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蹚路向前,打造西部地区医疗高地——西宁市第一医疗集团改革发展纪实

文摘   2024-10-26 12:06   青海  

2016年,以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为总院的西宁市第一医疗集团成立,迅速在全国医疗改革浪潮中,引起广泛关注。因为,这是全国第一个实行人事、财务、设备、药品、业务“五统一”的市县乡村四级紧密型一体化医联体改革,标志着青海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迈出关键一步。此后的多年里,该医疗集团始终将医改放在重要位置,领导层勇于担当,直面困难,积极推动改革,这种改革精神使得集团在探索中不断前行,在绩效考核与分配制度改革、远程医疗服务的推广与应用、智慧医院建设以及医保打包付费制度的实施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从一家市级医院单打独斗,到带领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同步发展,再到推进“健康服务共同体”建设,打造“一体两翼”医联体改革新模式,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带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不同时期的每一步都紧跟国家发展战略,把握中国医疗体制改革机遇和行业政策趋势,狠抓改革成效落实,为欠发达地区成功探索出了一条财政负担得起、医保资金可持续、医疗机构得发展、医务人员受鼓舞、人民群众满意度高的医改之路。

聚焦持续扩大深化医改成效,近年来,西宁市第一医疗集团采取了哪些有力的改革举措?作为其总院的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又进行了哪些先行先试的有益探索?西宁市第一医疗集团理事,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韩常安表示,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实施标化绩效管理、加强运营管理、学科建设、人才建设、医疗质量提升和信息化建设等多方面的创新举措,不断提升现代化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实施标化绩效管理改革,提升医联体精细化管理水平

实施标化绩效管理改革,对于西宁市第一医疗集团而言,不仅是一次管理模式的革新,更是一次全面推动医疗集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有力尝试。这一改革以创新改革、差异化发展与精细化管理为目标,通过对医疗联合体内部包括预防、治疗、管理等各类收费与非收费项目以及成员单位之间相互提供服务的项目进行比价关系的标化,结合医联体的发展目标,制订相应的绩效方案,进而实现管理的精细化。

西宁实第一医疗集团根据集团需求和日常业务,将标化绩效项目细分为十大类别,分别为“医防融合”“分级诊疗”“资源共享”“资源下沉”“分级管理”“能力提升”“健康促进”“医养结合”“宣传报道”和“急危重症三级救治网络建设”,共计40项子项目,这一细致入微的划分不仅体现了集团对绩效管理的重视,也为其后续的实施和考核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在实践过程中,其发挥出精准对接和分析评价上下转诊、打通收费与非收费项目的连接、对医联体重点科室进行精准帮扶对接等六大方面作用,有效地提升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4年6月底,已经开展的11554例标化绩效项目和发放的319284元标化绩效金额,更是对这一改革成果的生动诠释。标化绩效管理改革的成功实践还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的有序下沉,实现了管理、服务和责任的上下贯通、左右协调、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纵深推进运营模式改革,增强DRG管理能力



自2021年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成立了运营管理部以来,该部门经历了一系列重大调整与优化,逐步构建起了一个高效、精细的运营管理架构体系。医院通过将经济管理科并入运营管理部,作为运营管理部的二级科室开展工作,完善形成了运营管理委员会-运营管理部-科室管理团队-运营助理四个层级的高效运营管理架构体系。同时,通过聘请省外医院运营管理高端人才,持续强化以“经济运行”和“成本管理”为核心的运营管理模式,探索开展职能部门岗位设置和行政职能部门岗位绩效考核管理工作,帮助医院实现运营战略目标。

运营管理部成立以来,组织召开运营管理委员会5期,累计在全院开展运营管理提升活动20期,各种运营分析工作有效实现了科室开源节流,提质增效。同时,运营管理部牵头出台了DRG专项奖励方案,每月发布DRG考核通报,加强了DRG工作的管理。得益于这些努力,各科室的DRG管理能力显著增强。2024年上半年,DRG结余显著增加,较2023年上半年增长128.46%,全院0000组病例较同期共计减少65例,医保亏损减少50余万元。



信息化建设不停顿,“网”绘高质量新篇章


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回望过去,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在2023年青海省卫生健康行业网络安全检查中荣获青海省第一名好成绩。完成了互联网医院一期项目建设,实现预约挂号、检验检查报告查询、电子票据、云胶片等基础功能;完成了DRG结算清单、DRG医保智能审核和DRG病案首页智能质控系统的上线工作;完成病案复印网络预约服务小程序、AI智能阅片软件系统、医用耗材集约化管理服务系统(SPD)、全科培训基地教学软件管理系统等上线工作……使医院在医疗服务、质量控制、资源配置等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

