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花生抗旱、抗涝、抗病,而且油酸含量高达79.6%,可以和橄榄油相媲美。”在位于河南省鹤壁市的河南丰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柳存旺提起自家用标准化技术繁育出来的高油酸花生品种时满是自豪。
在这家专注优质花生“育繁推”的企业,物联网、5G、星陆双基协同等现代信息技术贯穿“种、管、收”全过程。数字农业和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实施应用成效显著,让该企业成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花生)标准化生产基地、河南省绿色食品示范基地。
10月28日起,河南省政府食品安全办、河南省市场监管局开展为期5天的“攻坚惠民生豫见新食安”主题调研采访活动,《中国质量报》记者深入河南省农产品种植生产企业、食品加工企业、农贸市场、餐饮服务单位以及学校食堂等食品安全重点领域,实地了解河南在食品安全工作方面的创新举措和有益经验。
眼下,豫南冬小麦播种已经结束,嫩绿的麦苗已探出地表。在周口市西华县田口乡陈楼村,河南枣花面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林新宾告诉记者,公司每年种植订单小麦1.34万公顷,全生产周期实现种植计划、优质良种、技术服务、病虫害防治、购买农业保险、质量标准、收购仓储“七统一”,确保粮食质量稳定和安全供应。在濮阳市,该市庆丰农业科普示范园有限公司则严格执行绿色水稻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实施绿色防控和农药减量行动,种植的600公顷绿色水稻供不应求。
走进河南的标准化农贸市场,又是另一番景象。在周口、商丘、鹤壁等地,记者看到,市场内环境整洁、经营有序,食品安全溯源系统已是标配。商丘市民权县新农汇农贸市场对商户建立档案,对入场销售的果蔬进行批批取样检验,检测结果在电子屏幕上循环播放公示。在鹤壁市淇滨区丰源农贸市场内,每天都会有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到快检室对消费者购买的蔬菜和农副产品进行快检,并公示检测结果。周口市的黄淮市场坚持“逢进必报备合格”或“逢进必检测合格”的原则,商户入场前必须在“黄淮智慧农批”系统完成承诺达标合格证、检疫合格证明等文件的报备后,经查验合格方可入场。数字化、规范化管理流程的建设,使得该市场逐渐成为全国“南菜北运、西果东送”的重要物流节点。
校园食品安全历来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此次调研采访过程中,记者看到,各个学校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材采购渠道正规,索证索票齐全。同时,学校食堂注重营养搭配,提供丰富多样的饮食选择。有的学校引入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通过高频次检测,降低食品安全风险。此外,许多学校还通过开展食品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营造了良好的校园食品安全氛围。
为确保师生“舌尖上的安全”,餐饮配送公司建立“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在市场监管部门指导下打造“互联网﹢明厨亮灶”。食品生产企业主动选择在生产流程中融入数字化、规范化、自动化,提高产品生产的可控性、可见性、可靠性,同时不断强化对生产环节的监管,开展抽样、检验等工作,做到产品生产全过程追溯。
景区、酒店等重点领域,同样在食品安全方面下足了功夫。“今年中秋、国庆期间,开封市接待游客870多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1亿元,食品安全是我们关注的重中之重。”开封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介绍说,该局牵头开展的“餐饮及夜市提质行动”,加强对从业人员培训,要求景区、酒店从食材的采购、储存、加工、烹饪,到工具和环境的清洁、消毒,均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据了解,早在2022年,河南省政府就印发了《河南省深化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攻坚行动工作方案(2022—2024年)》,提出在全省深入开展餐饮质量安全提升、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食用农产品市场规范化建设、优质粮食工程、校园食品安全守护等12项攻坚行动,并相继出台了配套子方案。行动开展以来,河南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纷纷交出了亮眼的答卷。
“此次调研采访活动是对河南省食品安全工作的一次全面检验。”带队的河南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加强全省食品安全工作,不断创新监管方式方法,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让人民群众吃得更放心、更健康。
想了解更多质量资讯?
欢迎订阅2025年《中国质量报》
本期主编:彭燮
本期小编:胡锡丰
内容来源:中国质量报
快快转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