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丨第900医院王守森团队研究成果在国际权威杂志发表,影响因子12.5

文摘   健康   2025-01-04 16:30   福建  
文图丨陈    力  唐云珍  彭慧平



近日,第900医院神经外科王守森主任团队关于入院时凝血功能障碍和硬膜下血肿厚度在预测严重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预后中的作用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国际外科高影响力杂志《国际外科学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发表,该杂志在外科期刊排名第二,影响因子12.5。

本研究成果是将凝血功能障碍联合硬膜下血肿厚度(X1)来对临床重型脑外伤患者的预后做出提前的判断,临床医生可以根据X1模型的预测结果,更早地对患者的预后进行干预和纠正,可以改善脑外伤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

创伤性脑损伤(TBI)是全球范围内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近年来的研究表明,TBI相关因素可能会改变出血与血栓之间的复杂平衡,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本研究将入院时凝血功能障碍和硬膜下血肿厚度对重型TBI患者出院后6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预测价值,作为新的、准确和客观的临床预测指标供临床工作者进行TBI患者的预后评估,并提前进行干预治疗和方案的合理选择。

通过选取CRASH31模型和IMPACT7模型与凝血障碍模型和X1模型进行比较。基于4种不同机器学习算法的X1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的AUC值均优于经典的CRASH和IMPACT模型。

基于本研究的数据,建立的X1模型的预测性能优于CRASH和IMPACT模型。因此,在治疗重型TBI患者的过程中,X1模型可以作为更可靠的模型来预测患者的预后。

通过将凝血功能障碍与SDH厚度相结合构建的X1模型可用于提高严重TBI患者出院后6个月GOS评分预测的准确性,对预后不良的患者进行早期计划的干预,比单独凝血功能障碍具有更好的预测性能。


神经外科简介


神经外科创建于1959年,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创新发展,现为联勤保障部队的重点专科、全军微创神经外科中心、全国神经外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国垂体腺瘤协作组委员单位、福建省神经血管微创化诊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福建省重症护理培训基地、中华肠内营养护理小组以及首批中央军委颁发的英模班排荣誉柜“护理先进集体”,多所大学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和博士后培养学科。2016~2018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名分别为第83、77、99位。

科室技术力量雄厚,人才梯队合理,亚专业分组完善,专业设备齐全。全科包括4个病区(含1个ICU病区)、1个神经电生理室。展开床位146张,年收容4000余人次,年手术2000余台次。现有临床医师42人,其中博士学位8人,硕士学位33人,主任医师7人,副主任医师8人;博士后合作导师1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2人;已培养毕业硕士研究生70余人,博士研究生10人,出站博士后4人。

近5年来,我科完成军队及省部级课题14项,资助经费1000余万元,目前在研全军、省部级项目9项;发表论文260篇,其中SCI论文100余篇(中科院一、二区30篇);主编专著7部,主译专著4部,;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45项参与诊疗规范、专家共识编写6部;其它科技奖励30余项。

王守森教授团队在重型脑外伤治疗与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他们聚焦于重型脑外伤的病理机制与临床干预,深入研究脑水肿、颅内高压等关键病理过程,并提出了创新性的治疗策略,如优化颅脑减压术、精准液体管理和个体化康复方案。在基础研究方面,团队探索了脑损伤后神经修复与再生的分子机制,为治疗新靶点的发现提供了理论支持。他们的研究成果显著提升了重型脑外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






目前48604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正在浏览此文章

联勤保障部队第900医院订阅号

(微信号:d900yydyh

主   办第九〇〇医院政治工作部

刊   期第929期
总编辑 然
副总编庄云鹏
编   审吴善孩
主   编张文明
编   辑田   野
排   版李凯微

精  彩  推  荐


台风夜的感动丨致敬!风雨中逆行,他们连夜为病危患者展开手术救治!

喜讯丨第九〇〇医院消化内科荣获福建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致敬!脚受伤,拄拐杖!有一种担当,叫“轻伤不下火线”

感谢您看到最后,更多精彩敬请关注!

联勤保障部队第900医院订阅号
联勤保障部队第900医院新闻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