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的美好生活:从汝窑花器开始!

百科   2024-11-14 00:02   广东  

焚香点茶,挂画插花,是宋人讲究的“四般闲事”。
而宋瓷中的花器之盛,梅瓶、玉壶春瓶等,更逐渐从酒器发展成花器经典,成为“中国古代瓷器第一造型”,更是“古瓶盛酒后簪花,花酒由来本一家”的代表。
在最近两年的收藏市场中,瓷器热点迭出,花器也逐渐作为一个专门品类现身收藏市场。
下面,来看看这从实用走向审美陈设的“美器”成为“花道中落,器之大成”的典型过程。
美器与盛世之间的关系,在花器的演变过程中,一目了然。


文化价值,从花器之盛看生活之美
宋《梦粱录》记载:“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
两宋时期点茶、焚香、插花、挂画,被宋人合称为生活四艺,是当时文人雅士追求雅致生活的一部分。
欧阳修于《洛阳牡丹记》中谓:“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就是最好的诠释。
由于社会各阶层的审美层次及购买力的差异,出现了相同造型的器物不同的材质现象。
宫廷多用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的瓷器等,呈现出清淡含蓄又不失富贵之气;
文人则喜用铜、瓷器以示清淡、优雅;
官僚贵族、富商巨贾享用金银器,炫耀财富;
更多社会中下层的人只能选择陶瓷,以示朴素。


品器之美 器型之辨
南宋钱时进这简单的一句诗文,便可看出宋人对花器之美的标准。
事实上,花器不仅是我们印象中的“小瓷瓶”。
花器包含“盆景器”与“插花器”两大类。
中国传统的花器材质众多,铜、瓷、玉、石、玻璃、漆、木竹等,不一而足,瓷器作为生活实用器的大宗,无疑集中了众多花器器型。

清代白玉仿古铜纹出戟方觚



宋代花器主要包含“盆花”与“瓶花”两类。
“盆花”是将植物连根栽种在花器里,观其生长,“瓶花”是将花木剪裁插置在花器里,赏其姿态,瓶花又有堂花和书斋花之分。
日本大相国寺藏宋陆忠信《十六罗汉图》,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南宋佚名《狸奴婴戏图》中描绘有两宋时庭院之花、盆花及瓶花的场景。

宋陆信忠《十六罗汉图》(第三尊者),日本大相国寺藏


 南宋佚名《狸奴婴戏图》,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盆景器”中,如近两年的“明星网红”数字钧(俗称“数字钧”的钧窑盆景器,盆底有一至十的数字落款,数字大小通常认为与尺寸大小成反比。数量稀少,多为清宫旧藏,有藏家以集齐十个数字钧窑器为乐。)——钧窑水仙盆,便是典型。
在近两年的苏富比、佳士得、嘉德、保利的拍场中,都出尽风头。

钧窑玫瑰紫釉鼓钉三足水仙盆


“插花器”则是更为常见的花器。
宋代花瓶多仿古,如三代之觚、琮形制,造型精巧,可与文房清玩共置案头,雅意尽显。
官汝被指定为皇室用瓷,其产品显然是应用于宫廷的日常生活中,综观存世的汝瓷中多为香器、花器。
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二十一件汝窑中,水仙盆就占四件。


明清时期插花器皿以瓶为主,仿古定、汝、官、哥窑及珐琅等花器的制作,可见明清两代皇室生活的审美与创新。
1、水仙盆
《狸奴婴戏图》中描绘两宋时庭院之花、盆花的场景,髹漆夹肩小案台上承放的花盆与水仙盆的造型颇有几分相似。水仙盆显而易见其为盆花之器。
传世汝窑水仙盆有六件,四件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另两件分藏于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吉林省博物院,盆口沿均有铜釦。

汝窑天青釉水仙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汝窑天青釉水仙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汝窑天青釉水仙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汝窑天青釉水仙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汝窑天青釉水仙盆,日本大阪市东洋陶瓷美术馆藏