即便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对信息化建设仍常抓不懈。目前,该院正在推进建设互联网医院,患者只需通过手机即可享受在线问诊、处方流转、药品配送等一站式服务,极大地缓解了看病难的问题,真正实现了“指尖上的医院”。同时,在搭建了移动查房、医嘱处理、床旁评估、动态宣教、药品发放、输液治疗、护理操作、护理信息处理等一站式平台,启用智能送药机器人,全面优化了护理过程,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的基础上,努力打造“互联网+护理服务”工作平台,在平台建设的期间将现阶段可开展的护理服务延伸到社区和家庭,为群众提供老年护理、母婴护理、慢病管理、康复护理等服务。

   

多举措改善医疗服务,打造高效便捷医疗新风尚

在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18年开始布局“日间手术”管理体系建设,从制度到流程,全面促进临床手术或操作向日间诊疗方向发展,改善就医体验。针对初期运行遇到的门诊计费、入院手续繁琐、部门间配合不够、工作人员工作量大、患者对费用敏感等问题,医院制定了院日间手术绿色通道“先检查后缴费”的信息化统一管理办法,打通了门诊各科室检查检验流通环节,显著提升了日间手术的执行效率。以眼科日间手术为突破口,打通预住院流程,实现“当天手术、当天出院”。至今,医院日间手术发展迅速,仅2024上半年实施近1900例,手术量占全院择期手术量30%以上,明显高于我国医院日间手术开展平均水平。

围绕综合管理提质增效,开设护理专科门诊,专科护理惠及门诊患者;开设药学门诊,有序推进临床规范用药、合理用药和安全用药管理水平。积极推进前置审方系统上线工作,不断提升科学用药管理能力。同时,积极开展便民惠民服务,引进“共享模式”,多点位配置轮椅、平车、充电桩等设施,扎实开展“改善医疗服务,提升就医感受”系列活动,院领导班子成员“角色互换”,以病人的视角,患者的身份体验就医流程,感受诊疗服务,为医院持续提高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模式,改善服务态度再添新举措。积极开展延伸服务,聚焦上班族、学生族等诊疗时间冲突、看病就医不便的问题,推出便民服务措施,开设节假日门诊,午间延时门诊,接诊时间从12时延长至14时。鼓励各病区积极开展延续性护理服务,开设护理专科门诊,专科护理惠及门诊患者。

   

学科创新,人才筑基,“医”路高歌猛进

学科建设实现突破发展。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卒中中心加入中国卒中中心联盟,神经医学中心获得中国卒中中心联盟(CSCA)认证,顺利通过青海省卒中中心评审,创伤中心通过了青海省创伤中心认证。皮肤科、心血管内科通过省级临床重点专科验收,神经医学中心获得全省首家全国头痛中心和头痛门诊荣誉称号,成为了首批西北头痛专病联盟成员单位。老年医学科获得国家级“认知障碍疾病专科能力建设项目培训基地”称号。眼科成为青海省眼科专业质量控制中心。

推进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优化升级。开展“三个一批”人才队伍建设活动。2024年上半年,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招聘41名工作人员,其中博士1名,硕士研究生13名,直接引进病理科学科带头人和肿瘤内科专家各1名,聘任高级咨询顾问1名,返聘退休专家8名。持续做好人员培训,外派国内知名医院进修43人,外出参加各类学术会议135人次,完成国家级、省级、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12项。稳步推进医院住培工作,经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准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在全科专业基础上增加内科专业,开启了医院住培综合基地工作新篇章。

西宁市第一医疗集团医改的成功,不仅改善了当地医疗服务质量,也为全国的医疗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尤其在解决百姓“看病贵、看病难”难题方面交出亮眼“成绩单”:2023年,依托集团服务体系,强化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设,将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延伸至县域基层;在全面落实药品耗材国家、省级集中带量采购的基础上,对未纳入集采的耗材进行集团统一带量采购议价工作,最高降幅达50%;集团27所乡镇卫生院全面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6所乡镇卫生院达到推荐标准,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社区医院标准……

    来源:改革网

     说明:转载只为健康科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健康西宁
医疗保健服务、健康知识宣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