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车作业当中,要加强瞭望,认真执行车机联控。调谐区行车要谨慎小心,不得停车。”沁水轨道车工区工长张明山正在召开1月28日除冰预想会。
在阖家团圆的除夕夜,对于铁路隧道除冰“守隧人”来说却并没有什么不同,数年来,每一个冬天都是这样度过的。忙的时候一天只能休息五六个小时,有时一天要行驶200多公里。
16点15分,随着一声风笛鸣响,作业车驶向沁水至郑庄区间。作业车除冰相对于徒步除冰更加安全,但对于司机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由于是跨区间运行,车辆运行有着严格的时间限制,既要保证隧道打冰的高效率,又要求司机坚决不能越过冰柱,更不能退行。
为了有效控制车速,司机需要反复进行车辆制动、踩踏离合器、变换挡位,一次作业需要进行200余次操作。尤其是当冰柱在调谐区上方时,更是极大地考验司机的驾驶技能,既要配合打冰人员对冰柱进行准确敲击,又需要保证不能停在调谐区内,造成列车占用丢失事故。
作业车驶入里砦隧道一处结冰点前方,由于此处位于线路调谐区上方,因此禁止停车除冰作业。为保证除冰作业的顺利进行,“守隧人”在多年的隧道除冰工作中摸索出一套“稳准快”行车打冰法,通过提前了解冰柱出现地点,根据线路坡度科学控速,调谐区外“一度停车”,起步挡、低油门、小制动,确保1km/h速度平稳通过。
大约三十多分钟,沁水至郑庄区间黄花岩、东坪、迎沟、里砦、东岭5座隧道除冰结束,作业车转至郑庄至端氏区间运行,快速赶到下一处结冰点继续作业。曲线连着桥梁,桥梁连着隧道。在司机“跑得快、停得准、操纵稳”的配合下,隧道内一处处结冰点的冰柱被逐一清除。
“端氏站,56252次郑庄至端氏上行线打冰作业结束,区间设备正常不影响行车。”作业车平稳驶出最后一个隧道,53岁的陈靖卫师傅习惯性地揉了揉腰,因为机械车操纵复杂且长时间驾驶,腰部已经出现腰肌劳损。此时的作业只完成了一半,还需要继续配合完成端氏至沁水下行线打冰作业。
0点30分作业结束,副司机迅速设置好防溜,对运行数据进行上传。司机对车辆成百上千个零部件进行逐一排查,确保不会出现松脱现象。重点还要对发动机、车轴齿轮箱、变速箱、作业机构、制动等部件的跑冒滴漏现象进行检查,保证设备状态良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上报。
“副司机张磊运行中要加强瞭望,及时对司机进行安全提醒。”工长张明山正在召开收工总结会。每次作业完毕,无论多累都会召开收工会,对每个乘务员作业当中的问题进行查摆,为下一次打冰作业做好准备。
寒来暑往,四季更替,一趟趟列车安全驶出大山。“守隧人”的除夕夜就是这样在岗位上度过的,他们默默坚守与奉献。他们也想过陪父母和孩子过年,但冰总得有人打,他们能做的就是及时除冰保安全,点亮万家灯火。让更多人能回家过个踏实年!
供稿部门:侯北动力设备车间
供稿人员:杨 凯
编辑人员:曹 杰
校对人员:曹奋飞
审核人员:苗小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