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档案局(馆)介绍,今天是大年初一,小伙伴们昨晚有没有守岁呢?按照过年的传统习俗,今天要穿戴新衣新帽新鞋,向长辈拜年;家长要给孩子们发压岁钱,祝福平安。大年初一,也意味着真正步入农历新年,舞龙、舞狮、接财神、闹花灯、猜灯谜等庆祝活动不断,将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一起了解下↓
小布也在此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心怀暖阳、无畏风雨,在生活的画卷中,绘就属于自己的绚丽篇章!
《四季石库门——闹新春》(罗希贤作品)
拜年。拜年是从家里开始的。小辈起床后必须先向长辈拜年,长辈在接受年礼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用红纸包着的礼金给未成年的小辈,称为“压岁钱”。从家里出去,人们相遇时总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禧,说些“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新年好”等吉祥话。而左邻右舍、亲朋好友之间更需登门拜年,互致祝福。
舞龙和舞狮。新春街头熙熙攘攘的人群,更多的是四处游玩、观看街头的百艺杂陈。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舞龙和舞狮。龙,是中国文化的象征;狮,有“狮极兴隆”“勇冠三军”的寓意,还具有中华民族“雄狮”崛起的伟大象征。舞龙和舞狮,是春节的两项传统文娱活动。其他还有许多社火杂耍、变戏法等娱乐活动。
《花开富贵蛇》(贵图子作品,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供图)
年节酒。人们辛苦劳作了一年,当然要趁过年的时候好好联络亲友,互相请客吃饭也是自然之理,宴客的菜肴和佳酿也就被称为“年节酒”。酒席上的菜肴当然是来不及现做的,所以人们往往从腊月就开始制备年货,家家均必须有足够待客直至正月十五之量。
开市、接财神。正月初五,各商店开市,一大早就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迎接财神。清人顾铁卿《清嘉录》中引了一首蔡云的竹枝词,描绘了当时人们初五迎财神的情形:“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头。”“抱路头”亦即“迎财神”。旧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打烊,而在正月初五开市。俗以正月初五为财神圣日,认为选择这一天开市必将招财进宝。
20世纪90年代春节,正在赏灯的小朋友(上海市档案馆藏)
闹花灯、猜灯谜。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也是名副其实的“灯节”,燃灯、观灯是这个节日最主要的活动内容。各处有灯会、比赛花灯,小孩也高兴地提着灯笼四处游观玩耍。除放灯之外,不少地方还设有灯谜盛会,人们徜徉于花鸟鱼虫、百态千姿的彩灯前,为上面包罗万象的新奇谜语而绞尽脑汁,猜不出是一种乐趣,猜出后则手舞足蹈、抚掌叫绝。灯谜的确是一种饶有风趣、有益智力发展的活动。
春节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节日,其习俗风尚,象征着兴旺发达,催人奋发图强。虽然许多过年的习俗不断演变发展,但有一点终究是亘古不变的:过年是四季忙碌生活的一次终结,辛苦一年的人们在此期间停下脚步,暂作休息;同时春节又是另一年的伊始,寄托了人们对于未来崭新的希望。
《金蛇迎春》(孙平、孙晨竹作品,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供图)
栏目合作:市档案局(馆)“档案春秋”(作者:仲富兰)
编辑:张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