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医保局召开“保障人民健康 赋能经济发展”新闻发布会。会上,医保局不仅介绍了去年各项工作的总体情况,还提及了2025年的重点安排。
其中,国家医保局价格招采司司长丁一磊在回答价格管理相关话题时特别提出,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要在支持高质量创新上做加法。他表示,2025年除了会继续推进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还专门预设了“互联网首诊”的价格项目,对于人工智能辅助诊查纳入门诊收费也做好了相关准备。
互联网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医疗服务模式,因其便捷性和高效性受到了广泛关注。尤其是线上问诊服务,对于引导患者有序就诊起到了积极作用。据悉,目前互联网医疗主要为患者提供部分常见病、慢性病的复诊服务,随着近年来互联网医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建议探索放宽首诊限制的声音也越来越多。
对于互联网首诊是否应被推进这一话题,中国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指出,应该综合权衡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保证质量这四个因素,来判断互联网首诊是否总体不劣于线下首诊。
医保局有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预设“互联网首诊”价格项目不仅是为了用价格工具更好赋能医疗服务行业,背后也有支持互联网医疗等新业态发展的前瞻性考虑。“本质上还是要让医药费用的每一分钱,更多用在有价值的地方,服务好广大群众的看病就医,让医药科技更好造福人民。”丁一磊说。
来源:广州日报
版权声明
本公众号原创及转载文章、图片、视频等(包括),版权归原作/译者所有,如您对文章、图片、视频有权利要求,可留言或通过邮箱、电话与中国医药物资协会信息宣传部联系,我们将及时回复。原创文章除特别声明外,欢迎非商业转载,敬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