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中,汉东的政 治斗争一直异常激烈,剧情一开始,我们都认为稳重持厚的高育良才是掌控全局的大佬。
前期剧情,他的谋略部署,确实让李达康陷入了重重困境,身边能用之人逐一落马,甚至一度让人觉得李达康就此被彻底打败。
但出乎众人意料的是,高育良最后失势下狱,而李达康则安然无恙平安落地。
但如果真要评价谁才是汉东的顶级政 治高手,是谁推动了高育良和李达康的反转剧情,沙瑞金无疑是不二人选。
但当他刚了汉东不久,仅仅通过一次常规会议就轻松拿捏了高育良和李达康,足以见得他的御下手段有多强硬!
沙瑞金作为空降干部,身上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来自中央的强烈信任和代表中央的高度权威。
他的任务是充分利用这种信任和权威,快速改变现有政 治权力格局,将新官上任所带来的神秘和威望转化为实际的权力,而不是被边缘化。
沙瑞金初到汉东就点了“三把火”:放烟雾弹、下乡调查、亮明立场。
放烟雾弹:作为一位外来官员,沙瑞金首先需要应对本地老干部对他的怀疑和不信任。 他采取了“沙李配”的策略,这样一来,他成功地绕过了尴尬的过渡期。
然而,更重要的是,他通过传播“省长人选”的消息,制造了一股政 治压力,迫使各派政 治力量不得不重新组织和分化。
这一策略迫使各派政 治势力既要积极示好沙瑞金,又要打压其他派 系,最终导致了政 治格局的改变。
这个过程就像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而沙瑞金则是投入湖面的石头,激起了涟漪,最终获得了政 治局势的主导地位。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新省长人选最终选择了“秘书帮”的领袖,而不是原本有望接任省委书 记的“汉大帮”的首领。
下乡调查:沙瑞金知道,了解基层的政 治氛围和工作方式非常重要。他需要将自己的政策和影响力传达到底层,绕开体制内的官僚程序,也需要发掘新一代政 治力量。
此外,他还需要关注民生问题,以“人民的名义”作为工作的出发点。这就需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因为只有了解情况,才能有发言权。这种工作需要时间,但却是非常重要的。
亮明立场:沙瑞金提出了反腐 败作为一个重要政策方向,这一举措不仅宣示了他治理汉东省工作的重心,还为打破原有政 治格局提供了切入点和突破口。
他明确表示反腐 败工作“上不封顶、下不保底,不放过历史问题和存量性腐 败”,这表明他将处理“新官算旧账”的方式。这也被视为对丁义珍逃亡和“一. 一六事件”的正面回应。
这一政策的制定使得经济发展不再是唯一权威的考核指标,而新的政策将以整顿吏治为主要目标。
点完三把火后,沙瑞金紧接着又用了“三板斧”大刀阔斧展开反 腐工作。
向对手施加压力:沙瑞金采用这一策略,瞄准对手的弱点,通过正面进攻施加政 治压力。 这需要准确找到对手的软肋,施加足够的压力,以震慑对方。
沙瑞金成功运用这一策略,例如,他启用“第二检察院”的老干部陈岩石,作为政 治资源来亲民,获得人民的好感与支持。
此外,他也利用“吏治腐 败、亟待整顿”的政 治定性,冻结了新一批125名干部的人事任命,从而摆脱了赵立春时代的政 治局面。 这些举措使得他能够在政 治上取得主动权。
在关键部门安插亲信:这一策略的关键是在关键部门的领 导 层中安插自己的支持者,以确保能够随时了解政 治动态并贯彻自己的政 治意图。 这也有助于掌握各部门的控制权。
沙瑞金通过任命田国富为省纪委的领导,并提拔侯亮平为省高检的领导,以实施这一策略。 此外,他还通过推荐赵东来和提拔易学习来影响组织部和其他部门,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挖墙脚的成分。
争夺对方阵营的关键成员:这一策略的目标是离 间 对手阵营中的关键人物,以争夺他们的支持。 成功的实施通常需要前两个策略的配合。
沙瑞金的核心目标是离 间李达康和高育良。 他最终成功地招揽了李达康,李达康成为了他的支持者,并在常委会上支持他的政策。
高育良则在面对李达康的有针对性批驳时陷入被动。 这些策略使得赵立春集团在政 治上陷入了困境,无法通过宣传部门发声,只能通过境外媒体来表达意见。
剧中沙瑞金一口气冻结125名干部的升迁,阻止祁同伟提拔副省,连升易学习3级,连降孙连城3级。正是得以沙瑞金有此强硬的政 治手腕,雷霆出击,才能让笼罩在汉东的雾霾迅速散去,还给汉东一片政 治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