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最近爆火的DeepSeek-R1固然亮眼,但Kimi K1.5的含金量也不容忽视!
还记得我们小时候做数学题,有时候需要一步一步写下详细的解题过程,有时候则可以“跳步”,直接得出答案。对于AI来说,也一样。有的AI擅长“长篇大论”,把每一步都想得清清楚楚(这叫“长思考”,Long-CoT),有的AI则更喜欢“短平快”,直接给出结果(这叫“短思考”,Short-CoT)。
最近,一家名为月之暗面的公司,推出了一款叫做 Kimi K1.5 的AI模型,它不仅能“想得长”,还能“想得巧”,把这两种能力结合得非常好,在很多测试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Kimi K1.5 的“独门秘籍”:
1. “长长的思考” (Long Context) + “部分展开” (Partial Rollouts):
• Kimi K1.5 能记住很长的“思考过程”(长达12.8万个“字”或“词”),这让它在解决复杂问题时更有优势。 • 为了提高效率,它还采用了“部分展开”的方法,把长的“思考过程”分成一段一段处理,就像我们写长文章一样,可以分段写作、分段保存。
• 不再像传统方法一样,构建各种复杂的辅助模块。 • 专注于最终结果的奖励,避免过程中的干扰。 • 通过强化学习,让AI自己“摸索”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 Kimi K1.5 不仅能处理文字,还能处理图片,甚至视频,实现真正的“多模态”理解。
• 模型合并: 把“大个子”和“小个子”的能力结合起来。 • 挑最短的: 让AI想出很多种解决办法,然后挑最短、最正确的那个来学习。 • 直接偏好优化(DPO): 训练“小个子”模型学会“短平快”。 • Long2Short RL: 用强化学习来专门训练“小个子”模型。
Kimi K1.5 和最近爆火的DeepSeek-R1:各有所长
你可能听说过另一款AI模型,叫做最近爆火的DeepSeek-R1。它也很厉害,尤其擅长数学、编程和逻辑推理。那么,Kimi K1.5 和最近爆火的DeepSeek-R1 有什么不同呢?
简单来说:
• 最近爆火的DeepSeek-R1 就像一个“数学天才”,特别擅长解决数学、编程难题,而且训练成本更低。 • Kimi K1.5 则更像一个“全能选手”,不仅能解决复杂问题,还能处理图片、视频,而且它还很会“教学生”,能把自己的能力传授给“小巧”的模型,让它们也能高效地解决问题。
总结:
Kimi K1.5 和最近爆火的DeepSeek-R1 都代表了AI领域的重要进展,它们各有优势,也各有不同的应用场景。Kimi K1.5 的“Long2Short”策略,让我们看到了AI模型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方面的巨大潜力。未来,AI或许真的能像人类一样,既能“深思熟虑”,也能“灵活应变”,为我们解决更多更复杂的问题。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欢迎点赞、关注、转发。
如果您想要让大模型写出优质的短篇小说,以及对其他内容感兴趣,也欢迎点击下面的链接,效果不错哦,很多朋友都说好。
效果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