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神的高度,刻画了一个时代的维度。这精神,便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当好标杆旗帜,建设百年油田。大庆精神提出60周年,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一部分。
1964年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大庆精神大庆人》,首次提出大庆精神。至今,大庆精神提出已有60年。
时光表盘上,总有一些耀眼的时刻,标注着历史进程,璀璨着精神之光。
历史从哪里开始,精神就从哪里产生。1959年9月26日松基三井的油流喷射而出,点亮了新中国石油之光,也孕育了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主要内涵的大庆精神。1964年4月,《大庆精神大庆人》第一次提出“大庆精神”的概念。从此,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就在代代传承中始终伫立在精神高地。2011年,大庆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改革开放精神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七个伟大精神。2021年,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大庆油田三代铁人:王进喜、王启民、李新民。
从当年“青天一顶,荒原一片”的筚路蓝缕到今天攻克世界级勘探开发难题,65年来,大庆油田高唱“我为祖国献石油”,激发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誓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砥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坚持在苦干的同时注重巧干,彰显讲究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笃信“宁肯把心血熬干,也要让油田稳产再高产”,展现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让行进的历史有了精神的刻度,让变动的历史有了确定的航道。
时至今日,爱国仍是大庆精神的底色。王进喜的爱国,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既刻骨铭心,又披肝沥胆。行走油田,同一个声音从四面八方响起:“当好国家安全压舱石”!这声音,来自沼泽地深处的钻井工人、来自铁人纪念馆的讲解员、来自试油试采的科研工作者,他们异口同声,不约而同。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门前广场中央,花岗岩铁人雕像头戴前进帽,身披羊皮袄,手握刹把,目光刚毅,熙来攘往的参观人群从像下经过不时仰望,一如几十年来,铁人这个形象,丰碑一般巍然屹立在国人心中。
“老铁人就长这个样!”“七一”前夕的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80岁的退休工程师赵宏伟又一次驻足在铁人王进喜铜像前。50多年前,王进喜带领“铁人回收队”到赵宏伟所在的固井保养站回收废旧物资,两人曾有过接触,赵宏伟对当时的场景记忆犹新,“黑黑的、瘦瘦的,个子不高,铁人一边走还一边跟大伙说话。”形象描述让眼前冰凉的铜像一下子有了温度。
80多岁的老两口赵宏伟(左)和封东安带着卡片参观铁人纪念馆。
在王进喜的带领下,“铁人回收队”10年里为国家回收上缴钢铁1.73万吨,管材19万多米,使增产节约、反对浪费在油田蔚然成风。“回收队精神”也成为大庆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快‘七一’了,心里惦记,过来看看。”赵宏伟和老伴封东安从哈尔滨到大庆油田50多年,居住在会战小区,来看老铁人,那些闪耀在书本中的画面映衬了一段激情燃烧岁月的日常,也成为他们一生难忘的记忆。
赵宏伟和老伴封东安带着卡片参观铁人纪念馆。
龙江沃土从不缺少红色精神的血脉滋养,从东北抗联精神到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薪火相传,被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激励着一代代人接续奋斗。从铁人王进喜“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到人民楷模、改革先锋、新时期铁人王启民“宁肯把心血熬干,也要让油田稳产再高产”,再到大庆新铁人李新民“宁肯历尽千难万险,也要为祖国献石油”,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石油人战天斗地、拼搏奉献,谱写了一曲曲激越赞歌,成为凝聚人心的强大精神动力。“三老四严”“四个一样”塑造务实勤勉、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一公分精神、铁门槛精神将爱岗敬业、科学求实化为点滴行动融入血脉。
