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喜报】我院晏丽副教授论文荣获教育部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文摘   2024-11-15 17:42   北京  

我院晏丽副教授论文荣获教育部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人文社会科学)

日前,工商管理学院晏丽副教授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在国际期刊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上的论文“Assimilating and Differentiating: The Curvilinear Effect of Social Class on Green Consumption” 荣获教育部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著作论文类三等奖。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是教育部为表彰奖励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取得的突出成绩,鼓励严谨治学、勇于创新、铸造精品,推动高校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重大举措。奖项于1995年设立,在高校领域及全国社科战线有着重要影响。


成果简介

绿色发展战略是“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推动绿色消费对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本研究关注绿色消费行为(即购买绿色产品行为),研究结果对于个体如何助力绿色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研究首次提出,绿色产品具有双面性,绿色消费能够提供求同存异双重功能,然而来自不同阶层的消费者对于绿色产品双重功能的兼容性认知存在差异。本文突破传统的二分法,采用多分法研究社会,揭示社会阶层和绿色消费行为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本研究发现,中产阶级相比其他阶层更愿意购买绿色产品。原因是不同社会阶层在构建最优群体身份的过程中,对求同存异两个基本心理需求赋予的权重不同。底层以求同需求为主,上层以存异需求为主,而中产阶层因其独特的中间位置,倾向中庸之道,两个需求并重,赋予类似权重,形成双重需要。对于中产阶层来说,绿色产品的双重功能刚好能满足其独特的双重需要,因此更愿意购买绿色产品。然而,此非线性作用会受消费者权利距离理念的影响加强或消失。本研究从跨学科角度将最优群体身份理论和阶层认知理论有机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不同社会阶层在塑造独特群体身份时,对求同存异两种需求的权衡存在差异,进而形成对绿色消费的曲线效应。这两种需求会随着阶层的变化而动态变化且同时存在,形成不同强度的张力,这种对不同需求的动态平衡揭示了人类基础动机之间的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的动态过程,观点新颖又符合基础理论逻辑。本论文突破传统的二分法,采用多分法研究社会阶层,更加全面刻画出个体处于不同阶层时的心理特征和需求变化。

论文发表在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上,该期刊是享誉全球的商科权威期刊之一,以其在营销领域的高影响力著称。该期刊属于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界定的24本商学院国际顶尖期刊 (UTD 24)。是商科国际公认的Financial Times 50刊物(FT50)之一,也是我校国际A+类国际顶级期刊。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以理论创新性和严格的学术要求著称,在消费者行为研究领域排名第一。


作者简介

晏丽,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19年毕业于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消费者心理、行为与决策。论文发表在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UTD24), Journal of Marketing (UTD24),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FT50),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arketing (ABS4),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FT50)等国际期刊上,论文荣获教育部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著作论文类三等奖,主持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编辑| 王伯洋

                                   责任编辑| 吴宇婷

                                       监制|陈蒲晶 潘镜宇


首经贸工商管理学院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为广大师生服务,更多精彩尽在CUEB工商管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