更多精彩内容请锁定
综合频道1月2日起21:55档
经济频道1月3日起20:45档
东南卫视1月6日起23:10档
海峡卫视1月9日起18:00档
纪录片《蔡襄》
来源:海博TV 编辑:荆子玉、王路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