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大庆和铁人,用勇立时代潮头的先锋形象为优秀龙江精神代言,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成为一个时代的精神象征,铸起中国人心中永不磨灭的精神丰碑。
“石油是一条长河,姥爷在上游,我在下游,岁月从我面前流过,伸出手一捧,都是前辈们奋斗的故事。石油是一条长河,父母亲在中游,我在下游,日子在我脚下流淌,俯下身去一看,都是父辈们拼搏的剪影。”这是大庆油田“油三代”黄辰龙的心声。精神是历史的升华,发展是最好的传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亦是如此。
1205钻井队。
钢铁1205,“铁人”王进喜带过的钻井队。60多年过去,这支队伍依旧很“铁”。大庆西南一片水泡相连的沼泽地,井架巍然,钻井工作昼夜不停。“我们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建队育人,井打到哪里,队史室就搬到哪里。”1205钻井队第22任队长段永坚说,从会战之初只能打直井,到如今具备定向井、水平井、水平取芯井等特殊工艺井的施工能力,从常规井1250米深到非常规井4700米深,1205钻井队正在由单一型向复合型、由经验型向科技型转变。“建队以来,我们经历了多次钻机转型,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都在不断提升。”工程师杨季冰的口气中不无骄傲,尤其是采用新型7000米自动化钻机后,1205将非常规新战场上的单口钻井周期纪录,从最开始的100多天,缩短到古龙试验区块的9.98天。
“把井打到国外去”,老队长王进喜的夙愿已实现。“打一口超万米的油井,向深地要资源。”16年钻井经历中有8年在伊拉克的新队长段永坚,在越来越高的钻井平台上许下了新的愿望。
47级台阶、馆体47米高、在大庆油田发现47周年之际开馆……铁人的生命定格在47岁,铁人的精神在这里延续。
“我们为国寻油的初心永远不会改变。”流动队史室里,“百炼成钢 信念如铁”八个字成为钢铁1205“把红旗一直扛下去”的现实注脚。
“传承三老四严 永做标杆示范”的决心做成标语,悬挂在中四采油队的队史室内。
中四采油队说,传承就是一代做给一代看,一代带着一代干,用采油工的脚步丈量地球100多圈;
星火变电所说,传承就是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铁人幼儿园的小朋友说,传承就是唱响《踏着铁人的脚步走》……
征途漫漫,旌旗猎猎,精神代代。
如果说前65年的大庆油田写下的是一个关于创业的故事,那么,建设百年油田的后半场,更是一个关于希望和未来的故事。让大庆红旗历时代而增光彩,以不断刷新的卓越贡献彰显“大庆就是党之大庆”,以热血赴使命、以行动践诺言,让宝贵的生命与伟大的事业紧紧相连,树立起新时代的精神丰碑。这是正在发生的历史,这是振奋人心的未来。
当年大庆石油会战指挥部、如今的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内,大庆油田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被镌刻在一条通往未来的路上。
走进当年大庆石油会战指挥部的“二号院”,金属质感的“大庆之路”镌刻了油田重要历史事件,年份由近及远,仿佛穿越时光隧道走进历史;参观即将结束时,另一条“朝阳之路”上,数字从1959年逐渐变大,似乎寓意着大庆油田和大庆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如旭日朝阳,昂首百年。
时光不老,精神永恒,65岁大庆油田恰少年!
为一种精神所感动,对一次精神的探寻,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采访期间,在历史和现实中穿梭,更让人感受到大庆油田65年时光带不走的初心。我之所来,心之所归。
这片黑土地上地下都是宝,千米深处油流滚滚,地面之上赤子寸心。石油产业链条上每个人都找准自已的位置,把每件小事做到极致,“有第一就争,见红旗就扛”,始终奋进在时代最前列。守初心、铸匠心、秉真心,把对脚下土地的眷恋、心中信念的执着书写在大地,铭刻在心间。
时代呼唤精神,精神生发力量。投入时代的大江大河才能发现,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具有怎样的分量、蕴含怎样的价值、孕育怎样的未来。这里有信仰之光的照耀,这里有红色基因的赓续,这里有英雄史诗的豪迈,这里有民族精神的发扬。
精神力量闪耀,落地便化为奇迹。这是我们的新时代,这是每个人的新征程,聚精神之力,便能披荆斩棘,乘风破浪。
转发来源为“黑龙江日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