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中医院:突出三项重点工作 释放医改惠民红利

文摘   2024-10-26 12:06   青海  

公立医院改革,一头牵系着人民群众的健康,一头连接着经济社会的稳定。近年来,西宁市中医院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道路上蹄疾步稳,特别在推动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写好健康民生大文章等方面,成绩可圈可点,改革成果创下青海省多项“首个”,不仅是青海省首家公立医院设立并运营的新型“医养结合”医疗机构,是首个打造“九位一体”多元化医养服务新模式,还是西宁市康复质量控制中心、西宁市中医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一个市级中医院,何以交出如此亮眼成绩单?关键在于该院坚持以改革思维构建新发展格局,用改革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西宁市中医院党总支书记王丽梅表示,为持续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西宁市中医院秉持守正创新的发展理念,坚持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方向,注重发挥中医药在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独特优势,突出康复中心、医养结合中心、人才培养三项重点工作的改革引领作用,积极引进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拓展医疗服务领域的同时,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为周边居民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在党建引领下全面开启现代化中医院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打造特色康复中心彰显医者大爱

走进西宁市中医院康复中心的治疗区和康复区,经常会看到小朋友在练习说话,康复师在为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护士为患者进行耳穴压豆等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等景象……该中心于2014年成立,自成立之初一直走在青海省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的前列,现如今已发展成涵盖成人康复医学科和儿童康复医学科的省级中藏医重点专科。

一年前,周先生因工伤来到此处治疗,入院测评发现,周先生因多发性骨折、皮肤挫裂伤严重、瘢痕明显,膝关节活动度仅为0度。一开始周先生不仅情绪低落更是对康复治疗消极对待。康复中心医护团队为周先生规划推拿理疗、肢体功能训练、针灸治疗、穴位刺激、以及心理疏导,开展全方位康复治疗。经过一年的康复治疗,现在可以拄拐行走,他的脸上也多了笑容。

在康复中心,经常能看到形形色色的患者,医生忙碌地穿梭于各治疗室之间,为患者提供的帮助绝不只限于医学层面。5岁的小天被诊断为脑瘫,经过几个月的精心治疗后,小天能说出完整的句子,也能扶着辅助车走路了,其家庭却面临负担不起后续治疗费用的难题,了解情况后,康复中心医护人员多次联系西宁市残联,最终帮助小天成功申请到脑瘫儿童康复救助项目,他的康复治疗得以继续。

“康复中心医护团队对待患者有耐心、有爱心,患者在这里恢复的不仅是肢体的正常功能,更是对未来美好人生的憧憬。”患者家属发自内心认可、感激该中心。数据更有说服力:康复中心2023年共收治住院患者1500人次,其中儿童645人次,累计康复服务患者上万人次。康复中心在专科建设方面,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大到强”的快速发展阶段,激活其高质量发展的密码是什么?

答案是:西宁市中医院大力推进康复中心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在儿童康复、工伤康复、神经康复、肌骨康复等康复领域,形成“预防—医疗—康复一体化”以及“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为特色的康复服务模式。在临床优势方面,建立从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到功能康复和健康管理,闭环完整的康复链条,形成“纵横交错式”立体化的全周期康复链条。与此同时,为有效辐射带动省域内康复专业的发展,牵头成立西宁市康复专科联盟,现联盟达19家。2024年康复中心共接收进修人员8人,实习生50人,共选派40人次到各联盟单位开展10余项技术服务。

善用试点促改革建立全新医养模式



“这个医院条件好、环境好、服务好,在这里我的医疗和康养需求都能很好地满足。”正躺在按摩椅上的张云侠老奶奶如是说。2021年,80岁的张云侠及其家人,通过多方位、多渠道的养老机构对比之后,选择入住西宁市中医院医养结合中心。三年多来,她的家人看到老人的情况在中心的生活点滴,感到非常高兴。

医养结合中心副主任王元梅介绍,西宁市中医院医养结合中心于2020年6月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营,该中心以让老年人舒心,家属放心为服务遵旨,是青海省首家公立医院设立并运营的集“医疗、康复、养老、护理、心理干预、膳食营养、口腔护理、亲情式陪伴、安宁疗护”九位一体的新型“医养结合”养老机构。