汝窑天青釉水仙盆,吉林省博物院藏


2、纸槌瓶
纸槌瓶亦称直颈瓶,因器型像纸槌而得名。
造型上有盘口和直口之分,长直颈,折肩。长腹稍鼓,直筒形腹,圈足。
汝窑之外,南宋官窑上述两种造型的纸槌瓶皆有生产,而南宋龙泉窑常见盘口者。综观纸槌瓶又以青釉为主,其他颜色的仅见大英博物馆所藏的定窑白釉刻折枝花卉纸槌瓶。

北宋定窑白釉刻枝花卉纸槌瓶,大英博物馆藏


(1)盘口式
窑址出土的盘口纸槌瓶有大小之别,推测此乃遵循“堂中择大瓶插大折枝花;
书斋插花,瓶宜短小”的插花之道而制的产品,但传世汝窑中不见小号纸槌瓶。

北宋汝窑天青釉纸槌瓶,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北宋汝窑天青釉纸槌瓶,清凉寺出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南宋官窑及龙泉窑中也可见盘口纸槌瓶。
如杭州南宋官窑遗址中所出的青釉纸槌瓶、美国哈佛大学赛克勒博物馆藏南宋龙泉窑青釉纸槌瓶。

南宋官窑天青釉纸槌瓶,南宋官窑博物馆藏

南宋龙泉窑青釉纸槌瓶,美国哈佛大学塞克勒博物馆藏


(2)直口式
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汝窑中,2件是直口纸槌瓶。
美国弗瑞尔与赛克勒美术馆收藏的南宋官窑纸槌瓶,为直口唇边。

北宋汝窑青釉纸槌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汝窑青釉纸槌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官窑青釉纸槌瓶,美国弗瑞尔与赛克勒博物馆藏


3、鹅颈瓶
撇口、细颈、鼓腹、圈足。釉层匀净莹润,开片疏密有致。
传世汝窑中鹅颈瓶见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1件,但其口有残,采用铜釦包边。

北宋汝窑天青釉鹅颈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凉寺窑址中出土过一件鹅颈瓶,有别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汝窑鹅颈瓶器表光素,而是在器表刻绘折枝花卉,再施以青釉,窑址同时也出土有器表光素的鹅颈瓶。

北宋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清凉寺出土,河南省博物院藏

此外南宋官窑遗址中也曾有天蓝釉鹅颈瓶出土。

南宋官窑天蓝釉鹅颈瓶,南宋官窑博物馆藏

遂宁金鱼村窖藏中也有铜制鹅颈瓶出土,与宋代所推崇铜器插花的习俗相吻合。

南宋鹅颈铜瓶,遂宁金鱼村窖藏出土,四川宋瓷博物馆藏


4、刻龙纹盘口大瓶

传世汝窑中不见大件器物。此件北宋汝窑刻龙纹盘口大瓶出自窑址。盘口、束颈、溜肩、鼓腹,下部渐收,圈足。器身刻通景龙纹,通体施天青釉。

北宋汝窑天青釉刻花龙纹盘口瓶,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其造型与宋代陆忠信绘《十六罗汉图·第三尊者》中朱漆花几上的插花所用的瓶型相似,只是画中所绘瓶口为广口,而汝窑窑址所出的为盘口。
因此佐证出此器为厅堂插大折枝花用的花瓶。

宋代陆忠信《十六罗汉图》局部,日本大相国寺藏


5、敞口瓶 

敞口外撇,束颈,颈部粗短,溜肩,鼓腹,下渐收,寰底,高圈足且外撇。

北宋汝窑天青釉刻花龙纹敞口瓶,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6、仿汉壶
汝窑仿汉壶也鲜少见传世品。此件出自汝窑窑址,仿汉代铜壶造型,盘口、短粗颈、溜肩、鼓腹,于腹左右两侧各置一穿耳,腹下渐收,圈足。

