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背景下,老科学馆纷纷进行数字化转型,科普为企业需求接入应用场景提供了良好机遇。如何让科创企业新产品进入科普场景?围绕数字技术赛道呈现应用场景,把科技馆与公众互动的界面变成企业创新的一个工具,为之提供了一个全新方案。
9月25日,由深圳市创新总裁俱乐部、深圳市源创力离岸创新中心、源创力科技传播中心、湾区数字技术创新中心、元宇宙与人工智能三十人论坛联合举办的“ScenTech”下午茶(第一期)——数字技术:重塑科普教育场景活动在中心举行,科技、科普、教育领域行业专家、数字技术专家、学者、企业家参加活动,共话数字时代下科普教育场景的发展新机遇。
围绕活动主题,中心负责人、源创力总裁周路明,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数字技术专家季春霖,鼎辉创投基金创始人王树,数字资产制作人、独立策展人朱锐出席活动,并聚焦场景驱动区域协同创新、数字技术在科普教育场景中的应用方向、科普行业发展机遇等议题进行主旨分享。
广东省科技馆研究会副理事长、深圳科学馆原馆长伍振武,深圳计算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蔡晟,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深港河套科学创新中心秘书长、副主任吕舟,深圳市衡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黄逸,深圳创景数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高远,深圳和信中欧金融科技研究院首席战略官宋飞虎,深圳市大愚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郭剑坤分享各自领域数字技术在科普教育场景应用的情况和需求。
中心运营单位——源创力总裁助理杨传银发布了湖北航空馆运营项目需求。
▲ 周路明 深圳市源创力离岸创新中心 总裁
周路明在活动上作了《场景驱动 协同创新-如何开展以用为导向的区域协同》主旨分享,系统介绍了源创力与湖北省联合开展的区域协调计划的缘由及具体内容,分析了场景如何驱动企业创新的底层逻辑并分享企业挖掘科普教育场景的经验。基于源创力10年的应用端创新经验,他认为中国的创新优势在于应用端。此判断与湖北省领导以“用”为导向的科技创新观点不谋而合。因此,源创力与湖北省携手推出区域协同创新计划。
在应用端,湖北省搭建了供应链平台响应应用端的需求,围绕具体行业组织一批企业与湖北省的场景对接,能有效提升其响应效率。“湖北省已成功搭建30万平米的空间,我们建议其统一规划交通出行、智慧楼宇、科普等公共设施,这样就能规模化地释放可运营的场景。后续我们通过挖掘领域的企业需求,再与湖北省相关部门对接。”他提到,场景挖掘的方向是多元的。中心与其主办单位之一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也开展了应用场景需求的对接合作,将围绕新能源车的数智化、智能化场景释放推出合作方案。
在科普场景方面,源创力此前做过深圳科技馆(新馆)的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传统的科技馆围绕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传授知识,成本极高。“围绕数字技术赛道呈现应用场景,把科技馆与公众互动的界面变成企业创新的一个工具。”他在讲话中如此“点题”。
老科学馆数字化转型,科普是企业需求接入应用场景的较好机会。如何让科创企业新产品进入科普场景?周路明分析,既要政策配套,也要采用分布式的科普形式。原因是企业按1:1规格投放展教产品会面临科技馆空间限制的问题,反之又会失去企业通过科技馆场景做研发测试的意义。
