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是四时八节之一,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一是表示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仅亚于过年。数九寒冬是中国民间谚语,意思是从数九开始就真正的进入一年中最冷的寒冬了。冬至这一天开始数九,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提冬数九”。过了九个“九”,八十一天,即为“出九”。到了“九九艳阳天”,也就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
一、冬至养生要点
冬季闭藏,万物休整,神志深藏于内。人在这时要顺应这一时令,遵循“冬藏”养生之道,做到多“储蓄”、少“透支”。
1
守护阳气
古人认为自冬至起,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意思是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天地阳气开始兴做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此时阳气其实也是最弱。这就好比是个蓄势待发的小树苗正在冒头。如果保护得当,有益于小树苗长高长壮,不容易受到风寒侵袭;如果保护不当,就相当于灭了它向上的气势,变得蔫软无力,风寒一吹,就倒了。
《后汉书》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古人之所以在这个时候放假,主要就是为了让人们休养生息,从一年的辛苦劳作中“缓口气”,让身体正气得到提升。作为当代人,应该注意在这个阶段停止熬夜,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有益于阳气潜藏,阴津蓄积;饮食上多吃点容易消化的面食,起到温养脾胃的作用;还应多注意保暖防寒多泡脚。
2
舒缓心情
冬至在古代的地位非常高,到了宋代更是无出其右。根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到了冬至这一天,无论是谁,都要穿上新衣服,将自己好好打扮一番。在打扮好之后,人们可以出门祭祖,或三五成群享受美食。总之,在这一天,无论人生境遇怎样,也无论有钱还是没钱,都要堂堂正正地“摆阔”一次,享受一天的好心情。
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有助于身体的健康。面对万物萧条的寒冬,我们往往情绪低落。如果你眉宇之间不开阔或有竖纹,手掌容易发红,遇事悲观,平时容易有心慌胸闷等问题,就更要注意多在冬至前后给自己找点乐子啦。
二、冬至养生药膳
“明年壮如虎,全靠冬至补”。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喝羊汤,或者吃狗肉、饺子、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总体来说,饮食上最好能遵循“秋冬养阴,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可考虑食用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食物。给大家推荐两款进补药膳。
1
当归生姜羊肉汤
原料:当归2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黄酒、调料适量。将羊肉洗净、切块,加入当归、生姜、黄酒及调料,大火烧开,小火炖煮1-2小时,吃肉喝汤。此方是中医经典《金匮要略》中的方剂,主要针对血虚而体寒的人创建,尤其适合胃寒较重、秋冬手脚凉、贫血、易感冒及经常腹痛的朋友。
2
排骨萝卜汤
原料:猪小排250克,辅料:白萝卜100克,调料:盐5克,味精2克,醋5克,大葱10克,姜5克。家常做法即可。萝卜排骨汤能开胃健脾,是人们顺气补血的一款冬季养生佳品。
此外,针对冬至节气特点,青岛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市北院区中药房继续推出二十四节气茶饮之“冬至养生茶”,由五味子、红枣、灵芝等组成。具有固气健脾、补气生血的功效,适合肾气不固,夜尿增多者,在门诊窗口供前来就诊患者免费饮用。
最后还要叮嘱大家,冬至是整个阴、阳气转变最重要的时间点,在此时所做的努力,隔年皆可收其效。换句话说,如果冬至的调养正确得当,将有助于未来一年内的身体调养成效。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这一丝生机,身体阳气充足,才能益寿延年。
撰稿:吴绍康
编辑:于清
校对:赵洁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