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合村位于独山县基长镇最南端,东邻基长镇董秧村,南与荔波县甲良镇相接壤,占据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优势,年平均气温为19.1度,平均降水量1314.8毫米,海拔960米。自然资源丰富,环境幽雅,四面绿水青山、风景秀丽,是宜居宜业的不二之选。522国道贯穿南北,交通便利,辖区划分为8个乡村振兴网格,总人口437户1920人,国土面积约13.43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58.3%。兴合村充分利用丰富农业资源,大力发展茶产业、蔬菜产业、粮油产业、畜牧养殖产业,2023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4977.21元,同比增长12.24%。
兴合村传承红色奉献精神,厚植爱国情怀,奋力谱写民族伟大复兴新篇章。从抗战时期到抗美援朝战争、对越自卫反击战,兴合村涌现出一批批爱国人士,舍小家为大家,毅然决然投身革命事业,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担当,他们的勇敢和坚定,让无数人为之动容。
兴合村历史久远,乡村文化源远流长,尤以民俗风情、传统工艺、民族语言而闻名。其中独特的民俗风情要属铜鼓舞、斗牛,传统工艺主要有手工纺织、竹制品等。每逢春节、端节、布依族“六月六”、中秋节等重要节日或民族特色节日,群众自发组织跳铜鼓舞、斗牛等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铜鼓是古代民族创造的极富个性的礼乐器物,后来在演变的过程中,因敲击铜鼓发出的声音作为集结信号,“铜鼓一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兴合村独具特色的铜鼓舞通常由13人组成,其中6男6女分两排整齐排开,站在中间的1人按照乐谱有节奏擂鼓,边击奏边舞蹈,两排整齐的人员根据擂鼓节奏舞起来,时聚时散,时而交错变换阵型,每次舞动不只是一个动作,更是一种追求美好生活的态度。
铜鼓舞蹈所奏的乐谱《莫家大歌》正是兴合村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出来的,旋律优美,节奏欢快动感,让人心情愉悦。歌词寓意深刻,深情感人,莫家大歌《家乡的思念》和布依族响篙舞《响篙声声》都已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莫家大歌是流传于独山县基长镇一带莫氏家族中的民间原生态山歌,以无伴奏双声部二重唱和多声部重唱的演唱技巧为主要特色,主要是在迎宾、敬酒、宴会、节日中演唱。布依响篙舞主要源于布依族民间丧葬仪式中的打竹竿驱邪的民俗,经过多年的渗透融合,它从最初的祭祀礼仪舞蹈不断扩展演化成逢年过节、良辰节日、丰收季节中的娱乐性舞蹈,该节目曾在全国乌兰牧骑文艺汇演中获表演奖。
兴合村第六届牛王争霸赛(图源:璀璨基长)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织布技术自古就是一门生存手艺,随着社会制造业不断发展,机械制造不断取代传统手工纺织业。“老粗布”随着时间推移将逐步从人们的视野中渐渐消失,但是在兴合村仍然有着这样一群手艺老人,坚持将纺织技术传承下去。虽然手工织布机已渐渐被机器所代替,但是那一份“温暖”永远无法被取代。在物质生活水平日渐提高的今天,手工织布产品以其自身的“环保”“稀有”“匠心”特色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成为最具温度的“礼物”。
兴合村群众还喜欢竹制品。竹子制品因绿色环保、耐用深受世人喜爱,兴合村竹制品手艺人通过原始破竹、起篾、开篾、编织工序,就可以将竹篾简单处理好,经过原始工序处理,开始创意竹编,竹编技术在一代代手艺人的改进创新下,由原来简单的造型到现在的各种日常家具形状转变,如菜篮子、竹筐、斗笠、猪笼等,每到赶集便拿到集市交换买卖,可作为家庭开支来源。
乡村文化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近年来,兴合村始终坚持以“党建+N”发展模式,以党建引领明方向、文化赋能聚力量、产业兴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将文化发展的“软实力”转化成推动美丽乡村振兴的“硬支撑”,保护和传承乡村特色文化,充分挖掘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元素,举办各类群众性文体活动,展示乡村文化风采魅力,推进乡村风貌提档升级。
兴合村始终坚持以“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任务,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推行移风易俗,提升为农服务能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积极成效。该村加强村级党组织人才储备建设,重点吸收培养“创业返乡优秀青年”“毕业大学生”等13人作为后备力量储备,定期跟踪培养,成熟一批发展一批,充实党员队伍。为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发扬良好家教家风,兴合村通过《村规民约》,将办理婚丧事宜、孝老爱亲、邻里和谐等纳入规定,大力倡导“婚丧事简办、其他不办”的勤俭节约文明新风,引导村民养成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骑行安全从“头”做起的好习惯。同时,以村规民约为纽带,邀请组上德高望重、群众信赖、责任心强的党员和群众组建8支“红白理事会”队伍,对村内操办红白喜事进行严格审批与监督,做到事前“打好招呼”,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文明新风尚。
兴合村还坚持问题导向,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高乡村治理效能。在“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的基础上建立“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铁三角工作模式,发挥党组织引领下的“铁三角”基层社会治理机制效能,不断优化基层网格力量,延伸组织触角,吹响网格治理集结号。
此外,为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兴合村建立积分兑换制,实现积分兑换物品。积分管理范畴包括村规民约、移风易俗、人居环境整治、矛盾纠纷等方面,将乡村治理由“村里事”真正变成“家家事”,引导农民群众主动参与到乡村治理工作中,提升农民群众的参与感与荣誉感。
兴合村依托地理气候优势,坚持党建引领特色产业发展,探索出特色产业安吉白茶的种植,通过申请中央财政资金40万元,建设一栋茶叶加工房以及购买一套茶叶加工设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茶叶面积约400亩,每年分红收入2万元以上,为村集体经济未来发展增实力。该村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积极动员群众投身优势产业发展,鼓励通过土地流转、入股等实现利益联结,多渠道实现农民增收,让农民更多参与产业发展、共享产业增值收益。
兴合村坚持强化党建引领,健全涉农扶持政策,集中力量发展优势特色主导产业,以“特色产业+电商平台”打造新发展格局,筑牢乡村振兴基石,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兴产业、促振兴的发展路子。
山水黔南
编辑/朱金花 审校/岳大铮 审核/李正东
▼滑动查看更多
点亮在看 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