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岁月的长河中,每一个人都如航行在时光之海上的船只。于老年人而言,虽曾在人生航程中为诸多事务所忙,但心中的兴趣爱好却可以让晚年的生活更加美好。
《城市体验官》节目讲述了刘文玲老人的故事,她今年已经80岁,在大学毕业后就成为了一名牧区医生,将自己的青春都献给了医疗事业。退休后她帮女儿照看孩子,家务事填满了生活,但她一直怀揣着对绘画的热爱。她说:“我从小就喜欢画画,后来忙于工作、照顾家里,总也没时间,但我觉得不能放弃爱好,总有拿起画笔的冲动。”终于,刘文玲决定重拾兴趣,她开始通过网课学习国画,笔下山水巍然、鲜花绽开,三年时间完成了几百幅作品。她坦言,希望能办一场个人画展,“让大家都看看,一个普普通通的80岁老人追求自我价值和生命的意义也不会晚。”最终,在节目组和社区的帮助下,一场主题为“八十岁有‘画’说”的展览,在刘文玲家所在社区的中心花园开幕。
2023年国际顶尖医学期刊《自然医学》上的一篇论文显示,在65岁以上人群中,相比于不参加兴趣活动的人,参与活动者显示出更高的自我健康认知、生活满意度、心理快乐水平和较少的抑郁症状,而在拥有全球更高幸福指数和更长预期寿命的国家中,老年人也呈现较高的兴趣活动参与度。那些热爱阅读、绘画或唱歌等较高脑活动水平的老年人,思维更敏捷,记忆力更好,这源于人类的大脑具有神经可塑性,即大脑能够通过形成新的神经连接或改变现有连接来适应环境变化和学习新技能,它需要不断的刺激和锻炼才能保持良好的状态。有更多兴趣爱好的老人,大脑会得到充分的刺激,认知能力也会保持在较好的水平,罹患老年痴呆等认知疾病的风险也会随之降低。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提出老年人有参与社会发展和共享发展成果的权利,强调精神生活的重要性。在家庭中,注重满足老年人的兴趣爱好,既可以提升生活质量,也能够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营造和谐美满的家庭氛围。可以花点时间了解老年人的兴趣爱好,提供所需的资源和支持,或者创造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例如为喜欢园艺的老年人设置一个易于打理的阳台花园或院落,为喜欢阅读的老年人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阅读角落,帮他们购买喜欢的书籍;或者为喜欢画画的老年人准备一间光线充足、设施齐全的画室,对喜爱社交或渴望走出家门的老年人,安排参加兴趣小组或鼓励他们报名学习班都是不错的选择。
社会上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以满足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如组织各种类型的活动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或设立老年大学和兴趣班等,让老年人有机会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在社会宣传中,倡导老年人享受生活,而非“养老”,因为“养”有无法独立而需被照顾的含义,但“享受”则更强调为老年人赋能,激发老年人的主动性。
苏轼曾写:“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描绘出一幅充满豪情壮志与活力的画面,一个人即使年岁已高,内心依然可以怀揣着爱好、梦想与激情,实现自我价值、享受意趣盎然的晚年生活。
甘肃省妇联妇女维权公益热线12338(含法律咨询和心理支持),甘肃省应用心理协会提供专业心理服务。
来源:甘肃妇女