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失去了大量领土,具体如下: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9年《凡尔赛条约》)
德国共失去了约13%的领土(约7.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650万人口,主要损失包括:
阿尔萨斯-洛林 → 归法国(14,500 平方公里)
北石勒苏益格 → 归丹麦(3,984 平方公里)
波森省、普鲁士西部部分地区(今波兰) → 归波兰(53,000 平方公里)
东普鲁士的梅梅尔地区 → 归立陶宛(2,660 平方公里)
萨尔盆地 → 由国际联盟托管,后通过公投归还德国
但泽(今格但斯克) → 成为国际联盟管辖的自由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5年《波茨坦协议》)
德国共失去了约25%的领土(约11.4万平方公里),主要损失包括:
东普鲁士、西里西亚、波美拉尼亚、东勃兰登堡 → 归波兰和苏联(96,000 平方公里)。其中包括东普鲁士的首府柯尼斯堡(Königsberg)(图重紫色区域),是普鲁士的发源地,苏联改名为加里宁格勒,1991年苏联解体后,加里宁格勒成为俄罗斯的飞地,与俄罗斯本土不相连,被立陶宛和波兰包围,出海口通往波罗的海。
萨尔地区 → 由法国控制,1957年通过公投归还德国
梅梅尔地区 → 归苏联(现属立陶宛)
总计损失与占比
总共失去约18.7万平方公里
占1914年德意志帝国总面积(约54万平方公里)的约34.6%
德国二战后失去的领土比一战后更多,尤其是波兰和苏联获取的东部地区,最终成为现代德国与东欧国家的新边界。
今天的德国领土
德国已经通过国际条约正式、永久地放弃了所有二战后丧失的领土,并承认了现有的欧洲边界。根据国际法,德国无权再要求收回这些领土,未来改变的可能性极低。
今天的俄罗斯会重蹈今天德国的覆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