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讲爱的地方,家是避风的港湾。
家庭关系中的“松弛感”,就是遇到事情时,一直用积极的心态去思考、用稳定的情绪去应对、用幽默风趣的方式去沟通和解决。
如何才能在家庭中拥有“松弛感”呢?需要从这四个方面来努力——
犯错时,承认错误的存在
朋友一家去海边玩,到了目的地才发现,她早就准备好的一家子的防晒装备全忘带了……
她刚想发火,一套一套的词儿都想好了:
“什么都是我准备,你们啥都不管”
“孩子不操心,大人也不操心”
“这下好了,要不就别玩,要不就晒伤”
可转念一想,忘带就是忘带了,想办法补救就是了,怎么还要把事情“放大”呢?
她如实向老公和孩子说出自己的失误,老公哈哈大笑起来:“选了半天的海边出片太阳帽,只能下次再出片了。下次我记着这事!”
一家三口从海边的小摊上买来防晒帽,身上涂了厚厚一层防晒霜,开心地合影留念。
是呢,谁又能说这不是一次难忘的旅程呢?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做错一点事,大人还没说什么,心里已经找好了十万个理由;
不小心受伤了,也不敢和爸妈说,使劲瞒着;
感觉自己说了不妥当的话,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一整天都因此闷闷不乐;
常常内疚、自责和懊恼……
为什么我们如此惧怕犯错?因为我们从小受的教育,使我们对错误非常敏感。
我们内心对犯错的理解是:犯错,意味着不听话、没记性、不小心、无能……
一张白纸中间画了一个小小的黑点,如果我问你看到了什么时,相信大家都会回答“一个黑点”,可我们却忽略了,黑点之外,全是空白。
一件事情出现不好的结果时,责怪、埋怨、后悔都是无用的,它们改变不了结果。
承认“黑点”的存在,但并不完全聚焦在“黑点”上,而是想“我还可以如何补救”来解决问题,才是正道。
失误时,不要小题大作
一位父亲带孩子把孩子身上弄得很脏:
“你每次都这样!”
“你就不能上点心啊!”
“懒死你得了。”
频繁的否定过后,他可能会想:反正我也做不好,以后我也不做了。
孩子偶尔一次考试不及格:
“我看你也别学了,反正也学不好。”
“都一样在学习,怎么有人学得好就你这么差!”
孩子会想:我就是笨。再怎么努力也没用。
“笨死了”“不长记性”“你怎么总是这样”,负面评价传递出来的意思是:你总是这样,你就没做对过,你好不了了……
这让犯错的人看不到事情的本质,渐渐变得自卑。
“贴标签”是一种变相的暴力。当失误发生时,要去了解发生了什么,该怎么补救。
一次偶然的失误行为,只要下次注意或者通过努力就能变好。
尝试时,允许孩子试错
优秀时,肯定孩子的努力
来源:全国妇联女性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