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城里,每一步都踏着古人的足迹,每一眼都欣赏着如画的景致。早安姑苏之“地名文化遗产”系列,带你探寻古老地名背后的故事,品味姑苏城的诗意。
摄于仓米巷
在人民路西有一条巷子,宋代时它关乎百姓民生之本,是当时平江府粮仓所在。这条巷子,就是仓米巷。
仓米巷长不到300米,宽不过2到4米,巷子虽窄,却遍布古宅名筑。巷中段,市文保单位南半园静静伫立,为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史伟堂所建。此处原为陶氏家宅,后租予清末著名学者俞樾居住,于1873年转给布政使史伟堂。建园时,西邻尚有隙地,但园主“知足而不求其全,甘守其半”,遂名“半园”。俞樾的《半园记》更是对半园赞不绝口,评半园“少少许胜人多多许”,“视吴下名园无多让焉”。因白塔东路有一处陆氏“半园”,故此处便冠以“南半园”之名,与北半园遥相呼应。
仓米巷32号,曾为萧伯宣的寓所。萧伯宣在当时被誉为“苏州三把刀”之一,曾任苏州博习医院院长。民国32年,日军侵占博习医院,他毅然离职,自设博爱医院开业行医。1951年政府委托他筹建市工人医院,他将自己医院的病床、医疗器械全部捐献给了国家。
继续前行,一户精致人家门头悬挂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对联,为这条古巷增添了几分超脱世俗的宁静与雅致。巷东口有一处小游园,以散置的太湖石为篱,满铺鹅卵石为地,沿墙有花卉图案的花窗,雕琢细腻,文雅清丽。在这里闲坐,看街上行人来来往往,仿佛站在喧嚣与闲适的交汇点,一头是忙碌烟火,一头是恬淡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