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 归朝镇:党建+N“三步走” 释放乡村振兴“大能量”

文摘   2025-01-23 17:20   云南  



近年来,富宁县归朝镇坚持把“党建引领促产业、带就业、精治理”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地制宜,重点发力,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带动群众持续增收,提高基层治理实效,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党建+产业”助力经济发展活力


推动“党建+产业”融合,坚持以队伍建设为重点、特色产业为基础、乡村发展为目标,形成党委统筹、村组落实、党员带动、群众参与的村集体经济发展“建设合力”。


突出特色产业优势。因地制宜做强“一棵甘蔗、一棵八角树、一棵油茶树”+“燕窝果、草莓、葡萄”+“热区蔬菜、冬玉米”的“3+3+2”特色产业,持续巩固甘蔗2.8万亩、为民增收5000万元,管理提升八角3.5万亩,八角低效林改造900余亩,油茶低效林改造1.5万亩,提质改造燕窝果基地500亩、为民增收500万元,精心发展草莓、小河口葡萄等水果产业,傍城经济、周末经济成为群众增收新引擎,利用里马、百油热区优势,100余亩冬玉米长势喜人,800亩蔬菜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蔬菜供应地。



壮大村集体经济。依托强镇公司建设,完善“企业+基地+农户”联农带农机制,通过土地流转、入股种养殖合作社、引进龙头企业等方式,发展村集体经济,15个村集体每年可提取集体收益75万元以上,317户脱贫户每年获得分红6.34万元,全镇通过盘活土地资源每年可带来租金160余万元。2024年,全镇农业生产总值预计3.04亿元,增长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2.1万元,增长7%。


“党建+就业”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推动“党建+就业”融合,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推进平台建设、强化技能培训、释放政策红利等举措,为脱贫劳动力持续增收注入强劲动力。


抓实就地就近就业。投入200余万元建成恩泽源“幸福里”社区,通过“线上+线下”齐推进的模式,将求职就业、技能培训、政策咨询等公共就业信息服务“点对点”推送给群众,组织化输出1776人次,安置就近就地就业1150人,实现从“企业找工”变成“上门送工”,从“海投试”变成精准就业。因地制宜招“小商”,引进润达皮具厂、艺信塑料厂等4家“小而特、小而精”的就业帮扶车间,重点吸纳脱贫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37人。



抓实转移就业。设立就业创业服务站,对农村贫困劳动力开展精准、订单、定向等技能培训,确保贫困劳动力有一技之长。对有外出务工意愿的农村贫困劳动力,持续提供劳务输出、岗位对接服务,帮助实现就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200余人次,发布用工岗位信息4300个,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85万人,实现务工收入近3.6亿元,发放交通补贴1398人111.8万元。



“党建+治理”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推动“党建+治理”融合,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完善三级网格化管理模式,精心优化设置基础网格340个,选拔配备199名网格长与372名网格员,其中党员网格员196名,形成以党建引领,高效运行、协作顺畅的基层治理机制,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排名全州中上水平。


网格治理精细化。推行“一图一单一指引”治理模式,办理来信来访139件,群众满意率98%。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定期排查“十三类重点人员”,盯住不放心的事,全力管住不放心的人,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今年以来调处矛盾纠纷163件,调解率92%。



联管共治常态化。把党建、综治、警务等多种网格合并为“一网统管”,形成党员代表、群众代表、人大代表等“多方共治”格局,聚焦重点人群、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开展“利剑护蕾”、道路交通安全、安全生产等专项整治行动,常态化开展“八五”普法,建成文山州基层消防示范站,基层治理能力持续增强,基本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关爱服务制度化。网格化精准摸排“一老一小”底数,建立健全结对关爱帮扶制度,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规范化打造15个少年儿童之家,兜底保障833名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70余次,受益8000人次。





来源:归朝镇

编辑:李亚国

责编:白芸璐

审核:韦   荣


新闻热线:0876-3069999
广告热线:13769632586


富宁融媒
发布富宁新闻,引领导向,关注民生,传播正能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