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新相映”,看见包容的广州

政务   2024-11-28 14:49   广东  






11月的广州迎来了一点凉意,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花都东华庄的小巷里,郑诗华走在车水马龙的街头,准备到熟悉的“新田米粉”店吃个早餐。看到身边一个个忙碌的新田老乡,她内心充满感慨,一时诗性涌上心头,在等早餐的空档,发了条朋友圈:

烟火蒸腾如梦境,万象包容汇民情。
八方来客同欢处,广府深秋暖意生。

给朋友圈配图时,随手拍了对面“新新相映”流动人员党群服务中心的照片,以及刚上来冒着热气的新田米粉。

这是郑诗华来广州的第22年

她是“80后”

老家是湖南永州新田县

陶岭镇郑溪村

她说:
“小时候,父辈们都南下打工了,我就是那个每天在村口盼着父母身影的留守儿童。如今,我也是南下务工大军的一员,但我一直把子女带在身边,因为我知道留守儿童的痛楚。”

在珠三角漂泊的这么多年,她早年间做过乡村代课老师、银行保险客户经理、兼职讲师等,带着孩子在大城市打拼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2013年,她决定留在广州花都不走了,让她心安的,正是“新新相映”。这里,她有了自己毕生的事业。

“现在,我们‘新新相映’小有名气了,中央、省委、市委相关领导都来过我们这里调研指导,国家、省、市媒体报道过700多次,陕西、浙江、四川等地也过来现场学习交流。前几天我们还荣获第十二届广东省‘先锋杯’工作创新大赛党建赋能类一等奖。”郑诗华自豪地说。

创立“新新相映”
接过父辈的旗帜


上世纪90年代南下务工潮兴起,广州新街火车站(现广州北站)是南下进入广州的第一站,花都成为湖南省新田县南下务工人员的首选之地。新华街是广州市花都区的老城区,户籍人口20.94万人,常住人口39.7万人,其中,新田县在新华街流动人员达5万余人,是新田藉人员在花都的主要聚居地和集散点。郑诗华的父辈就是当年随着南下打工潮来到了广州花都,在新华落脚、谋生。

20世纪90年代末的广州北站

“我二爷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飞行员,我爸早年随我二爷在沈阳闯荡过几年,在镇里算是有见识的,因为人正派,所以有些威望。刚改革开放那会,我爸就带着60多名老乡到花都打工,是最早一批南下广州的。当时,新田老乡遇到困难,很多都是我爸带着大家想办法解决的。”郑诗华说。

“他在新田与新华之间来回跑,我们小时候就知道广州有个地方叫新华。后来考虑到我们姐妹的学习生活,他还是回到了新田,入了党,当了村长,一干就是20年。不过当年他带出来的很多乡亲依然留在花都。”她说:“我刚出来打工的时候,辗转几个城市,最终我来到了花都,并下决心要留在这个城市。因为在这里不仅有父辈的足迹,更让我感受到了广州的包容。”

现在,郑诗华已经是“新新相映”流动人员党群服务中心党支部的书记,成为了党支部的灵魂人物。这个党支部是新华街和新田县共同建立的,目的是更好地教育管理新田籍在花流动党员,也为更好地凝聚和服务近5万来穗人员。取名“新新相映”,既代表新华街和新田县,也代表新广州人和新来穗人员。
“新新相映”
是我们在广州的“新家”


“‘融不进的城市,回不去的家乡’是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的真实写照。但花都区建设了‘新新相映’流动人员党群服务中心,给我们安了‘新家’。现在,老家人过来都会先来中心。”郑九成自豪地说:“放眼全国,流入地专门为我们外来人建一栋楼的,应该不多,我们老乡现在都把中心当成是在广州的‘家’了,大家还经常开玩笑说,现在五华村的第二个名字叫‘新田村’。”

自2012年流动党组织成立后,花都区连续10年为其免费提供约100平方米的活动阵地。2023年,花都区再次投入330万元对阵地进行迭代升级,建成800多平方米的“新新相映”流动人员党群服务中心,设置就业创业、劳动调解、电商培训、“小候鸟”关爱等功能室,让来穗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贴心服务。

“我们积极推进各类便民服务下沉,目前已实现证照办理、社保医保、异地就医备案等70项高频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深受流动党员和来穗群众好评,还吸引了不少在粤港澳大湾区务工的老乡前来办理,大大节省了以往回老家办理业务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目前,每月接待服务来穗群众近千人。”郑诗华说。

