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量跳水!A股凶险了?

财富   2024-10-29 14:15   上海  

今天市场两次跳水,还伴随着成交量显著放大,可见市场的分歧在加大,并且看空情绪暂时占了上风。

截至下午2点,4100多股飘绿,三大指数全绿,创业板指跌2%,全A等权指数跌1.22%。


一、A股明明热度这么高,为啥还能这么跌?

截至下午2点,市场成交比昨天同期放量2000亿,预计今天可以突破2万亿。A股热度依然是居高不下,但大盘指数就是涨不动,这是为啥?

大盘指数涨不动,不代表没有股票上涨。今天北证50指数一度逆势大涨5%,ST板块指数也是红的。炒小炒差炒概念的人,这会儿正玩得风生水起。A股主板,也出现了今年的第一只十倍牛股,双成药业,总盘子就160亿。

由此可见,A股现阶段处于一种非常分裂的状态:

一方面,资金的风险偏好很高。市场量能居高不下就是最直接的反映,交易热度很高。同时,大家在疯狂炒作题材概念股。北证、ST等板块的持续逆势大涨就是一个缩影。

另一方面,资金忌惮后续政策不及预期,不敢在核心资产上有过多介入。这个不及预期,不仅仅是政策力度,还包括出台的时间节奏。

这就导致,A股眼下只能处于短炒题材的状态,而没有更多可供持续性发力的方向

还是那句话,别着急,再等待一个多星期,差不多就有眉目了。

至于北证、ST这类机会,艺高胆大的人自然也不会错过。只是对于风险,也得有心理预期。

我之前也聊过,这些以往被边缘化的资产,特点在于,没有太多机构资金,没有北向外资,也没有量化,甚至没有ETF,所以只要大股东不减持,就算有人想做空也没有太多筹码,所以很适合短线炒作。

但是,不要忘了,这些细分市场,流动性一直是个问题。没有太多的对手方,在能拉涨的时候可以成为暴涨的推手,但在游资主力抛货的时候,同样也很容易成为暴跌的原因,这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所以买这类股票或者基金(北证有场外基金),到头来就看谁跑得快了。

还有人说,既然大盘股不行,微盘股有人炒,那是不是可以买点中证2000?不是不可以,只是性价比不高。就比如今天,截至下午2点,中证2000跌1.3%左右,比上证50和沪深300跌得都多。

为啥呢?因为中证2000只能算是小盘股,还不能算是微盘股,市场在极致的炒小炒差(准确说是炒微炒差)时,也吃不到太多好处,多数时候是跟随市场的大贝塔一起沉浮。


二、债券市场继续承压,目前依然是久期策略比信用策略更好。


聊聊债市吧,这几天债市表现不太好,大家也需要点按摩了。其实今天A股大跳水,就伴随着债市的修复拉升,今天债民应该还是能收到蛋的。

最近债市偏弱,主要是面临三个利空压制:

1、即将出台的刺激政策会引发温和通胀预期。通胀率上升,债券收益率就要上升,这个应该好理解,因为通胀意味着钱在以后会贬值,那债券到期后,就需要拿到更多利息才能划算。而债券收益率上升,意味着当前债券价格下跌,比如同样是1年后兑现100元的债券,之前你会用98元的价格去买这张债券,到时候赚2块,而现在收益率要上升,你就只愿意用97元的价格去买了。

2、债券供给增加的预期。年内只剩2个月,前三季度地方专项债的发行进度都偏慢,现在要赶进度。同时,财政要出招刺激经济,可能也是要发行特别国债。如此一来,债券的供给量就上起来了,会削弱存量债券价格上涨的动力。

3、风险偏好抬升的资金流出债市。也就是所谓的“股债跷跷板”效应,看到股市的热度起来了,就会把原先放在债市(包括银行理财的底层资产也主要是债券)的资金,转移到股市里。今年三季度末和二季度末相比,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的规模都是明显增长的,债券型和货币型基金反倒在缩水。这还是只统计到9月30日,10月份这个趋势应该更明显。

本周依然还处在政策的空窗等待期,要到下周可能才会有信号出来,债市暂时还会受到这几个利空预期的影响。但跌也很难大跌下去,毕竟降息的趋势还在,市场流动性依然还会保持宽松,而债券供给实际到底能增加多少也是个未知数,所以债市多少还是有支撑的,整体大概率是维持震荡


上周五我去一家头部基金公司交流,主要也是聊了债市,有两个配置方向上的观点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不构成投资建议哈。

一个是,多关注债券指数基金。以前大家买债券基金主要是在场外买,而场外大部分是主动管理的债基。大家在挑选的时候又很少会去研究基金的持仓和基金经理的真实策略,通常只是简单看看历史收益和回撤,尤其是收益比较高的基金。但忽略了高收益背后,往往是基金经理买了低评级的债券,所以经常买完之后发现业绩变脸了,回头就去骂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

其实他们的策略可能并没有变,只是我们买的时候没去了解而已。所以现在基金公司就觉得这种资金募集过来,维护的成本太高,以后会重点发行指数型的债基,持仓透明,管理成本低,费率还低,大家都高兴。这会是一个行业趋势。关于债券指数,我8月份做过一个梳理,想看的再去翻翻→点这里

另一个是,多关注久期策略,而非信用策略。这是债券投资的两大主流策略。我们常说的2年期国债、10年期国债、30年期国债,这个2年、10年、30年就是久期,也就是要过多长时间给你还本付息。所谓的久期策略,说白了就是买利率债,包括国债、地方债、政策性金融债等等

市场利率越低,利率债的到期收益率也会降低,而价格就越高(前面已经解释了债券收益率和价格的反向关系)。并且,久期越长的利率债,受利率影响越大,这就是久期的杠杆效应。

信用策略,就是买信用债,这是由金融机构、企业公司等主体发行的债券,买了这类债券,就要承担发行企业不能按期还本付息的违约风险。所以,信用债的信用评级越低,债券收益就越高,因为里面需要给你足够的风险补偿。

没有哪个策略可以一直吃香。可以回顾下过去几年,这两大策略的表现强弱。

2021年,信用策略大行其道。因为当时中国处于经济复苏,央行维持稳健货币政策,市场利率有所上升,这就限制了久期策略的表现,反倒是当时信用债务违约事件较少,所以信用债的收益不错,资金都涌了进来。

2022年,久期策略就开始占了上风。因为这一年,央妈开始降准降息,引导市场利率下行,利率债收益明显好转,而在宏观下行的环境,企业违约变多了,所以信用策略表现不佳。

到了2023年,信用策略和久期策略整体不相上下。市场利率在低位波动,利率债的收益有所放缓,整体稳定,而信用策略明显分化,优质企业的信用债还是很受资金追捧,但也有很多企业债,特别是地产债,出现暴雷。

而今年,很明显,降息趋势明确,这对久期策略更有利。而在信用债方面,虽然不能一棍子打死,但确实也需要更大的精力去筛选高质量信用债。大部分基民哪有这个能力,为了避免踩雷,自然是优选利率债了。


最后放下AH股相关指数技术面走势,今天暂时保持不变

风险提示:上表中的“上行趋势、底部震荡、下降趋势”仅为技术面现状描述,并非趋势预测,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大家务必独立判断。股市有风险,投资要谨慎。


隔壁老投
每天下午2点半,分析全球市场盘面走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