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之后经过军委批准,以红四方面军的人员为基础,红军成立了西路军,进入河西走廊作战。然而,因为对敌情预估不足等众多原因,西路军遭遇巨大的挫折,几乎全军覆没,只有极少数突围成功。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就是西路军的高级干部之一,他曾担任红九军的参谋长,名叫陈伯稚。西路军作战期间,陈伯稚曾率部攻占了一处兵家必争之地,给敌人沉重打击。可惜的是,因为敌众我寡,陈伯稚不幸被包围,并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那么,陈伯稚的身上都有什么故事呢?
陈伯稚出生于1910年,湖北黄安(今红安)人,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早年时期,陈伯稚在家乡读了几年私塾,稍微长大后,他又前往县城读了高小,他深知学习的不易,所以读书格外刻苦,品学兼优。不过,因为家庭贫困,陈伯稚读完高小后便辍学,成为县城商行的一名学徒工。
1929年,陈伯稚加入了黄安县高桥区王新绿村的农民赤卫队,当时鄂豫皖边界的革命斗争如火如荼,不久后,陈伯稚也被编入了红军,在我党的领导下,参加了鄂豫皖根据地的第一次反“围剿”斗争,为巩固与壮大鄂豫皖根据地贡献了一份力量。
1931年,红四方面军正式成立,陈伯稚被编入红四军,成为第十一师第三十三团的一名连长。那段时期,陈伯稚参加了黄安战役等建设与巩固根据地的一系列战斗,战斗中,他总是冲锋在前,退却在后,英勇杀敌,多次立功,逐渐成长为一名少年勇将。
1932年10月,陈伯稚跟随红四方面军离开鄂豫皖根据地,转战川陕一带。在川陕根据地期间,红四方面军进行了扩编,陈伯稚也成为一名团级干部。在反“三路围攻”与反“六路围攻”期间,陈伯稚积极做好团队的政治工作,他深入战士之间,进行有力的宣传鼓动工作,提升了战士们的士气,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为粉碎敌人对红四方面军的进攻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935年5月,陈伯稚跟随红四方面军踏上了长征之路,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之后,陈伯稚受到重用,担任了红九军参谋长。在这之后,他三过雪山、草地,历经千难万险后才到达甘肃,见证了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取得长征的胜利。
长征胜利后,陈伯稚又马不停蹄地参加了西路军,进入河西走廊作战。西路军作战期间,陈伯稚继续担任红九军参谋长,在军长孙玉清、政委陈海松的指挥下,他们迅速占领了锁罕堡、打拉牌一线,并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不仅缴获了大量物资,而且还有力地震慑了敌人。
然而,红四方面军过去主要在鄂豫皖根据地以及川陕根据地战斗,没有与骑兵作战的经验,而马家军骑兵的机动性极强,再加上西路军自身的后勤补给等方面也存在问题,所以西路军很快就遭遇了一系列挫折,自身损失也很大。
不过,即使处境如此艰难,红九军取得的战果依然丰硕,在孙玉清、陈海松以及陈伯稚的率领下,红九军一鼓作气,攻下了古浪城。古浪城是河西走廊东北的要冲,地势险要,而且还是兰州、西宁、凉州间的重镇,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红九军攻下古浪城后,马家军极度震惊,他们迅速增补兵力,开始围攻古浪城。此后陈伯稚等人率部坚守古浪城,弹尽粮绝后,陈伯稚拿起大刀与敌人进行巷战,终因寡不敌众,于1936年11月壮烈牺牲,年仅2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