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桐乡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和耕地地力提升,京杭大运河桐乡段水质持续改善》案例,入选全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典型案例,并在全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简报上刊发。
桐乡何以入选?
“桐乡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也是传统特色产业集聚区,是著名的蚕桑、湖羊优势区,也是中国杭白菊之乡,在承载‘鱼米之乡’美誉的同时,也面临着较为艰巨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任务。”嘉兴市生态环境局桐乡分局相关负责人坦言。
契机出现在2021年。这一年,桐乡成为全国26个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试点之一,围绕“江南田园水乡”农业发展特色,打造以桐乡为典型代表的“大运河流域+长江经济带”区域特色的“江南田园水乡” 治理模式。
值得一题的是,这也是该项国家试点开展以来浙江案例首次入选全国典型。
治理之初,桐乡以京杭大运河为主线,涵盖大麻镇、洲泉镇、石门镇、乌镇镇、濮院镇、崇福镇及河山镇等7个镇为试点区域先行,开展基础资料、环境监测数据、现场情况等线下入户调查和勘察,推进面源污染调查。
治理期间,桐乡一方面开展区域污染负荷核算,在调查资料汇总、环境监测数据比对分析的基础上,编制形成首批优先治理区域清单。另一方面创新探索开展“绿农指数”评价方法研究,针对水生态环境、土壤生态环境、农业投入品、农业废弃物等重点关注目标指标,通过构建层次决策模型等方法综合测算分指数,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供“指挥棒”。
“江南田园水乡” 治理模式如何体现?
污染防治,护土先行。治理中,桐乡持续深化“肥药两制”改革,在全国率先启动县域健康土壤五年行动计划,全省首创耕地地力指数保险,将传统的受灾赔付变为“正向激励”,即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幅越大,保险补偿越多,激发主体保护耕地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与此同时,围绕“大农田”建设思路,桐乡出台高标准农田、永久基本农田“百千万”工程建设行动方案,整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农田退水“零直排”工程、生物多样性、农文旅融合等项目;以“产业大脑+未来农场”模式推动生猪产业数字化转型,首创生猪智能生物耳标,实现生猪养殖全程精密智管,并在重点水产园区建立集中式水产尾水治理设施,推进水产养殖生态化、连片化治理。
通过高标准打造健康土壤先行地、高起点建设绿色农田示范区、高水平推进养殖绿色转型、高质量实现农业废弃物全量利用,桐乡累计建成省级健康土壤示范基地16个;累计建成农田退水“零直排”工程6.2万亩,实现水质总氮、总磷“双下降”;华腾模式”在长三角多个地区复制推广;建成农业废弃物产、收、销综合体系,2024年,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8.37%,离田利用率达46.5%。
三年治理,水质改善明显。从整体数据来看,2022年、2023年桐乡13个市控以上监测断面实现100%Ⅲ类水,其中试点区域内8个监测断面,化学需氧量、总磷平均浓度较2022年分别下降5%、7%。并初步建成农业面源污染数字化监管平台。2023年,桐乡市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新的一年,桐乡市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将积极落实桐乡市第十五届党代会第四次会议精神,继续打好碧水蓝天净土清废攻坚战,加强工业源、移动源和面源污染管控,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成果,持续深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工作。
来源 | 嘉兴市生态环境局桐乡分局
审核 | 杨贡江
签发 | 陈利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