北宋汝窑天青釉刻花龙纹盘口瓶,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从以上的器物造型与地位的变化,不仅代表了不同时代审美情趣,也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活动方式相关。
而作为“中国古代瓷器第一造型”的梅瓶,便是其中典型。
在宋代以前,梅瓶还称作经瓶,作为皇帝讲经宴中的酒器使用,而到了宋代之后,便从实用器发展成为更讲究美感的花器,更成为此后瓷器器型的经典样式。



到了清代,梅瓶多为传世陈设品,这与梅瓶此时主要用于陈设装饰有关。
“花道中落,也是器之大成。”


从花器的大小器型之变,不少专业人士也有这样一种说法:中国的花道从清康雍乾三代开始逐渐衰落,从器皿上可以看出端倪。
因为清代出现了不为插花、纯粹用作摆设的花瓶,而这样的花瓶在明代之前是不存在的。而这也佐证了清代是瓷器工艺发展到鼎盛时期的结果。

清道光仿汝釉委角方对瓶-北京故宫



赏釉之色 配四时花色
“路旁野店两三家,清晓无汤况有茶。道是渠侬不好事,青瓷瓶插紫薇花。从北宋杨万里的《道旁店》诗句中,便可见瓶花相配,釉色与花色相配之道,是有审美讲究的。
诗中所说的“青瓷瓶”,现在西方也笼统地将淡翠绿色的亚洲瓷器称为青瓷。
佳士得中国瓷器及艺术品部专家张为君表示:“瓷彩釉源自中国,以浙江省的越窑及龙泉窑最为著名。青瓷技术其后传至韩国、日本及泰国。虽然这种瓷器被称为青瓷,但亦有白、灰、蓝、黄等不同色调,颜色取决于上釉的厚度、陶土的种类、彩釉的成分及焙烧的手法。在日本,蓝色的青瓷尤其受欢迎,这种色调的代表性瓷器,乃产自南宋年间的浙江省龙泉窑。


青瓷上体现出典型的极简美学,为了配合如脂如玉的釉层,造型大都简练端庄、不饰雕琢,体现出“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审美理念。
官窑青瓷除个别器物有刻花、印花纹装饰外,绝大多数都以素面呈现,有的仅在器身凸起几道弦纹作装饰。


刘斌表示,从龙泉窑花瓶釉色,可以想见偏爱“格物”的宋人,如何以器物之美观天地:“龙泉窑花瓶釉色美似玉,线条流畅,规整端庄,以青瓷瓶配四时花,自然之美与器物之美相得益彰,宋人把生活日常变成寻"美"之旅,赏心乐事。

南宋龙泉窑青釉盘口弦纹瓷瓶
而另一个受到市场关注的审美方向,则是清三代御窑中的单色釉、颜色釉愈发受到市场欢迎。
例如近两年的收藏界“网红”“数字钧”。自从去年中国嘉德秋拍诞生了4887.5万元的“最贵钧窑”明初钧窑天青釉花盆后,今年春拍有更多钧窑露面。

明初钧窑天青釉花盆

在佳士得纽约亚洲艺术周“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专场中,元/明钧窑玫瑰紫葵式花盆“三”字款以190万美元起拍,最终以301.5万美元成交,折合人民币约2025万元。

元/明钧窑玫瑰紫葵式花盆“三”字款
而香港苏富比2019春拍“天民楼藏御瓷选萃”中,释出“四”字款明初钧窰月白釉鼓钉三足水仙盆;

明初钧窰“四”字款月白釉鼓钉三足水仙盆

佳士得香港春拍则专门设立了“禹火紫霞”专场,同一藏家释出四件钧窑玫瑰紫三足水仙盆,盛况可谓难得。

这不仅反映出清三代瓷器工艺集大成,也反映出藏家开始青睐的现代简约审美导向。



欢迎家人们转发出去支持我们,让更多人受益!





版权声明: 本图文转载自网络,旨在传播收藏资讯,不作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因为你的分享、点赞、在看
我足足的精气神儿!

民藏之声
网罗古玩收藏界的最新资讯,关注民间收藏的市场动态,为广大藏友发声,为民藏发展助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