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改善,幸福新图景

民生   2025-01-08 10:22   湖北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
一座幸福之城
须有鲜明的民生底色

回望2024,襄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就业、住房、教育、养老、公共交通等重点领域,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推动人民生活水平接连迈上新台阶。

——积极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开展“服务产业、助企领航”系列招聘活动近千场次,全年新增就业超10万人。

——加快建设教育强市,96%的学校纳入义务教育教联体建设,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专升本通过省级验收,湖北文理学院新增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持续优化中心城市功能品质,改造城市道路20条、水气等各类管网近600公里,改造老旧小区422个,新建口袋公园12个。

……


随着一项项务实精准的举措
接连落地
一句句掷地有声的承诺
成为现实
一幅幅满足群众期盼的幸福新图景
在襄阳大地徐徐铺开

资料图片 全媒体首席记者安富斌 摄



就业优先教育强市
民生根基不断夯实



在南漳县城关镇关庙集村,30多个大棚依次排列,创业青年敖涛正操控自动喷洒农药机器人,为即将上市的羊角蜜进行田间管理。

“在大城市打拼多年后,我辞职回乡创办了一家农业公司,想领着乡亲们创业致富。但由于资金不足、渠道有限、缺乏新技术,头两年经营十分困难。”敖涛说,一筹莫展时,地方政府通过创业扶持政策及时拉了他一把。

邀请他入驻青创园减免房租并提供技术培训,推荐他参加全市返乡创业大赛赢得10万元奖金,指导他申请到3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一套“组合拳”下来,敖涛的公司起死回生。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保障社会环境平稳安定的基石。我市始终将促进就业作为首要任务,通过实施一系列积极的就业政策,不仅稳定了全市的就业局势,更为广大市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

资料图片 全媒体首席记者杨东 通讯员董美丽 摄



组织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5.6万余人次,在切实兜牢困难人员就业底线的同时,有效缓解专业技能人才紧缺问题;

线上线下多渠道联动,组织招聘活动近千场次,拓宽各类群体就业渠道,促进人岗高效匹配;

扶持大学生、返乡人员创业项目60个,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近50亿元,为投身家乡建设发展的有志青年扫除后顾之忧、提供展示舞台……

过去一年
随着就业服务紧跟群众需求
不断向基层延伸
全市新增就业超10万人
越来越多的人才在劳动中实现价值
在就业中找到依靠

就业维系着一个家庭的稳定运转,教育则决定着一个家庭的未来发展。2024年,我市将“改善18所学校办学条件,增加校舍(教室、学生宿舍、运动场)84000平方米;将90所学校纳入义务教育教联体建设实现全市义务教育教联体覆盖率达到80%以上”等目标纳入市政府民生实事,接续推进基础教育从“全面普及”向“优质均衡”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拥有自信而出彩的未来。

资料图片 全媒体记者王虎 杨柳 黎贵波 摄


在密切关注基础教育发展的同时
我市还不断加大投入
推动高等教育向大向优发展

成功举办第六届湖北省
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专升本通过省级评估验收
湖北文理学院
新增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
累累硕果的背后
襄阳“教育强市”的金字招牌
愈发闪亮



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民生底线切实兜牢



“孩子们大多外出务工,我们守在家里也没什么事干,现在有了互助照料中心,可以随时来和老伙伴们打打牌、下下象棋,特别自在。”在谷城县石花镇巩家湾村农村互助照料中心,老人卢光社正和朋友们在棋盘上一较高下。

卢光社告诉记者,中心有着宽敞的活动空间、丰富的娱乐项目、专业的健身器材,还设置了“惠老食堂”,可提供营养均衡、价格实惠的饭菜。中心自去年8月投入运营后,很快便成了附近老人们的“温馨港湾”。

资料图片 全媒体记者李旭晖 通讯员李刚 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2024年,全市聚焦聚力养老服务提档升级,统筹各方力量,建设街道(乡镇)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10个、农村互助照料中心20个,为2000余户特殊困难及低收入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让数以万计的老人像卢光社一样享受到触手可及的幸福晚年。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夯实民生基础、兜牢民生底线,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和“坐不住”的责任感,全力解决群众住房、医疗等急难愁盼问题。

在枣阳市北城街道春晖小区,改造后的楼栋间,脆嫩的花圃绿植、崭新的健身器材、宽敞的晾晒空间、整洁的车棚车位一应俱全。“难以想象,几年前,这里还是积水遍地、道路破损的老旧小区。”看着“小而美”的新家园,居民王荣保笑得合不拢嘴。