“采用户外空间分布式的展示形式,可能更适合未来科技馆发展的方向。”他表示,湖北省搭建的30万平米的空间里,近一半属于户外公园用地,这就是科普分布式展示的很好的切入点。他指出,将优质赛道的企业集中起来,再集中落在政府规划的一个场景里,既极大提高政府投产比,又能在园区里通过旅游观光积攒人气,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周路明透露,源创力还有打造数字技术社会实验室的设想——在1:1的社会真实空间里呈现不同的应用场景来满足科创企业的研发测试和商业模式验证需求。“成规模的场景才有运营价值”周路明坦言,在小规模的场景,产品的研发测试和经济性都能得到很好的验证,其估值是会发生变化的。他期待今年能有大量项目参与其中并落地粤港澳大湾区,以可持续地推动该设想的实现。
▲ 季春霖 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 首席科学家
季春霖围绕其在数字人文领域的探索,分享了数字人文技术发展趋势、应用领域及案例、其在该领域的创新实践并剖析了未来挑战。他分析,依赖于学习和搜索技术,人工智能领域的大模型得以发展,进而被应用于人文领域。如通过大模型进行图像特征提取及智能分类、图像语义丰富、图像要素提取及素材生成,进而作用于创意交互、智能引索、知识发现、辅助设计等场景。他在活动上展示了所在团队通过数字技术在人文产业的应用案例,希望能通过中心这个平台找到更多的应用场景,以在数字人文领域突破创新。
▲朱锐 数字资产制作人,独立策展人
朱锐以“虚拟世界的能见度与体验——以数字资产为基石的产业升级”为题,给与会嘉宾呈现了数字世界视觉盛宴,分享了3D内容的制作流程、工具及应用案例,展现了3D虚拟数字化技术在游戏、影视及广告、文旅、教育、工业等领域的应用优势,挖掘数字资产的生态价值与潜力。他提到,现实还原是虚拟制片的一大技术难点,需要成熟产业链的配合实现。但目前行业缺乏标准,生态尚待形成。他希望能通过完善数字资产生态,建立数字资产流通交易中枢,释放数字资产经济动能。
▲ 王树 鼎晖创投基金 创始人
王树站在投资视角分析了科普行业现状及机遇,并提出未来科普场景建设设想。他认为,科技馆应该站在时代技术的前沿引领科普教育发展,应具备在有限的空间里展现无限的功能,即通过数字技术手段,在有限的空间里生动展现无限的发展史。同时,科技馆的建设要通过改变场景或场景多元化保证互动性;要有强大的内容或课件制作团队,打造多元主题的科技馆;要致力于将科技馆打造成基础教育的配套装置。
“深圳完全有条件,也有责任在科技教育方面开创一个新的局面”他指出,深圳应在科技馆建设方面做出一个示范。
企业交流环节,7名行业专家、企业家共话各领域技术在科普教育场景应用的趋势,把握技术应用的契机。
▲ 伍振武 深圳科学馆 原馆长
伍振武基于科技馆建设管理经验对指明了未来科技馆发展趋势。他指出,科技馆的发展是阶段性的,科技馆的建设运营也处在不断变化、更新、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未来也将有越来越多的科创企业参与到科技馆的建设中来。
▲ 蔡晟 深圳计算科学研究院 副院长
蔡晟结合深圳计算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深算院”)数据库系统、数据质量提升、数据分析的数据技术创新方向,寻找科普场景切入点。他认为,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底层是技术,中间是应用,顶层是数字资产。需要储存、使用数据的场景即为深算院赋能场景。在科普领域,深算院在跨领域赋能企业建设科技馆方面拥有诸多契机。
▲ 吕舟 北大深研院深港河套创新中心 秘书长
吕舟介绍了河套科创中心的运营情况,表示通过这次活动,在空间设计和利用的方面深受启发,希望能借助深港共建世界级科研枢纽的契机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开拓更好的、链接世界的场景。
黄逸、高远、宋飞虎、郭剑坤分别介绍了教育、纺织、金融科技、机器人领域的数字技术的场景应用案例,并围绕进一步开拓科普教育场景交流各自设想,以期通过中心实现需求与场景对接。
项目发布环节,杨传银发布了湖北航空馆运营项目需求,介绍了该项目运营建设的情况。据介绍,该项目旨在打造科技娱乐和体验、科普互动、艺术融合的新潮网红打卡地,中心希望能联合不同场景的技术产品实现项目的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