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萨儿”是藏人心中最隆重的民间传统节日,集娱乐、庆祝、祈祷为一体。“罗萨儿”是藏语“新年”的音译,“罗”为年,“萨儿”为新。每到“罗萨儿”人们不免就要想到阖家团圆的和美、情深意浓的祝福、香甜可口的佳肴、酣畅淋漓的笑语、人世皆安的祈愿。对藏族群众来说,“罗萨儿”是新的开始,也是一切希冀在吉祥殊胜的节日里,重装待发的殷殷期盼。
先来说说“罗萨儿”与农历春节的时间为何有所不同。“罗萨儿”是藏人按照藏历①历法推算出的民间节日,人们通称它为藏历新年。根据藏历理论,每三十二个半月应闰一个足月,农历(阴历)则以月亮绕行地球一周为一月,根据月球的变化和运转推算的日子使两者之间产生了巧妙的日差。如此藏历新年和农历春节的日期形成了一个特定的“三年循环”,即头一年两节日子相同,第二年相差一天,第三年相差一月,然后再循环。藏历一直是藏人家中婚丧嫁娶、建房营业、远行等等生活大小事的择日指南。藏历新年从元月一日始,元月十五日结束,人们忙忙碌碌准备、欢欢喜喜过年,既重视亲朋、村寨的各种琐碎,又重视民间和宗教的各项礼仪,在举族同庆的欢快中,为新年织就吉祥的礼服,载歌载舞,祈愿新年如意吉祥圆满。
说到藏历新年“罗萨儿”,儿时的记忆总会不间断地涌上心头,细细想来那个时候的节日习俗保留是较为完整的,人们依照约定俗成的步伐,张弛有度地过着自己的传统节日。在物质匮乏的那些年,我们对“罗萨儿”的到来是欣喜、是期待,心心念念地望着阿妈手中缝制的新衣一天天成形,寸步不离地跟着阿妈跑前跑后。虽然帮不上什么忙,却在其中无限憧憬着“罗萨儿”的到来。
当日历即将更换成新的,只剩下薄薄一叠的时候,也就是十二月,藏人就要忙着筹备“罗萨儿”的所有节日用品和食物。节日用品包括门前的“门旗②”、佛龛上的供品(糖、枣、糌粑、青稞等)、供具(藏香、经书、各类盛水和“切玛③”等的金银铜器)、“煨桑④”用的“龙达⑤”、经幡、松柏枝、家里需要添置的粮食和更换的餐具、孩子们的新衣布料和鞋等等。买食物不如说是囤食物,这个时候的食物购买是一年中最丰盛、量最大的,记得每次父母都会借来邻居的手推车装大米、面粉、清油等,糌粑、酥油、牛羊肉基本是阿妈所在的牧场平均分配所得。到了二十八日、二十九日,我们就要忙着打扫家里的卫生、煮手抓肉、炸油馍馍、准备切玛。打扫卫生是地毯式的搜索,犄角旮旯都不放过,窗沿屋角的蜘蛛网和蚊虫干瘪的尸体全被一扫而空,家具就像被水洗过一样干净亮堂。所有的衣服、被子都会在那天得到洗涤和整理,家里庭前屋后的垃圾就像一座小山被执着的“愚公”移出门外。打扫完毕,女人则用带有穗花的布类或绸类花边钉在门窗沿以示点缀。男子则在门前或家中最干净的地方立起一根长柱子(砍掉了枝丫,粗壮直挺的树干),挂上几乎与柱子等长,印有经文的红黄蓝白绿各色掺杂缝制而成的旗帜,作为祈福禳灾的门旗。二十九日晚,家里的晚餐是一大锅杂食,以大米为主,放进枣、人生果、切碎的肉渣、奶渣等,既是犒劳忙碌了几天的家人,也是在各含寓意的食物中表达人们对来年食物丰盛的祈愿。就这样人们继承着传统习俗,用勤劳的双手一次次打点着生活,一次次辞旧迎新,乐此不疲。
十二月三十日,全家男男女女、大大小小分工忙碌。男子忙着经堂里的焚香供水、煨桑用品。女人则忙着一家大小的食物蒸煮摆放,堆积如山的油馍、手抓肉、肉肠、奶饼、各类干果、甜蜜蜜的糖、肉包子高低起伏地上到了餐桌上。年长的老人从醒来开始,端坐于灶前,摇着经筒,在温暖的炉火边指点江山,孩子们一声声温和地回应着。到了晚上一家人聚在一起共进晚餐,早早入睡,睡前家里所有能盛水和食物的器皿都要装满,寓意来年丰收、圆满、富足。这种习惯在平时也会保持,比如家中灶台上的任何一把壶,用于不用都要装满水。就这样,劳作积累了一年,藏人在三十的晚上内心感恩着世界,在家中衣食充足的满足感中等待新年的到来。再后来人们有了汉人的习惯开始守岁,通宵达旦,等待“罗萨儿”的到来。
