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文化 尚书家风(完成二十万字初稿)

文摘   2024-07-25 09:42   安徽  


状元文化  尚书家风

——太湖县地方历史文化研究之一

         

 

卢力华 

     

      

 

   

第一章   太湖历史文化浅论

1、远古遗存遍布县境

2、宗教文化源远流长

3、明初移民多元融合

4、科举成就显赫骄人

5、科甲连绵文风鼎盛

第二章    宣宗结缘太湖

1、风云诡谲光王出走

2、祝发南游筑庵四面

3、韬光选择太湖

4、穿山度石终归大海

5、登大宝敕建大中寺

6、宣宗之孙避难饶州

7、李佯后裔分居三田

第三章   大移民风雨瓦屑坝

1、大移民的历史背景

2、元末明初移民概况

3、大移民的集散之地

4、移民重塑太湖文化

第四章   太湖李氏各支概况

1、太湖李氏主要来源

2、三田李氏辗转迁湖

3、京公后裔迁湖概况

4、吴王子孙分徙晋熙

5、李晟后人卜置龙山

6、六个支系祖源待考

第五章  虎啸龙吟地灵人杰

1、  众文士流连响水崖

2、  龙门寺萦绕钟磬声

3、  九井溪曲通石龙洞

4、  棠梨宫回荡英雄气

第六章   十代耕读终成望族

1、李巨诚落户九村畈

2、子孙分迁安家各地    

3、李淳首秀按察广西

4、兄弟十人分枝散叶

5、元公支系七枝竞放

6、薰公支系四花争艳

7、群星闪烁影响深远

第七章   鼎甲传胪五人进士

1、金殿传胪廉声卓著

2、刑部尚书嘉道重臣

3、诗人状元气凛千秋(上)

4、诗人状元气凛千秋(中)

5、诗人状元气凛千秋(下)

6、兄弟俊秀人才辈出

7、品端行正纂修省志

8、中年进士变身议员

9、名门联姻共传佳话

第八章   父子进士实惠及民

1、为政宽恕三代知府

2、子孙众多才俊满堂

第九章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1、雪泥鸿爪政声卓著

2、为人慷慨乐善好施

3、提携后进情胜手足

第十章   苦读不辍叔侄知县

第十一章   沉默女性不让须眉

第十二章   树林勃兴泽惠后人

1、枝繁叶茂根在树林

2、勃然振兴声名鹊起

3、天时地利成事在人

4、德泽乡梓启迪后昆

附录:

1、文尚书力斩武太保

2、翰詹大考无辜被抑

3、雪泥鸿爪史志留名

后记

         

小时候,就经常听大人们讲树林冲李家“六大人”、“李燕生”的故事,隐约知道“六大人”、“李燕生”都是了不起的人物,树林冲李家是一个了不起的大家族。

2009年下半年,我着手创作超长篇七言体地方文化长诗《太湖五千年》。在搜集树林冲李家的有关资料时,却很寥寥。那时候,互联网上的相关资料还不是很多,印刷的资料更是很难找。听说有些老人比较熟悉他们家族历史,我也曾经去拜访过,但结果不是语焉不详,就是吃闭门羹。后来只好根据所能找到的有限资料,东拼西凑写成《鼎甲传胪留美名》500行,远远少于写赵文楷家族和朱湘家族的1000多行。这些片段后来都收入了我的诗集《青春的遗响》,并于2017年由中国大地出版社出版。

后来,有朋友找到我,给了一些资料,希望写一个关于太湖李氏文化研究的册子。这个题目很大,甚至于可以说,太大。太湖李氏有30多个支系,来源不同,经历不同,各自的文化记忆自然也不相同。当然也有比较省懒的办法,就是解剖麻雀。可是,很显然,研究太湖李氏文化,怎么也绕不开树林冲李氏。一旦选取树林冲李氏作为对象,那它就不是麻雀,而是一只很大的鸟。记得在2020年元月19日召开的“太湖李氏家风文化研讨会”上,就有专家说过,太湖树林冲李氏出了那么多进士,取得了如此了不起的科举成绩,值得好好研究,足以形成一个很大的研究课题。可见,就是解剖麻雀,也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    

当然,如果只是写成一本故事类的小册子,或许容易一些,但那是当不起“研究”二字的。

研究一个家族至少得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这个家族从哪里来的,它承载着怎样的历史文化;二是这个家族的生活环境,是如何影响着家族的生存发展;三是这个家族繁衍扩散,尤其是家族的代表性人物,以及他们身上体现着的这个家族的精神文化。

就拿树林冲李氏来说吧,这是一个在太湖生存发展了近七百年的家族,家族的历史可以上溯至唐朝宗室。据“三田李氏”的相关资料记载,宋朝建立后,“三田李氏”中仕宦人数占比很高。“三田”隶属古徽州,也是著名的文化之乡,东邻“全国第一状元大县”休宁,西接王安石的家乡临川县。据记载,‌从宋嘉定十年到清光绪六年,‌休宁县先后走出了19名文武状元,‌而临川一县,在宋朝就出了446名进士,王安石、曾巩、晏殊、陆九渊等赫然在列。这些因素,使得包括李氏在内的明初移民,在迁入太湖之前,就已经形成了重视读书、热衷科举的传统。这种传统在太湖这块沃土上,很容易得以发扬光大。因此,明朝以后,太湖在科举方面表现突出并非偶然,李氏家族表现尤为突出也并非偶然。

明朝之前,太湖的科举文化现在发现的资料很少,县志记载仅有宋代的黄忱和元代的黄信一两人。最近有人从浩繁的史志和家谱资料中又发现了一些线索,很了不起,值得点赞!

