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集政论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一集《必然选择》
在中国建立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是近代以后中国人民面临的一个历史性课题。在那个列强横行、山河破碎的年代,中国尝试过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各种形式,都没能找到正确答案。屡试屡败的惨痛经历证明,在中国照抄照搬他国的政治制度行不通。
通过长期浴血奋战和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1954年,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同经过普选产生的120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一道,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历史由此翻开新的篇章。
那一年,25岁的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走出大山,来到首都北京。大会上,她提出的“男女同工同酬”被写入宪法。在选举国家领导工作人员时,作为女性代表的她也投出了庄严一票。对于申纪兰而言,劳动妇女能参加如此重大的国家政治活动,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
70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是党领导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面加强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指引人大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
按照“四个机关”定位和要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行使好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等职权,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在党的领导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紧贴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的职能作用不断凸显,涵盖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各个环节。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制度载体作用,一系列新探索新实践落地生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了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
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翻身作主、掌握自己命运的必然选择。新征程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砥砺前行,必将不断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作出充满中国智慧的贡献。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时光荏苒,如今,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法律制度在数量上、结构上已经基本完备。
治国,须有一部大法。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初稿)》静卧于杭州西湖边的“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中,见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不凡历程。
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也是新中国宪法颁布70周年。经过多次修改完善,宪法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作出新规范,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保障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作为首位盲人全国人大代表,王永澄参与制定了我国首部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门法律,也是这部法律贯彻实施的直接受益人。这是我国贯彻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也是新时代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的鲜活注脚。
法不察民情而立之,则不威。基层立法联系点作为国家立法“直通车”,察民情、听民意、聚民智、惠民生。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共设立了45个基层立法联系点,畅通民意渠道,拓宽人民群众参与的代表性、专业性和覆盖面。
在云南、四川两省交界处,泸沽湖曾经存在“一湖两治”的问题,协同立法迫在眉睫。求同存异、凝聚共识,两省相继审议通过《云南省泸沽湖保护条例》《四川省泸沽湖保护条例》,统一管理规范、法律责任、执法标准等。群众志愿者宾玛和李直之分别来自云南和四川,他们共同巡湖,一起守护摩梭人的“母亲湖”。这是两省协同立法、共同执行的成果之一。
法治安邦,良法善治。一部部体现党的主张、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愿的良法不断问世。全国人大、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扎扎实实做好新时代立法工作,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四集政论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三集《有力监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原则和制度设计的基本要求,就是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都要受到制约和监督。
为了加强对北京中轴线的保护,并为申遗工作提供法治保障,《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2022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以监督之力保障法律之力。随着执法检查一次次的深入以及申遗工作的推进,遗产保护状况与周边环境持续改善,“京城之脊”的恢宏气势日益彰显。
2023年9月,云南省人大常委会针对“部分农村生活污水设施运行不畅治理成效不明显”,分别对云南省生态环境厅、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进行质询。半年前的监督质询在半年后传来“回声”。
以监督之力保障人民福祉,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办好民生实事。
预算上的一收一支,体现了国家的方针政策,也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近年来,广州市人大积极探索建立预决算“三审”工作机制,广泛发动人大代表参与预决算审查监督,形成从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到决算的全过程闭环监督链条,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生动实践。
以监督之力保障财政资金安全高效使用,从而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从基层通过各级人大层层选举产生,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一线工人、农民和专业技术人员代表合计占比近四成。权力来自人民、服务人民、保障人民,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实现全过程的人民当家作主。
曾经,漓江上运营的传统排筏有1210张,主要以汽油机为动力,存在空气污染、噪音污染、水污染等风险。2023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汤建伟提出《关于建立新能源游览排筏国家标准支持排筏油改电的建议》,得到了相关部委的答复。经过各方努力,现在,漓江上已有1000多张传统排筏换为电力驱动的新能源游览排筏。
一份份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议案和建议,凝聚着人大代表的智慧和汗水,承载着人民群众的信赖与期盼。
地处天山中部南麓腹地,巴音布鲁克草原是新疆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巴音布鲁克镇人大代表联络站最初设立在镇政府。因牧民四季转场、居住不固定,“流动联络站”应运而生。在这里,人大代表扮演着多种角色:草原守护者、物资运送员、政策宣讲员、意见建议收集员和人民群众的办事员。
接地气、冒热气的基层声音,变成解民忧、暖民心的民生实事,全过程人民民主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代表干没干,会上晒一晒。人大代表向选区选民报告履职情况,是代表接受选民监督、向选民负责、同选民保持密切联系的重要形式。
近年来,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把加强代表思想政治作风建设、提高代表素质能力作为大事要事抓紧、抓牢、抓好,依法加强对人大代表的管理和监督,鼓励和引导代表依法履职、扎实工作,在新时代人大工作画卷中留下了一个个鲜明印记。
回首征程波澜壮阔,不忘初心历久弥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走过70年的实践证明,坚守人民属性,人大工作才能不负人民重托,无愧伟大时代。
来源:新华社
精彩推荐
传播党的声音 讲好党的故事
关注百姓生活 服务党员群众
“铜仁组工”微信号:trswzzb
审核:何建成 曹洋 编辑:张伟 李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