来穗人员在“新新相映”流动人员党群服务中心办事

在“新新相映”
有爱我们的“家人”


来到残疾人阿顺夫妇的家中,阿顺夫妇正在熟练地组装电子零配件。“我们腿脚不方便,在外面找工作很难,回老家更没有谋生的渠道。真是感谢‘新新相映’和李总的帮助,把电子零件送到家里给我加工,让我们在家也可以有份工作。”阿顺夫妇感激地说。

“我早年也受过‘新新相映’的帮助,并且被大家的情怀所感染,所以,我也加入进来,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有需要的人,希望把这份爱传承下去。”李华锋说。阿顺夫妇口中的李总就是李华锋,他是广州一家电子科技公司的总经理,也是一名流入到广州的流动党员,现在还是“新新相映”党群志愿服务队的一员。他介绍说:“我感觉广州对我们外来人员很友好,来到‘新新相映’后,这种感觉更加深刻,党和政府是真心实意把我们当成自己人,甚至这里的村民也把我们当成自己人。”

“来了就是广州人”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人们内心的真实写照,也融入了花都各级党政部门的施政理念。据悉,“新新相映”是服务群众的前哨,它的后面有强大的依靠:花都区组织部门牵头指导,搭建平台、链接资源、投入经费,政法部门成立专门机构为来穗人员服务,人社部门积极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和劳动纠纷处置,卫健部门常态开展健康服务,教育部门专门为来穗人员开通公办学位“直通车”,民政、妇联和各类公益机构、爱心企业都把来穗人员纳入扶危济困的范围……值得一提的是,新田县来穗人员集中的新华街五华村,作为广州并不富裕的一条城中村,从2012年流动党组织成立伊始,村集体连续10年为党组织提供约100平方米的活动阵地,并在2023年“新新相印”流动人员党群服务中心升级时,拿出800平方米的村集体物业,以极低的价格提供给流动党支部(由新华街承担租金后免费提供)。有新田老乡甚至表示,在花都比在老家更有“家”的感觉。

今年9月开学前夕,“新新相映”流动人员党群服务中心党支部将爱心人士赠送的新书包、电话手表、学习文具等礼物送到庆仔、威仔手中。这是党关心关爱来穗群众下一代的爱心接力,也是兄弟俩崭新的开始。

庆仔、威仔是外来务工家庭子女。去年底,因家庭变故,兄弟俩只能由60多岁的叔公独自照顾,叔公靠打零工过日子,生活非常困难,无法承担兄弟二人在私立学校(非本地户籍,无法入读公办学校)的费用。“新新相映”流动人员党群服务中心党支部了解到该情况后,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帮助两兄弟入读公办学校,并邀请两兄弟参加“小候鸟”公益兴趣班和“新新相映”暑期夏令营。如今,因家庭变故导致兄弟俩最初的内向、压抑已经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他们每天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身影。

近年来,在花都区相关党政部门、爱心企业的关心支持下,“新新相映”帮助300多名来穗儿童解决入学难题,为2名考上大学交不起学费的新田籍女孩捐赠1.2万元学费,为新田苦志育才学校捐资捐物30余万元,为流动儿童捐书2000余册,持续8年开展“情暖心中·送爱回家”活动(春节前发动爱心企业免费提供回家专列),受益群众达2500余人次……一系列的爱心传递,一步步拉近了来穗群众与广州的距离。

“新新相映”每年免费包车送群众回老家

有“新新相映”
我们能安居乐业


“看到孩子的变化,我真是……”在“新新相映”暑期“小候鸟”公益培训班结业仪式上,刘女士谈起自己的体会时几度哽咽:“孩子放暑假了,如果不让孩子过来,我们都得忍受分离之苦,但过来后我们又要工作,把孩子锁在出租屋内实在不放心。现在孩子白天都在这里参加学习培训,既有人帮忙照看,还可以学到知识、开拓视野,晚上回到家后还会主动分享,孩子的变化让我非常感动。”

郑诗华说:“今年的暑假‘小候鸟’公益培训班,我们的课程设置更加实用。邀请了业界比较有名的培训教育机构免费为我们的‘小候鸟’们开一期培训,这是他们第一次开免费课程,让孩子和家长都收获满满。”

“非常感谢‘新新相映’党支部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平台,让我们不花钱就能学到一技之长,通过这5天的学习,我深入地了解到电商平台的特点和优势,掌握了如何运用网络平台进行产品营销,有了这项技能,我对未来更有信心了!”10月25日,参加“新新相映”电子商务师培训班的江女士说。