树林冲李氏始迁祖李巨诚迁入太湖后择居九村畈,开始几代人不断择地而居,直到选择了树林冲定居。树林冲的地理环境十分优越。首先地处大别山南部边缘,倚山面畈,背后是崇山峻岭,面对广阔肥沃的千顷平畴,水源充足,适合耕种。据《李氏廷芳公支谱》记载,树林冲李氏是从第八代献字辈开始陆续从九村畈移居树林冲的。与九村畈相比,树林冲更接近县城,且紧靠古驿道,自然环境优美,附近不仅有石龙洞、响水崖、九井溪等自然景观,还有龙门寺、松云庵、棠梨宫等人文古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每年春秋佳日,知县大人常常在一班乡绅和文人骚客的簇拥下,从树林冲前的大路上浩浩荡荡地向山里进发,往往引起乡民的感叹和羡慕。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激发树林冲年轻人的读书欲望和上进精神。    

树林冲李氏特别重视读书,男子进入县学、郡学的比例很高。又经过了七八代人的积淀和努力,到了清朝乾隆嘉庆以后,树林冲学子在科场上春风得意,宛如雨后春笋一般,连连高中。树林冲李巨诚支下俗称“南门李”,李和支下俗称“北门李”。“北门李”也奋起直追,道光之后也赢得了“五凤齐飞”的美誉。全县各个姓氏更是由羡慕到你追我赶,争先恐后,于是一时间形成了“科甲连绵”“文风鼎盛”的空前盛况,“父子鼎甲传胪”,“一门五进士、十里两状元”享誉四方。

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是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最深厚的源泉,是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太湖县历史悠久,地域文化资源相当丰富。红色文化、科举文化、宗教文化、移民文化、戏曲文化、诗词文化、茶文化等独具特色,都是提高太湖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也都不断得到人们的重视和研究。

近年来,李振钧的诗歌逐渐引起了诗歌研究者的关注。研究者们纷纷从李振钧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手段等等角度进行深入的探讨,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从中也发现,由于李振钧虽是道光九年状元,而官位不高,政绩不显,因而生平不彰。古人云:“知人论世。”要想深入解读前人的诗歌,最好要结合诗人创作的具体时间和具体环境,才能准确触摸到诗人的脉搏,揣摩到诗人丰富多姿而细腻美妙的内心世界。如果不了解诗人的身世经历,难免会就诗论诗,理解不到位,不是拔高,就是贬低,甚至望文生义,适得其反。

本书作为太湖县地方历史文化研究的一个分支,太湖县李氏文化研究之一的树林冲李氏文化研究,试图对树林冲李氏六百余年的求学路、科举史做一梳理,同时兼顾研究性和通俗性,一方面为李长森、李振祜、李振钧研究者提供一些背景资料,另一方面,也为大家了解传说中的树林冲李氏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材料。

大家知道,从事一项研究,首先必须占有大量的资料。因为我的研究基本上属于个人行为,既无项目基金支撑,也缺乏相关支持平台,个人能力和精力有限,收集资料困难重重。而且,从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研究资料到撰写本书,除了得到少数朋友支持外,都全靠自己亲力亲为。因此,虽然尽了最大的努力,终究属于以管窥豹、以蠡测海,缺漏、片面乃至错误,在所难免。衷心欢迎大家批评指正,以期继续订正和补充。    

最后,衷心感谢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通讯》编辑部主任、编审张全海博士,安徽大学文学院院长吴怀东教授,合肥大学语言文化与传媒学院张体云教授,状元文化研究专家、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周腊生教授,法制日报社主办《法制周末》主编韦文洁先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作家洪鸿先生,北京奥肯国际律师事务所创始人、执行主任李传文先生,以及太湖县文联副主席、文史专家曹杰友先生,赵朴初研究专家余世磊先生和太湖二中老师江张松先生等专家、学者的热情指导和大力帮助!

诚挚感谢太湖县委政府相关领导、太湖县文联、作协诗词学会领导的支持和鼓励!

感谢以李登球先生、李敬政先生、李奇志先生为代表的太湖县李氏家族成员积极支持和提供资料!

最后特别感谢网络上知名和不知名的读者朋友的热情关注和支持!


 

         

 

   

         

 

   

味曦咀月
品味晨曦,致力创新。发布文学作品,哲学、自然辩证法研究文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