人们重视“罗萨儿”的开始,初一是否圆满将预示着新的一年是否吉祥如意。凌晨,当月亮吊在天边不肯离去,阳光即将冲破黑暗的时刻,沉浸在“罗萨儿”喜悦氛围的人们早早掀开被窝,穿上新年盛装,这也是我们小时候最期待的时刻,一般情况下我和哥哥姐姐都会抱着新衣入眠,初一一到,即便睡眼朦胧,爬也要爬起来穿新衣。
按顺序来说,等人们穿戴整洁,女子提上水桶,准备一些象征甜蜜圆满的枣儿、冰糖等食物,急急赶往村里的圣洁水源之地打ུ“新年的第一桶水”。相传这天凌晨谁家女子打到第一桶水,新的一年就会诸事圆满吉祥。永远也忘不了小时候穿上新衣还在梦游的我拽着大姐的衣襟,迷迷糊糊跑向村里泉眼打水的场景。一路月光如银光乍现,包裹着过往女子婀娜的身影忽明忽暗,村里忠实的狗子们犬吠声声,牛羊马在各自的圈内交响乐般各个音阶逐一嘶鸣,声声入耳。姐姐因为拖拽着妹妹这个重物,落后了一些,泉水边已经有舀水的“哗啦啦”声响起。到达目的地的姐姐,将准备好的食物投喂泉里的小虾米、小鱼,和水中生物共享这美好的“罗萨儿”。把擦拭得干净发亮的金色水瓢伸进泉里,少量取三次水,向上抛洒三次,敬天敬地敬神灵。完成这些仪式,方开始一瓢一瓢虔诚地取水。村里的泉水很神奇,冬天冰封大地也冻不住这眼泉,清澈见底的水里,小虾、小鱼随处可见。
新年背水(纳么玖 摄)
在女人打水的时刻,男子也不会闲着,他们盛装出行,背上松柏枝,怀中揣着龙达、火柴、五色经幡去往村里的“拉则”神山煨桑,祈祷新年风调雨顺、吉祥如意。路远的男子们会骑上骏马,一群群、一队队强壮的男子朝着同一个方向顶礼膜拜,他们既像神山的守护者,又像是匍匐于神山脚下的忠实仆人。桑烟升起,在天空形成了一条蜿蜒盘旋直冲云霄的烟龙,似乎神谕着人世间的祈祷,神灵已尽数收到,柏香的味道净化着空气和人们的心灵。
煨桑(泽旺然登 摄)
取水、煨桑都是在天拂晓之前完成。当男女青壮年回到家中,暖暖的炉火已经升起。男子用取来的净水,盛入金属小碗于佛龛前,名为“穹巴⑥”,一般供奉七个,也称“七供碗⑥”。女子在炉火旁放上象征圆满的糖果、蜜枣,敬灶神,祈祷来年灶台洁净、炉火旺盛、衣食无忧。完成对神灵的供奉,家人依次排序,挨个儿向爷爷奶奶、父母磕头行礼,银发长者在接受孩子们祝福的同时,口中念念有词,吉祥之语如天籁细腻冗长。祈天祷告,祈愿家庭和睦、人丁兴旺、子孙后代幸福绵长,世界如象征智慧的水般蒸蒸日上,国安、民安、家安。
若尔盖有句谚语说:“糌粑养人 雨水助苗”,可见糌粑在人们心中无可取代的地位。初一上午,家人们会共同食用藏人主食糌粑,寓意团圆、健康,有的人会选择在这天素食,免除杀戮之罪孽。用过餐后,人们会去寺院向出家的僧人和寺院高僧大德拜年,不久座,送去拜年的礼物便回。
按照旧俗,新年初一至初三人们都不会串门,在家享受家人团聚的天伦之乐。从初三开始,人们开始走动、相互邀约参加婚礼、房庆等事宜。家中有丧事的,会避开人群聚集的地方,安静地为逝者诵经祈祷。
“罗萨儿”的餐桌(泽旺然登 摄)
新年人们喜欢雪花纷纷。洁白晶莹的雪花覆盖大地,净化了山野大地,孕育着雪下各类植物的根芽,预示来年风调雨顺。汉人说,“瑞雪兆丰年”。若尔盖谚语说,“节起雪满门楣,来年心想事成”。
随着人们生活的愈发多彩,现如今新年的村寨,人们会安排乡村妇女、学生、工作人员组织文娱节目,烘托节日气氛。全村人聚集在村委会,在歌舞表演中共同感受安宁、祥和、幸福的生活,沉浸在节日的快乐里。
从大年三十开始直至新年结束,人们对自己的言行也有约定俗成的习惯,言语中表达善意和祝福,与人相见说吉祥的话,过往的恩怨情仇在美好的新年里化解或暂时遗忘。人们的眼里、嘴里除了对新年的美好祝愿,更心怀慈悲善待万事万物。放生,则是人们对不会言语的生物慈悲的表现之一。人们拒绝恶言相向、宰杀牲口、不敬长辈,拒绝扰乱新年的和谐。过好新年,让新年在包容和融洽的氛围中启航,预示吉祥如意的开始。
相敬如宾的节日氛围(泽旺然登 摄)
对信教群众来说,“罗萨儿”里所有的祈祷和善行都有她的出处和来源——宗教文化,寺院是宗教文化的发祥地,是新年信教群众必去顶礼朝拜的地方。“罗萨儿”期间各种宗教仪轨洗涤、净化着世界,信教群众的心灵在这里得到解脱和赐福。
