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租出售个人银行账户有哪些
危害?
出租出售个人银行账户,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产生大量“实名不实人”的银行卡。不但会被犯罪分子用来进行电信网络诈骗,还有可能会被用于网络贩毒、赌博等犯罪。不少受害者因被犯罪分子诱导,出租或出售银行账户,最后不幸落入陷阱,导致受到法律的制裁。
二、收购的银行卡会被拿去做什么?
我们一起来看以下这些案例,答案自会揭晓。
案例一、用于电信诈骗
老王于2年前办理了一张x行银行卡,因为使用率不高被搁置一旁。某天,偶然间从隔壁邻居那里得知名为“无忧开卡”的微信群,通过群友相互联系,这张闲置的银行卡很快被转手出售出去了。但在这之后,该银行卡被他人用于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案发后,老刘因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案例二、用于洗钱
在校生小严,因想通过网络兼职赚点零花钱,便在网上寻找,看到一条赚钱视频下方评论区有人评论“想赚快钱很简单,点击链接即可”。小严通过私聊之后加了对方好友,通过这位网友描述,只需下载App,完成相应步骤,就可以轻松赚到钱。按照对方的要求,小严下载并注册了一款通讯软件,加了对方好友。该网友便索要了小严的银行卡号,并告知每天会有人往卡里打钱,小严只需要把钱汇给他即可。每笔交易结束后都会返给他2%的佣金。仅仅动动手指就能得到2%的佣金,如此轻松简单,小严很快便心动加入。
但仅1个月后,因频繁转账,小严的账户被冻结。没多久便接到派出所的讯问通知,要求小严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并对其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最终,小严被公安机关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
法律知识小科普
01
“两卡”犯罪是什么
“两卡”犯罪是指非法出租、出售、购买“两卡”的违法犯罪活动。所谓“两卡”是指手机卡、银行卡,其中,银行卡既包括个人银行卡、对公账户、结算卡,同时还包括非银行支付机构账户,即大众常用的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
02
对“两卡”犯罪单位和个人
有哪些惩戒措施?
①业务限制:
银行和支付机构5年内暂停其银行账户非柜面业务、支付账号所有业务,并5年内不得为其新开立账户;只能保留一张电话卡,且5年内不得办理手机卡入网业务。
②信用惩戒:
相关单位和个人的信息将被纳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并向社会公布,影响个人征信。
③加大审核:
对于惩戒期满申请开户的相关单位和个人,银行和支付机构还会加大审核力度。
④涉嫌犯罪:
涉嫌违法犯罪的,还会被追究法律责任。
以上内容来源于中国银行微银行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