“电子商务师培训班,是今年新开设的就业技能培训课程,为的是适应当前新就业群体的需要,报名非常火爆。”郑诗华说。

“新新相映”组织流动党员和来穗群众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新新相映”通过党建结对子,政企校携手为流动党员、来穗群众提供“招聘—培训—就业”一站式服务,累计开展家政、育婴师、厨师等技能培训8000余人次,带动就业20000余人次;针对寒暑假大量留守儿童来花与父母团聚无人照看、务工人员文化程度较低无法辅导子女学习等情况,统筹青少年宫、大学生志愿者等资源,开办“新连心”小候鸟托管班及各类公益兴趣班,免费提供“430晚托”、周末托管和课业辅导,解决来穗群众后顾之忧……民有所需、我有所为,“新新相映”始终与来穗群众“心心相映”。

依靠“新新相映”
我们也想为广州出点力



2016年,一建筑工地拖欠新田籍80多名农民工合计100多万元工资,农民工集聚在现场集体讨薪,群体情绪激动,稍处理不好可能升级为群体性社会事件,最终通过流动党员党组织耐心细致的工作,成功劝返聚集群众,圆满解决欠薪问题。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新新相映”深切感受到广州的关爱,也积极为广州排忧解难,将很多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他们发挥乡音、乡情、乡俗、乡理的优势,常态化协助解决涉新田籍来穗群众矛盾纠纷,十多年来,累计调解矛盾纠纷3000多起,帮助新田籍务工人员讨回工资或工程欠款9000多万元。

更暖心的事还发生在当年疫情防控最吃紧的时刻。2022年,花都爆发“1012”疫情,新华街老城区尤为严峻,很多公职人员都被封控其中,人手极度缺乏,“新新相映”党支部号召广大流动党员带动来穗群众积极参加志愿工作,与花都人民同心抗疫。

“新新相映”党员志愿者耐心调解基层纠纷

“我们凌晨2点钟左右发通知,不到两小时就有超过200名党员群众报名参加,凌晨4点钟我们就分配完任务,200多人迅速抵达一线参与防控值守。”郑诗华说:“正是因为广州没把我们当外人,我们也想出一份力,这是很多新田来穗群众的共同心声。”
新田在花都的流动党员参与当地志愿服务达1800余人次,累计贡献时长13000多小时。

郑诗华的父亲郑欣中也是活跃在花都的志愿者。他从老家的村长任上退休后,也来到花都支持女儿的公益事业。他说:“我的三个子女都在广州花都安家了。看到诗华的工作得到组织和乡亲们的认可,我很欣慰,也想帮帮她。”郑欣中几乎每天都到“新新相映”流动人员党群服务中心看一看,帮忙做些卫生清洁等志愿服务。

流动党员胡伟是参加中心志愿服务的常客,他动情地说:“诗华书记是我们这个群体具有凝聚力的灵魂人物。她每天想的是怎么样帮助别人,联络党政部门、走访爱心企业、了解群众诉求……每天都忙碌在一线,不知道的还以为她是哪个部门的公职人员,但实际上她所做的一切纯属公益,分文不取、不计回报,这种奉献精神让她拥有很强的号召力,我们都很信任她、支持她。”

是什么力量让她坚持全心全意、无偿无私地做这些事呢?郑诗华笑了笑说:“其实这是一个关于人生价值的选择,广州把我们捧在手心里,乡亲们又这么信赖你,我感觉这本身就是很有价值的事情,这比我在外面赚多少钱都更有意义。”

郑诗华的回答平静而有力。大爱无声,它不需要惊天动地的铿锵故事,只体现在百姓的烟火寻常之中。“新新相映”的故事仍在继续,正是有了这些寻常故事,才凝聚起广州这座千年商都的包容气象。

来源:花都区委组织部
通讯员:刘国宁、王舟
编辑:聪杰
复核:王淼 吴敏娜
校对:贾愚 彭天阳
审核:邓必彦

热文精选

2024广州“清风侠护苗”嘉年华活动在花都启动

年产值10亿!花都又一产业园升级改造

双线贯通!广花城际有新进展,花都3个站~

又一项目签约!花都将建华南最大蛋鸡养殖现代化产业园

零碳迎全运!花都塱头村,将打造零碳景点~

广州花都发布
花漾花都,官方发布——广州花都政务信息第一权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