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已至,仲冬时节正式到来。在寒冷的冬日,靠近温暖,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渴望。此时,约上三五好友,围炉煮茶,大概是冬日里最温暖的事。
不论诗词还是画作,关于“围炉”这一遥远的时代记忆,在文人雅士的笔下也都是温暖的表达。
南宋女词人宋朱淑真的《围炉》诗中所勾勒出的温暖画面:“圜坐红炉唱小词,旋篘新酒赏新诗。大家莫惜今宵醉,一别参差又几时。”寒冷的冬夜,亲朋挚友围坐在温暖的红炉旁吟唱新词,赏新诗,开怀畅饮,不醉不归。
《菜根谭》中也曾提到:“千载奇逢,无如好书良友;一生清福,只在茗碗炉烟”, 更是道出了围炉品茗的闲适与满足。暖阳下,炭盆煨着火光,空气里氤氲着茶香,你可以静坐沉思,也可以与家人说些闲话,分享日常生活,虚度时光。或者约上身边三两好友,把“茶”言欢,共同享受着炉火的温暖和茶香的芬芳。
时光慢煮,将冬日的阴郁隔绝在外,也烘热了人心。试问,谁会拒绝这样温暖的时光呢?
如今,知己好友围炉而坐,泥炉之上有茶水沸腾,也有板栗、橘子的香气四散开来。这样的氛围是不是与古人“围炉”场景相似呢?
最近,如果您去范公亭公园游玩的话,就可以到李清照纪念祠内坐下来,或在顺河楼旁,或在四松亭内,围炉而坐,饮一壶热茶,享受岁月静好。
近年来,每到冬季,“围炉煮茶”就会成为年轻人的消费热点。“偷得浮生半日闲”“围炉夜煮话余生”“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目前,在小红书平台上,围炉煮茶相关装备、食材与操作指南、店铺打卡等内容成为热门,不少年轻人也将这一项目作为冬日好友聚会的首选。可以说,围炉煮茶从方方面面满足了热衷于分享生活体验的年轻人群的社交需求。
很明显,围炉煮茶的季节性爆火,暗合了消费者们对自由社交、烟火气的向往。这种带有社交属性的消费场景,不禁让人联想到了近期网络上一直很火的年轻人关于社交问题的讨论。
网络时代中,数字代码像一个巨大的黑洞,人们节奏越来越快,前进的脚步开始变得踉跄,情绪也好像越来越焦虑。在这一背景下,年轻人开始推崇轻量化社交,即不用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来维系情感,就能满足陪伴的需求。
但这并不意味着年轻人就不需要深度的情感联结,恰恰相反,此时精神世界的构建和平衡更为重要,更需要爱与友情的陪伴。
前段时间,“怀民亦未寝”刷屏网络,不少官媒以评论的形式将网梗勾连到每一位普通人: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一再将时空压缩,人与人之间越来越疏离、功利的当下呼唤本真、纯粹的情感,迅速刷屏朋友圈。
没有朋友的世界是荒凉的,说到底,好朋友是彼此提供情绪价值的人,是可以信任到把后背交给对方的那个人,是在你成功时真心祝福,失败时为你撑伞挡雨,让你收获走出低谷的勇气与力量的那个人,是可以松弛相处,不管睡没睡,都可以喊起来陪你一起赏月,不会去计较自己是不是被打扰的那个人。
明月常有,而怀民不常有。是的,人生路上遇到意气相投的朋友,是一种缘分,可遇而不可求。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想要的友情,只能在家等待。要想获得自己的“怀民”,我们更需要“主动出击”。
置身网络时代,不妨尝试从虚拟世界走出来,在现实生活中做个“E”人,多跟眼熟的人打声招呼,少纠结身边人身上的缺点,多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与人相处过程中多一些包容和理解。长期坚持下去,你的“张怀民”一定少不了。
不妨喊上朋友圈里“亦未寝”的张怀民,在古色古香的范公亭内,围坐一起,共赴一场围炉煮茶的冬日之约吧!
编辑:赵晓敏
审核:王新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