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滨城 | 滨城这些事让央媒聚焦

政务   2025-02-05 08:06   天津  

近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媒体聚焦滨城,报道了天津经开区南港工业区建成国内首座冷热能互换站 释放石化产业转型“绿动力”;天津航空单日航班量突破400班;保护湿地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天津;天津邮轮母港迎来蛇年首批240小时过境免签外籍旅客;国家管网天津LNG迎春“首船”到港;天津:海洋动物畅享“年夜饭”;天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领域首个地方标准发布;泰达航母主题公园上演新春特别版无人机焰火秀;寒潮来袭 各方全力保障温暖过冬过节 天然气企业开足马力 保障民生用气无忧等内容。



人民日报

1月30日,人民日报第5版刊发《天津经开区南港工业区建成国内首座冷热能互换站 释放石化产业转型“绿动力”》。占地109平方公里的南港工业区,是天津石化产业的主要承载地,吸引了40多家石化企业在此投资。“作为专业化工园区,化工行业能耗高、碳排放强度大的特点也是我们绿色转型的发力点。结合园区产业特点和资源禀赋,我们重点在绿电应用、海水淡化推广和能源循环利用上做文章。”天津经开区南港工业区规划建设办公室主任刘红伟介绍。

长按二维码查看报道


1月26日,人民日报客户端报道《天津航空单日航班量突破400班》。天津航空春运期间日均航班量稳定执行380班左右,单日航班量最高将超过400班。目前天津至海口、三亚、昆明、成都等热门航线的平均客座率达到75%以上。据悉,今年民航春运预计仍将延续旺季市场趋势,探亲流、务工流、学生流、旅游流重合,旅客运输量有望再创历史新高。

长按二维码查看报道



新华社

2月2日,新华社客户端报《保护湿地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天津》。2025年2月2日是第29个世界湿地日,主题为“保护湿地 共筑未来”。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滨海新区人民政府于1月15日在天津国家海洋博物馆举办2025年世界湿地日主题宣传活动,科普湿地在维护生物多样性、水资源保护、减缓气候变化等生态服务功能,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天津市湿地保护条例》,呼吁全社会参与湿地保护行动,提升湿地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长按二维码查看报道


2月3日,新华社客户端报《天津邮轮母港迎来蛇年首批240小时过境免签外籍旅客》。2月3日,4名乘坐利比里亚籍“梦想”号邮轮入境的阿根廷籍旅客向天津边检总站东疆边检站申请240小时临时入境许可,该站主动对接受理、靠前审核服务,顺利保障4名旅客通关入境,在佳节期间充分品味“中国年”。这也是农历蛇年到来之后东疆边检站口岸首次签发该类许可。

长按二维码查看报道


2月3日,新华社客户端报《国家管网天津LNG迎春“首船”到港》。2月3日,来自俄罗斯的“埃琳娜”号LNG(液化天然气)船舶满载6.5万吨货源在国家管网天津LNG(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码头顺利靠泊。当日是立春,天津LNG(液化天然气)接收站迎来春节期间首船液化天然气,保障京津冀地区春节能源稳定供应。

长按二维码查看报道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1月27日,央广网客户端报道《天津:海洋动物畅享“年夜饭”》。新春将至,天津极地海洋度假区为小动物们准备了丰盛的“年夜饭”。工作人员为企鹅宝宝准备了鱼类汤圆、八宝饭,为北极熊宝宝也准备了特制“饺子”。除此之外,动物明星海豹、白鲸也吃上了丰盛的鱼类大餐。

长按二维码查看报道


1月31日,央广网客户端报道《天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领域首个地方标准发布》近日,由天津市发展改革委牵头、中新天津生态城发展和改革局参编的《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技术规范》正式发布,将于3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也是天津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领域的首个地方标准。

长按二维码查看报道


1月28日,央视新闻频道《2025喜乐安宁中国年》栏目在天津春节旅游特辑中,重点推介了泰达航母主题公园,新春特别版无人机焰火秀为游客打造融合科技与浪漫的视觉盛宴,奏响夜空下的喜庆乐章。

长按二维码查看报道


1月27日,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栏目播发《寒潮来袭 各方全力保障温暖过冬过节 天然气企业开足马力 保障民生用气无忧》。

长按二维码查看报道


转载须注明来源滨海发布


喜欢这篇推送,点这里↓↓↓

滨海发布
展现美丽滨海,倾听百姓心声,关注滨海民生,传递前沿资讯,讲好滨海故事,传递滨海声音,聚焦政民互动……这里是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政务公众账号,感谢您的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