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博士生在权威期刊发表独作论文!

学术   2025-01-27 15:52   中国香港  

数字化日常生活中“去意识形态化”思潮的遮蔽与解蔽
杨俊哲

 

【内容提要】数字技术的发展使人的日常生活发生全面变革,人们随之进入数字化日常生活的时代。在此背景下,旨在破坏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去意识形态化”思潮与数字技术合流,发生了异变,呈现出更隐蔽的样态,可能造成更大、更复杂的危害。数字化日常生活中“去意识形态化”思潮的隐蔽样态,集中体现为意识形态终结论、意识形态无用论、意识形态伤害论、意识形态真空论。这些思潮毒害我国民众的思想观念,腐蚀我国思想文化阵地的根基。为此,需要立足唯物史观、扎根日常生活、注重协调推进、把控应用方向,有针对性地提出破除“去意识形态化”思潮的风险隐患、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去意识形态化”思潮  意识形态终结论  意识形态无用论  意识形态伤害论  意识形态真空论
作者简介
杨俊哲(1998-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北武汉  430079)。

笃志前行,虽远必达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
国奖获得者杨俊哲的故事
汲取前进的力量


个人介绍



简介杨俊哲,女,河南南阳人,中共党员,2022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



经历故事


我与桂子山结缘是在2019年的秋天,那年我懵懵懂懂地进入了硕士研究生阶段,随后有幸被恩师郭明飞教授领进了学术的殿堂。在郭老师和师母的关心和帮助下,以及在学院各位领导、老师、同学的关怀下,我在各个方面收获了很多、成长了很多,心里感慨万分,更多的则是感激。回望过去在桂子山生活的近6年的时光,我想浅谈3点感悟。

01
感谢师恩,再接再厉
我的导师郭明飞教授不仅是一位有着深厚学养的学者,还是一位在师德师风上无可挑剔的“老师朋友”。马克思主义用历史的眼光理解人,同理,我的学术写作能力并非与生俱来的,在我刚读硕士之时,也多次产生过迷茫、焦虑。很幸运,郭老师不仅给予了我大量知识上、写作技巧上的指导,还非常善于鼓励自己的学生,这极大地提升了我的信心。无论是在硕士阶段还是在博士阶段,郭老师都为我们提供了不断更新的书单并时常了解我们的学习进度;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老师的指导贯穿整个阶段;在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上,老师总是毫不吝啬地为我们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为我们的人生保驾护航……师母也对我们这群学生相当关照,在日常生活给予了我们大量关心和帮助。事实上,导师对学生的关怀在有些时候、有些方面并非天经地义、从来如此的,我时常为自己能够师从这样一位导师而感到幸运。
02
敢担大任,勇攀高峰
马克思主义把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看成是社会实践的结果。读研这几年来,我成长了许多,这些成长源自我的迎难而上的勇气、一回回从无到有的尝试:我在担任研究生团总支书记、党支部书记的学生干部经历中成长,在阅读经典著作、尝试写作学术论文的学习和科研经历中成长,在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主持和参与各类科研项目的社会交往经历中成长……青年人正处于朝气蓬勃的阶段,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有一颗能跳出自己舒适圈的决心和恒心,尽力不让自己的研究生生涯留下遗憾。
03
恪守原则,坚守良心
马克思主义者在改造社会的时候从不诉诸道德力量,但却从不忽视道德的要求和约束。所谓“恪守原则,坚守良心”,就是要坚持做正确的事情。尤其是在学术科研方面,既要坚守学术道德这个底线,也要时刻牢记“学术服务人民”的宗旨,即秉持较高的学术追求,踏踏实实做学问,在找到自己研究兴趣点的基础上,努力让学术科研活动成为真正能够创造价值的行动,让科研成果能解群众之惑,服务国家所需。


寄语建议


研究生阶段是我们人生中极为重要的一段时光,无论以前的学习、工作状况如何,这一阶段都是一个新的开始,蕴含着许多可能性,所以一定要在能力范围内多尝试,祝大家在认真生活、保持健康身心状态的同时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人生发展方向!

汉学研究
研究汉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