在运营的四年间,西宁市中医院着眼从根本上解决老年人患病后在养老院无法医治、在家护理难度大、医疗救治不及时、家属长期照料负担重等一系列社会性难题,下大力气推动防病治病与健康养老融合联动发展,充分发挥其公益性和“龙头”作用,通过积极探索“医+防”“康+娱”“养+护”为一体的“医养结合”新路子,在形成“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医养结合、安宁疗护”的全新医养模式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产生了许多有借鉴意义的做法。

比如,融合“医”与“防”,成立医疗组,患病后就地翻牌,老年人不用调房转区,直接在床旁就可享受老年病、康复等专科医生的医疗服务;融入“康”与“娱”,倡导全社会关注养老服务,结合传统文化和重大节日,携手爱心人士、爱心企业与社工服务机构,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营造亲切的家庭氛围,丰富入住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融洽“养”与“护”,医养结合中心护理员团队全部由取得执业资格的护士担任,定期考核专业知识和照护技能,意外风险防控能力均强于一般养老机构;并为老人科学制定分级评估、照护计划,开展专科护理及专业化护理措施……真正实现老年人足不出户即可实现养老、康复、医疗、护理的随时转换和专业优质的“一站式”服务。

如今,“医养结合”服务工作已取得良好的社会品牌效益和政府部门的认可。截至到2024年8月,医养结合中心收住长者共计452人,入住率达94%,满意度高达95%以上,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并于2024年完成星级评定。

   

创新人才引育模式激发高质量发展动能

“上次专门去的南京找张晓明主任做的针刀治疗,这次在家门口就能体验到,确实很方便。而且平时可以直接找张主任的徒弟才让措医师治疗,看病终于不用往外跑了,效果也挺好,给力!”刚在江苏名医流动工作站做完治疗的张大叔竖着大拇指赞叹道。这样的场景,自从西宁市中医院开设宁宁协作·江苏名医流动工作站和“国医堂”门诊后,几乎每周都会在出现。只因这里每周都会安排国内中医名师传承、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师坐诊,省外的知名专家也会不定期来宁坐诊,在这里,不仅帮助患者解决疑难杂症,经验尚浅的医生也可以受到专家手把手的教学,得到进一步锻炼和提升。

而这只是西宁市中医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一处缩影。如何建立符合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的人才培养体系,让中医药更好地造福民众是实现西宁市中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南京医疗“组团式”帮扶人才、西宁市中医院院长司浩表示:“中医传统的师承教育不可取代,俗称‘师带徒’,年轻医生通过请进来的专家现场带教、跟师学习不仅可以学习治法方药,还能领悟背后的辨证思路和理论思想,形成中医思维。”

近年来,该院借助东西部协作的东风,依托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多维度高质量赋能医院发展,最大限度利用好名院名医资源,通过“宁杏计划”搭台赋能,在人才培养、科研水平提档升级、专家资源引进、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均有了质的提升。新建了脾胃病科、口腔科、内分泌科、内镜中心、急诊科、安宁疗护病区等临床科室,提档升级兴海路分院服务内容,业务量较以往倍数级增长。

在青藏高原地区,中医医疗人才短板尤为突出。西宁市中医院通过“外引”和“内育”相结合的方式,推动人才工作高效发展。与南京市中医院签订国家区域中医肛肠诊疗中心联盟单位,与陕西省中医院签订国家级名中医长安米氏流派二级传承工作站,与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书及骨伤科专科联盟,与兰州市中医医院签署医养结合中心、脉管病科专科联盟,与兰州市三院签署康复科、心理健康科专科联盟,通过群师带群徒、打造个性化成长路径的培养方式,着力提升中青年人才队伍质量。同时,通过青唐大讲堂、青唐经方研修班、西宁市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宁杏学堂、东西部协作“基层百师千徒薪火相传”项目等形式,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目前,通过“请进来”有23名外省专家到医院开展手术示教、院内会诊、疑难病例讨论、教学查房、专题讲座等,参与人数1200余人,通过“送出去”有39名西宁市中医院临床医技辅助科室分批分类到南京医院跟班锻炼、研修学习,返院后小针刀、小儿推拿、中医经方、口腔种植等技术陆续开展,持续带动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西宁市中医院医改成效显著,先后被评为全国敬老文明号、国家第一批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公建公营医养结合型示范单位、国家“以病人为中心,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先进典型集体。未来,医院将更加精准把握深化医改面临的社会形势,不断满足与适应群众需求,让更多改革成果直接惠及百姓,推动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

  

    来源:改革网

     说明:转载只为健康科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健康西宁
医疗保健服务、健康知识宣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