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方日报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广东省委决定:唐屹峰同志任佛山市委委员、常委、书记,郑轲同志不再担任佛山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
唐屹峰历任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常委(委员),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
据南方+客户端10月26日消息,近日,广东省委决定:韦皓同志任东莞市委委员、常委、书记,肖亚非同志不再担任东莞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
韦皓,男,1971年10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正高级工程师。他长期在铁路系统工作。
近期佛山和东莞两市的市委书记人事调整引发广泛热议。两位出身央企高层的领导直接调任地方主官,这种操作引发了政界和学界的双重关注。
央企领导与地方干部的互动
央企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干部交流并不罕见,但通常的路径更为稳健。过去,多数央企领导调任地方,往往是副部级央企高管先担任副省级职务,或者短期挂职地市副职后,再逐步升迁为地方主官。而此次两位领导直接从央企高层空降地市一把手,打破了传统的晋升惯例。
历史上,类似案例虽有,但大多较为间接。例如:
蒋洁敏曾从中石油副总裁调任青海省副省长,随后升任省委副书记,最终重返央企担任高管。 张伟文由航天科技集团第五一〇研究所所长调任兰州市长。 杨建武从航天晨光总经理直接调任金昌市长。
但这些案例都有一定的过渡性。直接从央企领导调任地方一把手,尤其是佛山和东莞这样经济体量巨大的地市,实属少见。
佛山、东莞案例的特殊性
这次人事调整的独特性在于两位新任市委书记的职业背景与调任方式:
佛山市委书记唐某:长期在电力系统工作,完全没有地市工作经验。 东莞市委书记韦某:铁路系统出身,履历中同样缺乏地方行政管理经历。
两位领导调任地市主官,不仅是职业跨度的大挑战,也是地方经济治理的全新实验。
为何选中佛山和东莞?
佛山与东莞作为广东省的重要经济支柱,近年来表现却差强人意。
2024年前三季度,两市的经济数据难以令人满意。制造业转型滞后,传统产业优势削弱,新增经济增长点未能及时形成。从全国范围看,佛山和东莞曾是工业和外贸的标杆,但如今正面临着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严峻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用传统的地方干部治理模式,可能难以应对复杂局面。选派两位长期在市场化环境中历练的企业型领导,意在通过引入外部经验,为地方经济注入新动能。
企业背景领导的潜在优势
企业型领导的到任,可能带来三大优势:
更强的资源整合能力
两位领导在央企的长期任职经历,让他们熟悉大型项目运作和产业链资源调配。这种能力恰是当前佛山、东莞转型所急需的。更敏锐的市场思维
电力和铁路系统的央企高管,深谙市场规律与国家战略方向。这样的视野,有助于两市抓住国家政策机遇,推动新兴产业布局。跨界治理的探索性尝试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传统路径未必奏效。通过跨界任命企业领导,或能带来治理模式上的创新。
可能面临的挑战
当然,空降式调任也面临诸多挑战:
地方治理经验的不足
地市主官不仅需要经济管理能力,还需应对复杂的社会治理问题。企业领导的背景是否能适应地方政治生态,仍是未知数。干部团队的协作问题
两位领导从未在地方任职,与现有干部团队能否形成有效合作关系,考验其沟通协调能力。短期政绩与长期规划的平衡
作为经济主官,短期内需要快速提振经济指标,但也需关注城市长远发展。这种平衡难度很大。
背后的用人逻辑
此次调任显示了中央和广东省委在选人用人上的新导向:
经济优先,破格用人
当前经济压力巨大,地方对创新型、实干型干部的需求空前迫切。企业背景的干部,可能为地方治理带来突破性思路。优化干部流动机制
通过引入更多企业型干部,丰富地方治理层级的多样性,为未来的干部选拔积累经验。探索全新管理模式
佛山、东莞的案例,可能是一次干部跨界培养的试验。成功与否,将对全国范围内的干部选拔模式产生深远影响。
未来展望:能否“落地生根”是关键
这次人事调整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但最终的成效仍需时间检验。
佛山和东莞能否借助新型领导班子的资源与能力,在短期内实现经济转型,是首要指标。 新任市委书记能否克服地方治理经验的不足,与干部团队协同推进改革,是核心难题。 如果他们在地方取得实绩,未来晋升路径可能更为顺畅,也会为类似案例的推广提供参考。
从央企领导直接调任佛山、东莞市委书记,表面看是一次大胆的干部调整,背后是经济形势倒逼下的改革探索。这种跨界任命,不仅寄托着地方经济复苏的厚望,也为央企和地方干部的双向流动打开了新局面。
接下来,两位新任市委书记能否通过实干和创新带来显著成效,将是观察这一新模式成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