“罗萨儿”即将到来之际,不仅俗人在忙碌准备,寺院里的僧人也在为节日里纷繁的宗教仪轨做着充分的准备。有的僧人忙着“跄⑦”的练习;有的僧人闭关修行一段时间;有的忙着准备“朵玛⑧”和“酥油花⑨”;有的僧人忙着去各家各户念诵经文(节前信教群众邀请僧人在家中祈福)。
十二月二十九日,寺院会有一场简单的跳神,拉开新年的序幕。大年三十,僧人也和世人一样取净水供佛、煨桑等。不同的是,煨桑是集体性的。初一上午,僧人向寺中活佛、高僧大德、经师拜年,而后集中在经堂诵经,用过午饭在经堂开展娱乐活动,有争论斗嘴的,斗嘴时不说恶语,只为开心;有互相撒糌粑、摔跤的,在场的“铁棒喇嘛⑩”会放下平时的威严,视若无睹,让他们尽情玩耍。各地寺院初一下午开始放假,放假时间长短不一,有的两三天,有的四五天。假期结束,僧人们回到寺院准备“莫郎⑪”,初七、初八恢复每日的诵经祈祷。初十三各寺“晒佛”,十四向信教群众展示制作好的大型“朵玛”,并按照仪轨抛撒“朵玛”,十五人们可以观看到五彩缤纷的酥油花。
每当寺院各种仪轨开始,信教群众会装扮整洁来到寺院双手合十,谦卑恭顺的完成每一个仪式。小时候会跟着阿爸阿妈一起前往寺院观看跳神(跄)、晒佛、酥油花。因为个头小,总是挤在人群里被人潮顺着走,拥挤的人群要是引起了维持秩序的铁棒喇嘛的注意,一不小心他手中的鞭子就会落到头上,看着叫人非常担心那一鞭会响亮地落在自己身上。还好,小有小的好处,经常可以看见旁边已经被挤成条形,还在使劲往上窜的某个大人会被抽打,被抽打的人总是仰起笑脸对着铁棒喇嘛,自觉地躬下身体,不再用力挤兑旁边的人,铁棒喇嘛的鞭子还是很有用的。
阿妈总是告诫我们,在看跳神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看,记住那些面具的样子,死后会遇见他们,那时你就不会害怕,会顺利通过各种障碍,再次走上轮回。于是,每每看跳神,三四岁的我都会努力记住这些脸谱,很认真地为自己死后做着准备。长大后接触到很多关于阐述、讲解藏人生死观的书籍,明白了小时候阿妈有意无意灌输的应是书中所说——人死后灵魂在中阴恍惚飘荡的49天里的经历和磨难。这是我最早接触到的关于生死的教育,虽然懵懵懂懂,但在信仰的支撑下,至少我不会太害怕死亡,毕竟那些狰狞的面孔亦神亦鬼,只要心存善念无所畏惧,终究会圆满渡过劫难再度为人。
跳神(跄)(泽旺然登 摄)
观看晒佛和酥油花,场面宏大,让人们感觉那遥不可及的神灵近在咫尺。晒佛——偌大的佛像,从山顶平铺而下,喧闹、拥挤的人群顿时安静下来,排着队,小心翼翼,注意脚不要踩踏佛像,双手合十躬身前行,对着佛像顶礼膜拜。远看,一群人像是整齐排列的蚂蚁有序移动,在巨大的画像边缘依次走过。酥油花——十五晚上,寺院的空气弥漫着酥油的味道。当晚,僧人们巧夺天工的手工艺,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人们眼前。有各种佛像、人物、山水、亭台楼阁、飞禽走兽、花卉树木等艺术精品。那是僧人们怕体温融化酥油,在寒冷冬季将双手浸泡在冰水之中,经过刺骨的寒冷揉捏出的上等艺术品。人们不会贪念她长长久久,膜拜后就会抛洒在无尽的苍穹里,如昙花一现般展示神迹,虔诚的祈祷将汇入世间的每一份美好和期待。
晒佛(泽旺然登 摄 )
酥油花(泽旺然登 摄)
色彩缤纷的酥油花,为“罗萨儿”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新的一年就这样在忙碌、团圆、喧哗、祈祷中有了吉祥如意的开始。十五天的欢乐,为新年的诸事顺遂铺垫了各种美好积极的心态,人们向上、向善,在和平、团结、祥和的社会环境中憧憬着、向往着、期待着、努力着。人们坚信诸事尽显吉祥的“罗萨儿”,会让新的一年不负众望,回应人们国泰民安、五谷丰登、诸事呈祥。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