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考进清华人大,年老时却独居空巢,我们还要不要让孩子远走高飞

教育   教育培训   2024-12-21 05:00   河北  

 敬请点击上面“胡说”,关注本公众号


胡子宏生命日记(756)

培养孩子考进清华人大,年老时却独居空巢,我们还要不要让孩子远走高飞


(一)
有一篇文章多次出现在网络上:《70岁空巢老人亲述:我俩儿子上清华和人大,可我还是进了养老院》。

有一对老夫妻,一个70岁,一个68岁,俩儿子一个清华大学毕业,一个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如今都在北京定居。

两位老人退休前都是省城事业单位的研究人员,退休金收入还不错。对于老人而言,两个儿子如此有出息,算是“功德圆满”了。

可是,两个老人的晚年,却陷入晚辈难以想象的寂寞中。两个儿子不在身边,老人的生活缺乏照顾,尤其是,老人的精神生活非常贫瘠。

他们想过,去北京跟儿子们一起生活,以他们的收入,即使生活在北京,也不会给孩子增添太多负担。

但是,北京太特殊了,房价非常贵,孩子们经过艰辛打拼,房子都在150平米,但巨额的房贷,也牢牢地套住了孩子们,他们的生活并不容易。

跟孩子们住在一起,但是,彼此都会感到不方便,比较老年夫妻和孩子一家,都需要有一定的私密空间。

在北京租房住,也不行,因为依然是空巢家庭,儿子就在身边,但日子依然是老两口自己过,孩子们周末过来看一看。其实,对老两口而言,租房是白白花了一笔冤枉钱。

他们请保姆,但是保姆提供的服务,又达不到他们的满意。无奈,老夫妻只好独守空巢,他们年迈体衰,慢慢地感到了生活的不便。

最终,两位老人还是决定去一家公寓式的养老院。他们收拾了东西,等候着养老院的通知。


(二)
貌似,两位老人的晚年生活那么凄凉。貌似,两位老人的孤单无助是两个孩子考上清华和人大导致的。貌似,俩儿子在北京打拼,抛弃了两位无依无靠的老人。

有人会问,让孩子考上名校有什么好呢?这不,孩子们在城市生活得风光无限,却抛下了老爹妈不闻不问。
有人甚至会说,如果让孩子考上名校,父母却孤苦伶仃,早知现在,何必当初?当年,还不如让孩子中考后就进入技工学校,学一门技术,守着父母,老人在年老的时候,也好有个照应。

有人则搬出了身边的例子,有些父母,并没有把孩子培养进名牌大学,但如今儿孙绕膝,生活得热热闹闹,晚年那么美满幸福。

有人会感慨,把孩子培养成名牌大学生,当年全家喜盈盈,但是孩子事业有成,远走高飞,父母到了晚年,却是倍感孤单。

当年貌似碌碌无为的孩子,守着父母成家立业,在农村、县城、三线城市,也混得风生水起。父母的晚年儿孙满堂,热热闹闹。
尤其是,当父母病了,孩子们陪着父母身边,吃饭送药,养老送终,寿终正寝,也算是功德圆满。
如此一想,把孩子培养成才,父母老年却孤苦伶仃,让人觉得,还不如不培养孩子,赢得老年的儿女绕膝,其乐融融呢。

培养孩子成才,对于父母而言,到底有没有必要呢?对父母,能有多大的好处呢?

(三)

每一个为人父母者,都要记住。培养孩子成才,送孩子远走高飞,成家立业,父母收获的是精神上的满足。

只要孩子生活过得好,不让父母操心,衣食无忧,甚至出人头地,那就是父母精神世界的巨大收获。

孩子在享福,父母才会心满意足。如果孩子陪着父母,成人而不成才,父母倒是生活方便了,可是,这样的父母只考虑自己,不激励孩子向更高一层的生活圈里走,岂不是太自私了?

这样的父母,生养孩子,只考虑自己的舒适,那么,你对孩子的奉献是什么?你身为父母,又有什么成就感?孩子没出息,父母的脸面何在?

我记得,30多年前,我考上了大学。父母把我送出家门后,全部的农活就自己承担。

暑期,有两个月的时间,我放假回来,可以帮助喷洒农药,但是,到了麦收和秋收,只剩下父母在田野里忙碌。

这时候,有的乡亲跟我爹妈开玩笑说,瞧,你把孩子培养成大学生,到了干活的时候,没人帮忙了,你们累死累活,跟绝户有什么区别?

我爹妈说,放心吧,农活再累,到时候就会干完,但是,孩子考上大学生跟考不上大学生,肯定是不一样的,否则,为什么当爹妈的都希望孩子考上大学呢?