在樊城区铁路社区大院,宽敞明亮的电梯在单元楼边平稳运行,曾经苦恼“爬楼外出”的老人们无不拍手称快。“加装电梯政策好,让我们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方便。”71岁的住户王长征扬了扬手中的菜篮子,满脸喜悦。


在高新区青隽城人才社区,优美的环境、完善的配套,让刚刚领取到新居钥匙的青年们对新生活憧憬满满。“公寓里什么都有,还有篮球、排球、网球场地,期待入住后可以和同事们一起打球锻炼身体。”市四十二中青年教师杨辉为这个鄂西北地区最大的人才保障房项目打了满分。

资料图片 全媒体记者谢勇 摄


据统计,过去一年,全市共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房源2143套,完成12个完整社区建设和422个老旧小区改造,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271台,让越来越多的市民“安居梦”成为现实。

同时,我市还为近2万名新生儿开展先天性心脏病免费筛查,落实生育门诊待遇1.5万余人次,圆满完成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试点任务,推动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实现省内共济,让一个又一个家庭卸下了就医的重担。



交通改善环境提升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乘坐同终点站的其他公交线路,需要先绕行到襄州区,不仅路程远,而且容易堵车,加上换乘候车的时间,我到单位需要近80分钟。现在在家门口坐D23路,25分钟就能到樊城,清河路、前进路上的几个站点也方便换乘,再也不用担心上班迟到了。”去年2月,全市首条社区定制公交专线D23路开通后,在樊城区人民广场附近上班的市民张倩终于告别了多年摸黑起床的“通勤考验”。

线路覆盖更多小区,始发站点靠近小区出入口,停靠站点与单位企业聚集区、交通枢纽站精准对接……通过家门口“接驾”、点对点直达的贴心服务,D23路精准解决群众“通勤焦虑”,这也是我市努力营造舒心顺心出行环境,在细节中提升群众幸福感的一个缩影。


连续多年将优化调整中心城区公交线路、提档升级农村公路、建设改造充电桩和停车泊位等配套设施纳入市政府民生实事,最大限度改善群众出行体验;

环线提速改造工程全面建成通车,全程高架、立交、隧道的“快速通道”推动中心城区“半小时交通圈”加速形成;

襄阳绕城高速公路东南段延长线(襄阳至南漳)等一批支撑性项目顺利通车,让我市成为全省第二个同时拥有快速、完整内外环线的地级城市……


通过加快建设
安全、便捷、绿色
高效、经济、包容、韧性的
可持续交通体系
我市切实将交通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在解决群众出行痛点、难点的同时
推动城市能级和品质不断提升

资料图片 全媒体首席记者杨东 摄


城市归根结底是人民的城市。过去一年,在推动城市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市委、市政府坚持站稳人民立场,时刻紧盯群众实际需求,不断补齐城市功能短板,努力为广大市民营造宜业宜居的高品质生活环境,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新建口袋公园12个、新增公园绿地面积213万平方米,让“推窗见绿、出门见景”成为市民生活常态。

完成邓城大道沿线排水管网综合整治、3个排涝泵站改扩建和30处积水渍涝点改造,让周边居民不再担心雨后“看海”。

完成300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消除30个农村黑臭水体,让昔日的臭水塘变成身边的“山水画”。

创建10个农村供水标准化水厂,完成10个农村饮水提标升级工程,让群众用上干净水、稳定水、安全水、放心水。

实施新襄棉、王寨等5个片区更新项目和2个城中村改造项目,老旧小区“逆生长”,背街小巷换新颜。

……


资料图片 记者沈明晶 通讯员刘红梅 龚芳艳 摄


除了居住环境和城市生活环境不断改善,群众办事的政务环境和企业发展的营商环境也得到显著提升。

据统计,2024年,全市“高效办成一件事”主题事项新增15项,700项高频事项实现“掌上办”,兑现各类惠企资金23.7亿元,“AI社区助手”帮办服务应用到110个试点社区。

家事国事天下事
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
在奋力谱写
中国式现代化襄阳篇章的新征程上
市委、市政府将继续
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把老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解决好
用忠诚担当
书写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答卷”
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


延伸阅读:

活力升腾,襄阳好风日!

改革攻坚,笃行满目新


记者:胡采棣;
编辑:李春辉;责编:陈忱;
审核:张伟;终审:柏睿;
运营:襄阳融媒体中心


中国共产党襄阳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公报

汉水襄阳
《汉水襄阳》编辑部官方账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