我考上大学之后,我爹妈在村里赢得了乡亲们的尊重。我每次给父母写信,都是由邮递员发到村干部家里。每次村干部通知我爹妈取信件,就给爹妈的生活增加了一个亮点。

前些年,我竭尽全力地培养儿子胡小鹄读书学习,尽管他没有如我所愿考上北大,但考上人民大学,也算是差强人意了。

很多际遇里,我想到儿子成长的经历,看到孩子的文章妙笔生花,得知孩子在恋爱,在读书......此时,我内心涌出的愉悦感,是那些儿女在身边的父母,所不能体验到的。

孩子的成长,是父母哺育下一代付出的心血的结晶。孩子的成才,是父母精神世界里收获的瑰宝。这些年,我得到的成就感,是那些孩子没有考取名牌大学的父母,所无法领略的。

一对父母如果能把孩子培养成清华和人大的高材生,其实就是一种超出常人的功德圆满。普通的父母可望而不可即,只能暗自羡慕。
 

(四)
老年父母的孤单和寂寞,跟孩子考上清华和人大,貌似存在着因果关系,但是,两者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难道,孩子没有考上清华和人大,父母的晚年就不孤单和凄凉了吗?

父母培养孩子,总归要指望着孩子成长成才,如果孩子考上了普通大学,只要在外地工作,父母的日常生活就是孤单的。

即便是孩子大学毕业后回到父母就业,只要是孩子在中年,处于事业和生活的爬坡阶段,如果父母衣食无忧,也很少把精力放在陪伴父母上

对于平民百姓而言,如果要实现社会阶层的逆袭,那么,孩子势必要远走高飞。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是站在父母的肩膀上,才能提升家庭的社会阶层。

如果父母指望着孩子有出息、事业有成、生活幸福,势必要付出代价。这种代价,既有经济上的、精神上的,还有晚年的孤单。

现实生活中,不是所有儿女在身边的老人,都享受着幸福的晚年。如果两代人都经济拮据,那么,老人到了年迈体衰时,在医疗保健上就得不到保障,何谈幸福?

我们也见多了一些儿女人到中年,依然艰辛打拼,无暇顾及父母,有的还成为啃老族。

因此,老人把孩子培养成清华和人大的学生,不是导致他们晚年生活孤单的主要原因。两者有一定的联系,但不是必然的因果关系。

没有把孩子培养成才的老人,难道晚年就不孤单和寂寞了吗?

(五)

每一个人都会老去,每一个人的晚年,都会把感情寄托到儿女身上,希望孩子经常出现在自己的生活中。但是,孩子有自己的事业和生活,不可能总是围绕老人转。

这不是一个家庭的问题,是我们的社会问题。孩子毕业于名校的父母,尚且让我们觉得挺可怜可悲,也很无奈,那么,其他的父母也不会总是热热闹闹、儿女满堂。

老年孤独,是中国乃至全世界老年人的寻常现象。
那些孩子没有考上名校的父母,晚年也会孤单和凄凉,甚至他们得不到孩子的经济资助,难以享受到晚年的安逸。
 
有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中国大陆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7.3%,而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1.4%

显然,中国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时下的60后、70后,因为年轻时只生了一个孩子,到了晚年,会更加凄凉和孤单。

养儿防老的观念,对于子女家庭而言,已经不够现实。一对夫妻,赡养4位老人,这对下一代来说,根本顾不过来。

何况,因为我们社会曾经提倡晚婚晚育,导致很多老年人到了60多岁,而子女的事业刚刚起步,而子女也要生养孩子,甚至要有俩孩子,子女也会累得精疲力竭。

此刻,年迈的父母去养老院是一种最好的选择。如果经济殷实,去条件好的养老院,老人会得到较好的照顾,这也算是晚年的幸福。

关键是,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都要更新观念,打破“养儿防老”的桎梏。

还需要申明的是,孩子考上名牌大学与没有考上名牌大学,对于老年的晚年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孩子考上名牌大学后,收入高,有积蓄,可以为父母的晚年提供更多的物质保障。我在老家县城里为父母买了两居室,如果父母需要经济支持,我的积蓄也不是问题。

我看到的更多的是,孩子没有较高的收入,如果老人的晚年得一场大病,在经济上捉襟见肘,孩子未必有足够的能力为老人支付医疗费。

大河有水小河满。当孩子成为“大河”的时候,父母即使住养老院又如何?老人们应该克服传统观念的束缚。

还是让我们竭尽全力培养孩子考取名校吧,到了晚年,你也许确实会感到孤单,但因为有孩子在远方,你不会感到凄凉。

黄鼠狼下耗子,一代不如一代,这才是做父母的失败。孩子一事无成,没有指望,这才是老人的孤单和凄凉。

点击“在看”,给我加油

胡说
俺的园地并不大,经常上来说废话。信口胡说任褒贬,权当心灵放个假。光阴似箭催人老,喜怒哀乐像八卦。由衷记述人生事,弄成啥样就算啥。欢迎大家来捧场,随便褒扬随便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